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50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123篇
综合类   259篇
基础理论   32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0 毫秒
271.
The news media’s increased reliance on visual communication to illustrate complex processes and promote learning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investigating how visual content impacts the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issues.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how members of the public interpret and make sense of differentially framed images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fracking) depicting environmental risk, economic benefit, or issue protest. For the analysis, a repeated measures onlin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250 participants to evaluate 40 photographs of fracking operations and consequences. Quantitative coding and thematic analysis of open-ended responses to the images reveal that standing attitudes, operationalized as support, opposition, or indecision about fracking, segments viewers into distinct groups and shapes interpretations of environmental risk and economic benefit. Issue opponents are more likely to indicate concern for the environment regardless of frame shown, whereas undecideds and supporters cite the impact on human health more frequently, largely in relation to job site safety. Supporters also see the least ambiguity, and most economic gains, in images about the controversial production practice.  相似文献   
272.
城市污水混合垃圾渗滤液脱氮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倒置A2/O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与城市污水混合后的污水脱氮。正交试验得到,水力停留时间是影响混合污水脱氮和有机物去除的控制因素;理论最优运行参数是HRT为9 h、ρ(DO)为2 mg/L、R为80%、r为200%,该工况下COD、NH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4%、97.2%和62.4%,出水浓度可稳定地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273.
氨氮废水的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厌氧污泥中筛选和驯化的厌氧氨氧化(Anammox)菌直接启动UASB反应器,通过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提高系统运行负荷,探讨水力停留时间对模拟废水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富含Anammox菌的颗粒污泥能够快速启动反应器(只需14d)。(2)连续91d的HRT测试期间,系统具有良好的脱氮性能,且随着HRT的缩短,系统的脱氮效率具有波动上升的特点。NH4+-N、NO2--N和TN(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超过70.0%。(3)系统总氮容积负荷(TNLR)和总氮去除负荷(TNRR)最大值(以N计)分别为2.04kg·m-3·d-1和1.56kg·m-3·d-1。(4)系统能够比较好的遵循Anammox生物脱氮的理论途径:NH4+-N、NO2--N的去除速率与NO3--N的生成速率的比例为1?1.15?0.22,与其相应理论值(1?1.32?0.26)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274.
不同植物与水力负荷对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6种湿地植物的表流 (SF) 和潜流(SSF)人工湿地对比实验,分析了不同植物的SF和SSF人工湿地去除率随水力负荷(HL)变化的规律,得到了6种不同植物的SF和SSF人工湿地的最优HL、最优去除率.实验结果表明:6种植物的SF和SSF人工湿地对TP、TN去除率随HL的增加而降低,且植物不同,去除率降低趋势不同,且SSF人工湿地去除率降低值比SF小.SF人工湿地TP、TN去除率比SSF低,且TP去除率比TN大.SF人工湿地中水葱对TP、TN去除率降低最大,水芹菜对TP去除率降低最小,美人蕉对TN去除率降低最小;SSF人工湿地中美人蕉对TP去除率降低最大,水芹菜最小对TP去除率降低最小.芦苇对TN 去除率降低最大,水葫芦对TN去除率降低最小.6种植物SF人工湿地去除TP和TN的平均最优HL分别为0.53,0.47t/(m2×d);SSF人工湿地去除TP、TN平均最优HL分别为0.68,0.44t/(m2×d).  相似文献   
275.
基于AVL FIRE仿真平台建立了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气缸的三维仿真模型,使用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耦合甲醇的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研究了压缩比和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率对均质压燃(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 HCCI)爆震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的HCCI燃烧需要一定的进气加热;随着压缩比的提高,最小进气温度逐渐降低,缸内的最高燃烧温度、最大爆发压力和爆震强度均明显增加;在高压缩比工况下引入EGR时可以降低爆震强度,但EGR率较小时效果并不明显,因此需要较大的EGR 率来抑制爆震;最后,对压力振荡曲线的频谱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爆震燃烧时压力振荡的峰值频率位于10~15 kHz区间内。  相似文献   
276.
为了研究水力冲孔周围煤体瓦斯运移规律,研究了水力冲孔周围煤体的应力、体积应变和孔径变化规律,建立了蠕变-渗流耦合作用下的水力冲孔周围煤体渗透率动态演化模型,揭示了水力冲孔周围煤体渗透率的时空演化规律,阐明了蠕变变形和基质收缩对渗透率的控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力冲孔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钻孔周围煤体的渗透率,在空间上煤体渗透率随距离呈负幂函数关系迅速降低(K=2×10-16 r -2.4);在时间上煤体渗透率随抽采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但是增加梯度会逐渐降低;水力冲孔周围煤体渗透率的增加主要受到煤的蠕变变形控制,基质收缩效应虽然有利于渗透率的增加,但对渗透率的贡献远小于煤体的蠕变变形;钻孔由于蠕变变形会产生缩孔现象,很容易堵塞抽采通道,此时即使渗透率大幅度的提高,也很难保证抽采效果,因此迫切需要制定相应的防堵孔措施。  相似文献   
27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local impacts of shale gas development (SGD). We use a hedonic framework and exploit a discrete change in expectations about SGD caused by the New York State moratorium on hydraulic fracturing. Our research design combines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nd border discontinuity, as well as underlying shale geology, on properties in Pennsylvania and New York. Results suggest that New York properties that were most likely to experience both the financial 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SGD dropped in value 23% as a result of the moratorium, which under certain assumptions indicates a large and positive net valuation of SGD.  相似文献   
278.
利用批量和连续流填充床试验对比了2种BDPs(可生物降解聚合物)——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PCL(聚ε-己内酯)的反硝化效果. 批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脱氮稳定阶段,B1(PCL)和B2(PBS)对TN的平均去除率和反硝化速率分别为97.4%、67.0%和7.5、1.8 mg/(L·h),B2均明显优于B1. 连续流试验中,在进水ρ(NO3--N)为16.8~18.8 mg/L、HRT(水力停留时间)为4.0 h的条件下,L1(PCL填充床)的反硝化速率大于L2(PBS填充床). 但是随着HRT的减小,L1呈现出比L2更快的反硝化速率. L2和L1分别在HRT为2.0和1.5 h时获得最大反硝化速率,分别为7.7和9.3 mg/(L·h). ESEM(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生物膜剥离后,PCL和PBS颗粒表面均出现大量的坑洞,并且PCL颗粒表面坑洞的密集程度远大于PBS. 三维荧光光谱(3D-EEM)分析结果表明,L2和L1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为类色氨酸这类简单的蛋白质和SMP(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并且L1水中SMP的荧光峰强度明显高于L2.   相似文献   
279.
为了提高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喷雾的降尘效率,通过分析影响支架喷雾降尘效率的因素,以支架喷雾效率最高为优化目标,利用量子遗传算法对喷嘴到产尘点距离,雾化角度,喷雾压力,喷嘴个数,喷嘴直径多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液压支架的采煤机移动喷雾降尘效率增加了1306%,液压支架上的移架/放煤喷雾降尘效率增加了1333%。此研究对于支架喷雾降尘系统的设计,参数的合理选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0.
为了提高井下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效果,提出井下穿层长钻孔水力压裂强化增透技术。根据水力压裂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将水力压裂过程分为准备阶段、高压注水阶段和保压阶段,重点阐述了封孔、试压、注水压裂、数据监测、保压、排水等关键技术。同时分析了长钻孔水力压裂增透机理,并进行了水力压裂强化增透试验。根据压裂过程中压裂参数变化规律,从煤储层参数和钻孔瓦斯抽采参数方面综合考察了试验效果。结果表明:压裂后煤层透气性系数提高了2.67倍,最大影响半径达到了58 m,抽采流量和抽采体积分数分别是普通压裂钻孔的24.4倍和10.27倍,最大压裂影响半径提高了2.3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