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21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17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9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清洁生产与企业组织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洁生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与企业的重视。本文从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及企业战略等方面阐述了清洁生产对企业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花江峡谷石漠化土地生态重建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尽管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趋势严重,但真正做到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统一的岩溶石漠化生态重建模式的实践工作却做得很少。且对于这些实践活动还缺乏理论的总结和思考。花江峡谷顶坛片区,充分利用当地的适生植物资源和干热资源优势在石漠化土地上种植花椒、砂仁等喜热耐旱的经济作物,在恢复和治理生态的前提下成功调整了农业内部结构,形成以花椒规模种植为核心心的特色产业,利用雨水、坡面水、岩溶裂隙水,实行参与式社区管理,使环境、经济与社区文化得以可持续发展。“顶坛”模式是充分利用岩溶环境资源优势,高山地保护于特色农业开发之中的一个成功例子。它启示我们,岩溶石漠化土地恢复重建必须重新认识岩溶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对过去侧重于水土保持的传统治理模式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23.
魏山峰 《干旱环境监测》2004,18(2):65-66,70
如何说清区域环境质量状况,是一个摆在环境监测战线上工作人员面前的新课题。本文认真分析了当今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环境监测工作要随着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展区域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工作,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4.
Overtime work has been blamed for the deterioration of employee satisfaction and productivity. However, the organization‐level implications of overtime work as a normative expectation remain unclear. In this study, such effects were analyzed through human capital theory and a causal attribution approach. Various organizational outcome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were explored in explaining these implications. The analysis of time lagged data from 273 firms affirmed that a firm's overtime level was related negatively to employee satisfaction. However, it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firm's productivity and curvilinearly (inverted U‐shaped) related to innovation. The effects of the firm's overtime level on firm productivity and innovation were also moderated by organizational trust.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vertime work as tools for utilizing human capital and reveals the critical contingency of organizational trust that enables firms to attenuate the costs of the overtime level and accentuate its potential benefits.  相似文献   
25.
李欣 《四川环境》1998,17(4):68-70,72
本文分析了环境技术创新可可持续发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政府激励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6.
基于专利的区域环境技术创新水平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环境技术专利表征创新水平,采用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专利结构布局系数(或特化系数)与技术创新主体结构布局系数,衡量中国各省市环境技术创新水平的空间分异,探讨其不平衡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绝对指标评价的环境技术创新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相对指标表征的环境技术创新水平,大部分省市的评价结果基本上在0.1~0.5、0.59~1.04之间,空间分异不明显.东部地区省市发明专利、企业专利特化系数高,如天津、香港、北京、上海的发明专利特化系数均在1.3以上,香港和上海的企业专利特化系数大于2.但是发明专利、公司企业专利--2项最具价值的专利技术创新水平均较高的省市不多,我国环境技术创新水平整体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27.
针对我国省际间对内开放度不平衡发展下工业绿色创新可能存在的地区异质性及空间趋同性,构建对内开放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评价方法对30个省级单位的对内开放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基尼系数等变异指标比较省际间对内开放度的地区差异,利用200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省际间对内开放度约束下工业绿色创新的空间趋同性.研究发现:我国省际间对内开放度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增加-降低的发展特点,而空间维度上存在东高西低的地区异质性特征.其中,东部地区间对内开放度的内部差异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我国整体及东部地区省际间工业绿色创新的分散离散程度将随时间推移而变化,但中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创新波动较大,尚需进一步调整改善;我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创新均会随时间推移达到一致的长期均衡,并且其邻近地区因经济发展情况、技术环境、研发水平等特征相似而呈现出的长期相互趋同.加速省际间对内开放、提高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放宽环境管制政策是促进我国整体和东部地区工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适宜的环境管制强度是促进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省际间对内开放度的地区异质性来源及省际间对内开放约束下工业绿色创新的空间趋同情况,有利于我国在新经济形势下缩小省际间对内开放差异、加速对内开放,进一步提升工业绿色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8.
《组织行为杂志》2017,38(7):1130-1148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faced by contemporary organizations is highly uncertain and constantly changing. Thus, organizations have adopted and implemented a continuous stream of innovation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growth and survival. Considering the demand for additional resources to implement innovations,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s organizational conditions that may lead to innovation‐targeted burnout and fatigue among employees, which impede their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a subsequent innovation. To this end, we propos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at elucidates the effects of previous innovations on the subsequent implementation behavior of employees. We identify two dimensions of the cognitive appraisal of previous innovations (i.e., intensity and failure) that shape employees' beliefs regarding innovations, such as innovation‐targeted helplessness, which ultimately results in innovation fatigue. Data collected from 84 managers and 397 employees of Chinese and Korean organizations prove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employee perceptions of previous innovations in shaping the innovation‐targeted helplessness and fatigue of employees, which ultimately affect employee behavior toward a subsequent innovation. The present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analyses suggest that given continuous streams of innovation implementation, managers should carefully consider employee's perceptions of previous innovations (i.e., intensity and failure) for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a subsequent innovation.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环境监测中科技创新的应用,包括现代化监测设备的发展和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开发;对如何建立和完善高素质的监测人才体系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0.
煤炭企业节能减排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煤炭企业能耗状况和排污状况的分析,指出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并从人才紧缺、企业管理与节能减排工作脱节等方面分析了煤炭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发展循环经济,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高全员素质,促进煤炭企业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