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6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347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263篇
综合类   799篇
基础理论   535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16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299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利用长江经济带110个地市1990~2013年RD投入与经济增长水平的相关面板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性检验和面板数据模型,对RD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各市的经济增长与RD投入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RD短期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则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效应;2RD人员投入产出弹性高于RD经费投入,说明区域经济增长对RD人员的依赖性更大;3RD投入表现出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但RD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则表现出中西部大于东部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和东中西区域经济特征不同。最后,从加大RD经费投入强度、制定RD投入中长期计划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2.
流域水权制度是否具有内在的节水激励是能否纾缓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危机的关键.水权再分配机制是水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权市场则是水权再分配机制的方式之一.该文通过构建节水投资收益净现值(NPV)模型,分析水权市场对节水激励的作用,讨论各因素对不同层次用水户进行节水投资决策的不同影响,并且应用节水投资收益净现值模型对黄河流域进行了案例分析.分析表明:有效的流域水权市场能够激励用水者进行节水投资,获得水权交易收益,同时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跨地区跨行业的水权交易由于规模大,需要的投资金额多,交易成本较高,只能由较高级别的水资源管理机构或取水工程完成,但需要采取适当的节水设施管理方式;地区内行业内的水权交易规模小,需要的投资金额少,交易成本低.对于微观用水户具有激励作用,但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有效的把国家可再生能源规划分阶段的落实到各个省市,做好二者之间衔接工作,研究考虑了我国在从发展中国家过渡到中等发达国家时所需要考虑的如何平衡公平与效率之阀关系的问题,结合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际特征,提出一种基于行业增长曲线的可再生能源阶段目标分解模型.模型首先求解出中国不同的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增长曲线.然后给出可再生能源发展阶段目标函数.结合区域发展规划,给出了各省的阶段目标,为了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以风电、水电和太阳发电为代表能源,结合国家可再生能源整体规划和资源需求分布状况,分阶段提出了各省域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目标分解参照两个原则(1)可分解原则.国家总量目标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在不同地区、部门和行业进行分解,由全社会共同完成发展目标.(2)公平性和区域差异的原则.考虑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各地总量目标有所区别.研究对于可再生能源规划的整体实施和监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4.
中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框架及其投资重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中国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 ,论述了中国环境政策框架的演变和完善过程 ,介绍了中国环境保护的投资重点。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粮食安全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农地投入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要素,是保障粮食稳定产出的前提。学者就农地规模对农户种粮投入的影响已进行了较多研究,但受农地流转的影响,土地要素更具多样化,土地规模与农户种粮投入的关系发生变化。随着农地流转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探析农地流转影响下土地规模对农户种粮投入影响的变化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地块的异质性,本文基于山东、河南、安徽三个粮食主产省622户农户1 284个地块的粮食生产数据从村庄和农户两个层次控制了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地块要素等非主观因素,进行多层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特征及地块特征对农户粮食生产单位面积投入有显著影响。地块规模和转入地占比对农地投入影响为负,转入地占比越大,地权稳定性越低,农户投入积极性受到挫伤越明显,在转入地上的投入减少。随着转入土地面积的增加,农户从事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增大,使其有更强的动力增加种粮投入,地块规模的负向影响程度降低。基于分析结果,本文得出以下3点结论:(1)规模化经营有利于降低单位面积种粮成本;(2)农地流转发生时,地块规模对种粮投入的影响发生改变,成片规模化经营将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的必然趋势;(3)提高土地综合条件可以降低投入成本,并提高农户投入积极性。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从降低种粮成本、提高农户收益着手,建议鼓励农村土地流转,推动粮食规模化生产,同时也要注重增加财政拨款,建设高标准粮田,强化高标准粮田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田间配套工程。  相似文献   
106.
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尝试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以及最新发展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对铜陵市1990~2008年资源利用和实际GDP二者关系进行检验和分析。采用了物质流分析指标中直接物质投入来表征区域资源利用量。ARDL边界检验结果表明了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进一步通过ARDL-ECM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对资源利用长期弹性系数和短期弹性系数,并揭示出资源利用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资源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铜陵经济增长。同时还对铜陵经济增长和资源保护战略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7.
基于DEA的城市群环境投入产出效率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产业集群、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城市群逐渐形成,城市群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也成为影响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社会问题.目前,城市群的资金投入与环境污染治理的效率,投入产出中的环境变量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城市群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等问题是我们亟需认知的.基于这些思考,以我国十大城市群环境污染与资金投入的统计数据为实例,采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运用DEA模型的计算软件,基于传统的DEA模型、相似SFA模型和调整后的DEA模型三个步骤进行了探讨.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我国十大城市群环境污染治理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十大城市群在环境投资与污染治理效率方面存在差异性,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山东半岛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城市群在投入产出效率上高于其他几个城市群,同时也显示我国十大城市群在环境污染治理效率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最后,提出了十大城市群在环境投资与污染治理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8.
Smart growth and sustainability planning have, in recent years, become central issues in planning discourse. Scholars have argued that planning capacity at the local government level is critical for smart growth planning, and that planners have a fundamental role to play in advancing local and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extent to which local planning capacity enables communities to promote more sustainable, smart growth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a 2013 survey of 38 county and 53 municipal governments in the state of Wisconsin, USA,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sample communities have permitted residential developments characterized as transit-oriented, New Urbanist, mixed use, infill developments, or conservation subdivisions as alternatives to low-density, automobile-dependent conventional developments. The study also finds that jurisdictions with higher planning capacities are more likely to overcome significant barriers to more sustainable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09.
Biomass is one of the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on which policy makers are greatly dependent on since it is a flexible feedstock capable of conversion into electricity, transport liquid fuels and heat by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on demand. Though numerous publications hav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of economic growth with renewable energy and other parameters, biomass energy has never been included in these studies. The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within a multivariate panel cointegration/error correction framework which combines the cross-section and time series data while allowing for heterogeneity across different provinces. After employing panel data regression model ranging from 2003 through 2012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of biofuels production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biofuel energy production integrate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income per capita, and the attraction of more capital investment, does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some negative side effects including the increase of greenhouse emissions and the decrease of marginal land still coexist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ourse,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findings lies on their implications and their adoption on strategic policies.  相似文献   
110.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失调是我国目前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但对各地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非协调性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此外,鲜有研究对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本研究利用我国2005—2013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各省级行政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非协调性,并通过构建和估计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究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非协调性存在着显著的时空差异。在样本期的后半段(2009—2013年),多个省级行政区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程度有所加深。根据全样本期内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非协调性的严重程度,可将各省级行政区划分为5个等级。城镇常住人口变化对建成区面积变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成区面积变化对城镇常住人口变化的影响方向虽然为正,但该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从而表明人口城镇化对土地城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土地城镇化却未能有效地带动和促进人口城镇化。此外,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变化对城镇常住人口变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从改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方式、抑制城市空间粗放扩张及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