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50篇
综合类   216篇
基础理论   89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107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虚拟耕地是指隐含在农产品贸易中,生产这些农产品过程中所必需占用的土地资源,有意识的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实施虚拟耕地战略,对于平衡国内耕地赤字、保障粮食安全,发挥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首先介绍了虚拟耕地的定义及其量化方法,接着分析计算了我国谷物、油籽、棉花等几类主要农产品单位重量的虚拟耕地含量,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虚拟耕地的交易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近10 a来虚拟耕地净进口量出现持续增长,2006年,通过农产品国际贸易净进口虚拟耕地16602903.1 hm2,约占当年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2.77%。同时,虚拟耕地净进口量在今后若干年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22.
    
ABSTRACT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have focused in recent years on the potential for achieving cooperation in small “clubs” of countries. While solutions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will eventually require widespread cooperation, club strategies could help to catalyze that outcome. Unlike the Paris Agreement, which has achieved widespread but relatively shallow cooperation, it could be easier to tailor agreements that allow deep cooperation within smaller groups. This essay extends that logic to clubs whose geometry varies two-dimensionally across countries but also along a third dimension: within countries. Most of the key 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law theory that explain how clubs achieve cooperation are directly applicable to three-dimensional clubs. Most of the relevant experience for these clubs has occurred in the west; overdue is a close assessment of how key units – such as provinces and firms – within China and other emerging economies.  相似文献   
23.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样品采样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系物污染土壤样品的采集为例,比较了4种不同采样方法导致样品检测结果的差异。其中,方法 1将样品装填至广口瓶内并压实密封,方法2采用非扰动采样器采集10 g样品后转移至加有10 mL甲醇保护剂的Vial瓶中密封,方法 3用非扰动采样器采集10 g样品后直接将其密封于采样器内,方法 4用Encore采样器采样后将其密封于采样器内。结果表明,方法 2采集样品的检出率最高,其余3种方法的差异不明显,方法 2采集样品的检出结果 71%以上都大于其余3种方法。而且,对于挥发性较强的苯与甲苯,以方法 2采集的样品91%以上都大于其余3种方法,最大及平均检出浓度高出2~3个数量级。5种不同土质样品检测结果表明,对于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细砂,方法2的最高及平均检出浓度均高于其余3种方法 1~3个数量级,差异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可见,对于苯系物及挥发性强于苯系物的其他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 2效果最优,可指定为VOCs污染场地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法。  相似文献   
24.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has become a widely concern for minimizing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urban expansion o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We developed an interdisciplinary modeling framework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hortcomings of urban expansi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A three-step method was applied to Yinchuan Plain in the northwestern of China, including (1)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pattern 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through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2) predicting landscape pattern and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based on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SLEUTH-3r model); and (3) designing and validating optimized scenario through integrating historical analysis experiments and future multi-comparison suggestions. Results have suggested that landscape composition and configuration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regional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especially the connectivity and shape of landscape. Compact urban growth policy and medium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olicy are the appropriate setting for urban expansion plan. Optimization validation of the combined designed scenario implied the reliability of this method. Our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valuation, model simulation and multi-scenario prediction in urban planning.  相似文献   
25.
贸易中的隐含碳流动对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尽管出现了大量的针对中国贸易中隐含碳的相关研究,但由于数据及方法的不同,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本文对现有的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文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研究得出了相对一致的结论,但在隐含碳的具体数量上差异巨大。定性来看,中国是一个隐含碳净出口国,净出口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定量来看,1997-2007年,中国隐含碳出口量从3.1-8.8亿t增长到17.2-30.2亿t二氧化碳;隐含碳进口量从1.0-7.0亿t增长到5.8-16.5亿t二氧化碳;隐含碳净出口量从1.8-7.3亿t增长到11.4-22.6亿t二氧化碳;隐含碳净出口量占国内总排放量的比重由5%-20%增长到17%-30%。贸易中隐含碳核算结果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核算方法产生的不确定性、数据融合产生的不确定性以及原始数据引入的不确定性。总体来看,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结果相对稳定,可重复性较高;从数据精度和数据可获得性方面考虑,40个左右的部门分类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把中国划分为多个区域研究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在理论上更加可靠。国家气候变化对外谈判和国内减排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对碳排放进行精确管理。在未来的研究中,应重视隐含碳核算的不确定性研究,逐步提高隐含碳核算的精度,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气候变化政策。  相似文献   
26.
国际油价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不确定性带来较大影响,2018年以来,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70%。文章从具有“中国特色”的汽柴油市场定调价机制的角度出发,利用动态递归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并研究了国际油价波动的条件下,汽柴油市场不同的定价机制(完全市场化价格或带有“基准价+浮动价”的价格管制手段)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当国际油价上涨时,价格管制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能够缓解大量的GDP下行压力,提振国内石油的生产与消费,同时起到稳定市场、保护居民购买力、控制通胀、防止人民币贬值等作用。但是这一切的好处不是没有代价的,政府将会损失1.57%~3.22%的总税收收入。另外,由于价格管制阻碍了油价上升的价格效应和替代效应,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能源消费量将增加,碳排放总量将上升,新能源发展也受到一定阻碍。油价下跌时价格管制的影响与上涨时的影响相反。研究注意到,过低的国际油价会也会降低中国的经济水平,更多的生产要素会流入石油加工企业,对第三产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价格管制能够很好地缓解这一现象的发生。文章认为价格管制手段一定程度将外部对企业和居民的冲击转移为对政府的冲击,政府成了外部风险的阻滞剂。考虑到价格管制带来的负面环境问题,在国际油价上涨时需要必要的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考虑到国际形势以及成品油市场的价格管制具有抗风险作用,文章建议应当看到价格管制积极的一面,可待中国石油依存度适当下降至可控范围后,再考虑放开价格管制手段。  相似文献   
27.
2016年《巴黎协定》的正式生效是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里程碑,是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艰难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志着全球环境治理从此进入履约阶段。本文基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TTCSP)公布的《2015年全球智库指数报告》,选取其中排名前十位的国际环境智库的研究报告和环境领域中代表性学者的相关论文,对国外学术界有关《巴黎协定》履约前景的分析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此做出简要评述。文章在肯定《巴黎协定》有力推进国际气候治理进程的同时,也指出在新的国际形势之下,尤其是在英国正式启动脱欧进程和特朗普新任美国总统后,其履约过程中更是存在着协定之内和协定之外的众多挑战和不确定性,本文的基本结论如下:首先,协定之内面临着协定缔约方国内批准程序上的挑战;国家自主贡献的实现与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2℃温升目标的实现前景;审评和盘点的效力评估;碳市场机制能否有效运行。其次,协定之外面临着英国脱欧的潜在气候政策变化及影响;美国气候政策的可能变化及其影响。基于对以上智库报告和相关研究论文的分析,笔者对《巴黎协定》的履约前景得出几点看法:(1)正视国际气候合作的机遇与挑战;(2)对具体议题的落实需充满信心;(3)理性冷静看待英美气候政策的可能变化;(4)鼓励环境类国际组织之外的非国家行为体展开通力合作。对此,我们应正视履约中的挑战与不确定性,做好充分的应对之策,确保履约进程的顺利完成。总之,《巴黎协定》的履约前景不容乐观,国际社会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8.
浅论国家环境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公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环境权理论迅速发展。国家环境权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权。在环境法理论逐步变革和权利内涵不断演进的趋势下,已成为法学界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国家环境权的国内、国际法律基础。论证了国家环境权的确立。利用类比的方法。阐述了国家环境权与其他宪法权利的不同之处。从权利义务的对等统一和国内国际两个层面。重新归纳了国家环境权的内容。初步构建了国家环境权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9.
本文认为环境生态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有效的国际合作和国际协调来加以解决。作者认为:国际合作应在国际性河流流域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全球温室效应问题,国际组织应重视科学研究,协调各国政府在能源税收、补贴和开发再生能源方面取得进展。此外,在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方面,国际组织可调试债务与自然环境互换机制。  相似文献   
30.
论我国国际河流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问题与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国际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国际河流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完善相关的国际与国内法律制度并采取其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从中国国际河流的概况出发,阐述对其进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以及保障国防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意义,进而分析中国国际河流在可持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立法缺失、保障措施缺位、管理机构缺乏等,最后从完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前提要素、确立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完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立法以及积极参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思考,以促进和保障我国国际河流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