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6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28篇
安全科学   30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539篇
基础理论   31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5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140篇
灾害及防治   8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赵坤  许景权  沈迟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234-2243
在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应融合多规,以主体控制线统一管控分区,强化底线约束,实施用途管制的前提下,管控措施编制对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策略、管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至关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基于人类行为的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管控措施编制思路。尝试从人类行为视角进一步延伸管控思路,并衔接现行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管控文件作为编制参照,根据人类行为与自然资源、国土空间的作用关系,结合行为开展与分区用途是否匹配,推导相关行为在对应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管控分区的管控措施,以期为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精准落地和国土空间资源保护与开发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桐梓河流域二郎坝水文站1975-2015年长时间序列降水、蒸散量及输沙量数据,通过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分析和Hurst指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流域40年以来输沙量的演变过程以及未来变化趋势,并应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评估了研究区降雨量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输沙量变化的影响和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40年来流域降水量介于608.10~1132.70 mm之间,其平均值为829.00 mm,呈不显著减小趋势,年均减小量为-3.10 mm/a。(2)流域年输沙量介于0.44万~478.01万t,其平均值为64.68万t,呈极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4.13万t/a。未来流域输沙量呈持续递减趋势,但10年后将呈现出增加趋势。(3)1989年为流域输沙量的突变年份,1989年以前呈现上升趋势,1989年之后呈显著下降趋势,且突变年份后输沙量较突变年份前减少了76.82%。(4)输沙量存在12年左右的年代际震荡周期,形成了两个高震荡周期和一个低震荡中心,高震荡周期位于1976-1979年以及1986-1992年,低震荡周期位于1979-1985年。(5)多年季节输沙量呈持续性减少趋势,夏季输沙量在8年之后可能呈现出增加趋势,而其他季节则不存在持续性周期。(6)以1975-1989为基准期,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对流域输沙量的贡献在1990-2015年分别达到4.87%和95.14%;如果考虑蒸发量对流域输沙量的影响,则人类活动对桐梓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在2003-2015年会增加到98.65%。流域输沙量在1990-2015年的减少主要由人类活动控制,人类活动每年导致输沙量减少1.57万t。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为有效预防人为差错,制定相应可靠的预防机制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距离相关分析法应用到航空维修人为差错综合分析中,计算出航空维修人为差错相关系数,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数学化表达。结合距离相关分析理论,对相关系数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该方法切实可行,分析结果易于理解,影响航空维修人为差错的各个因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组织管理与因业务技能因素导致的人为差错的相关系数为0.983。结论制定预防航空维修人为差错的措施时,应将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994.
本研究以头发作为指示人群持久性卤代有机污染物(PHCs)暴露的生物材料,分析了电子废物拆解工人、电子废物拆解区普通居民、农村对照区居民和城市对照区居民头发中的PHCs浓度水平及组成特征.结果发现:电子废物拆解工人和拆解区普通居民头发中的PHCs含量显著高于两组对照地区人群(p< 0.05),表明电子废物拆解活动造成了当地人群对PHCs较高的暴露剂量.在电子废物拆解区的普通居民中,人群头发中的PHCs含量具有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老年人组(> 60岁)头发中的PHCs含量最高.在电子废物污染地区和农村对照区人群中,PCBs是最主要的PHCs污染物(39%~52%),表明这两个地区的人群均受到电子废物拆解活动的影响;城市人群头发中则以PBDEs和DBDPE为主(共占69%),反映了珠三角地区人群主要受工业或生活活动PHCs排放的影响.同时,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人群头发中PHCs的组成模式也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995.
Bacterial diversity was investigated in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13 sites around the Great Wall Station, Fildes Peninsula, King George Island, Antarctica, using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of 16S rRNA genes. The classes α-, β-, and γ-Proteobacteria, as well as the phylum Actinobacteria, were found to be the dominant bacteria in the soils around the Great Wall Station. Although the selected samples were not contaminated by oil,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parameters, microbial biodiversity, and human impact was still seen. Sample sites in human impacted areas showed lower bacterial biodiversity (average H′= 2.65) when compared to nonimpacted sites (average H′= 3.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bacterial diversity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total nitrogen, or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s of the soil.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OC conten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determining bacterial community profiles among the measured soil parameters. In conclusion, microbial biodiversity and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within relatively small scales (1.5 km) were determined as a function of local environment parameters and anthropogenic impact.  相似文献   
996.
介绍了填埋场垃圾稳定化机理,分析了影响填埋场稳定化的因素,提出了建立准好氧填埋场不仅有利于加快垃圾的稳定化进程,还可减排温室气体和改善渗滤液水质,确保填埋场地最大限度地安全再利用。  相似文献   
997.
国内铅污染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损害。通过采用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和恢复费用法,对铅污染的生态环境损失进行了全面评估。以台州典型的铅蓄电池企业为例进行研究,铅污染总损失为121.83万元,其中土壤修复及监测费用占77.1%;人体健康损失占18.9%;农作物种植损失占4.0%。  相似文献   
998.
Producer-level benefits of sustainability certific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itiatives certifying that producers of goods and services adhere to defined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welfare production standards are increasingly popular. According to proponents, these initiatives create financial incentives for producers to improve their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We reviewed the evidence on whether these initiatives have such benefits. We identified peer-reviewed, ex post, producer-level studies in economic sectors in which certification is particularly prevalent (bananas, coffee, fish products, forest products, and tourism operations), classified these studies on the basis of whether their design and methods likely generated credible results, summarized findings from the studies with credible results, and considered how these findings might guide future research. We found 46 relevant studies, most of which focused on coffee and forest products and examined fair-trade and 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 certification. The methods used in 11 studies likely generated credible results. Of these 11 studies, nine examined the economic effects and two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certification. The results of four of the 11 studies, all of which examined economic effects, showed that certification has producer-level benefits. Hence, the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certification benefits the environment or producers is limited. More evidence could be generated by incorporating rigorous, independent evaluation into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s promoting certification.  相似文献   
999.
有机碳是地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重要化学组分,是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循环的重要介质。有机碳作为河流榆移的主要物质,榆运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效应不容忽视。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动态,探讨并总结了河流作为碳源/汇角色的作用,有机碳对重金属迁移过程和水体生产力产生的影响;指出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河流有机碳正发生着显著变化,并影响到我们自身的生活;总结了传统的研究有机碳的方法,并对正在发展的研究方法做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据统计,各种事故因素中人为失误占80%,为提高航空装备系统的服役安全性,需要在其使用管理中构建本质安全人.在对本质安全人进行定义并分析构建必要性后,提出了航空装备系统本质安全人的构建方法,建立了人员安全行为控制模型,最后指出本质安全人可靠性增长与本质安全人的构建有着共同的努力方向.对于航空装备系统服役安全性的提高有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