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408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732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208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目前,渗滤液中污染物的粒度分布及其在渗滤液污染控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通过系列微滤膜(1.2μm及0.45μm)对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各处理单元的渗滤液进行梯度分离,发现悬浮物对COD、浊度的影响较大;COD主要在胶体态和可溶解态间分配,不同渗滤液中的分配情况不同;磷主要与胶体、悬浮物以各种形式结合而存在;细胶粒和溶解态等小分子对TN的贡献大;不同粒度物质对pH的影响不明显;总残渣在可溶态组分中所占比例较大。膜微滤处理渗滤液可以有效的去除一部分物质,使COD、TP、TN、浊度、电导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H逐渐升高,但对总N、残渣的去除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92.
利用实验室小试SBR在(33±1)℃的条件下,通过动态调控溶氧浓度(DO)(2~7 mg/L)和水力停留时间(2~5 d),经过130 d的运行成功启动了晚期垃圾渗滤液(NH4+-N含量1 227~2 133 mg/L)的部分亚硝化,使出水NO2--N∶NH4+-N稳定维持在1∶1左右,为后续的厌氧氨氧化工艺创造了进水条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启动过程中的特异微生物氨氧化细菌的含量变化表明,氨氧化细菌的含量与NO2--N的生成速率和出水NO2--N稳定性有着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3.
填埋场中亚硝酸还原酶测定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填埋垃圾中的含氮化合物经一系列生物脱氮作用,最终使得填埋场中的氮素得以消减,在这一过程中亚硝酸还原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填埋场中的填埋垃圾为研究对象,在土壤亚硝酸还原酶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填埋垃圾中的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的最优条件为:垃圾样品风干温度25℃,2mL的1%NaNO2溶液和2.5 mL的1%葡萄糖溶液,抽气5 min,置于25℃的培养箱中培养24 h。优化后的测定条件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27%,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94.
采用活性炭载体负载Cu、Fe为催化剂,在微波诱导作用下,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物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金属前经适当浓度硝酸浸泡处理后,催化剂对COD去除率提高可超过15%,过高硝酸盐浓度对COD去除有不利影响;催化剂对COD去除率随Cu、Fe金属负载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催化剂对Cu、Fe的最佳负载量分别为质量百分比2.11%和1.12%。对于AC-Cu体系,在初始pH=3,H2O2投加量为4.98×103mg/L,催化剂用量为5.0×103mg/L,420 W功率下微波辐射10 min时,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可达到84.13%;对于AC-Fe体系,当H2O2投加量为0.33×103mg/L,催化剂AC-Fe用量为2.0×104mg/L,420 W功率下微波作用10 min时,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为60.16%。分析2种催化剂对COD去除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AC-Cu表面单分子分布的阈值比AC-Fe高。降解液的pH值对AC-Cu体系、AC-Fe体系COD去除影响存在拐点,最高COD去除率点对应的降解液pH值为3。微波辐射功率较低时,体系COD去除率随辐射功率增加而增加;辐射功率较高时,高温下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硫化物分解成小分子硫化物,对催化剂活性存在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
城市生活垃圾降解率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降解率研究不足的现状,结合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垃圾温度和垃圾降解率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填埋初期垃圾填埋体温度升高较快,服从三次曲线变化规律;温度对垃圾降解率有重要的影响,单一温度下垃圾降解率随时间变化近似符合微生物生长曲线;不同温度下,温度高,垃圾降解率快,试验证明41.00、45.00℃垃圾降解率最快,垃圾降解率相差不大,可以认为温度高于41.00℃时垃圾降解率可以按照41.00℃时垃圾降解率计算。  相似文献   
96.
UASB-FEO-氨吹脱-CASS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差、氨氮含量高等特点和国内处理工艺现状,采用UASB-FEO-氨吹脱-CASS工艺处理合肥市龙泉山城市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介绍了工艺的重要构筑物及其设计参数。运行实践表明,整套装置运行平稳,出水水质满足设计要求。根据出水水质对该工艺进行技术分析以及运行结果的讨论,并与新发布的技术规范及排放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7.
联合运用聚铁混凝-臭氧-曝气生物滤池(BAF)对晚期垃圾场的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在废水进水COD=601mg/L,色度=400倍时,提出最佳工艺条件:聚铁0.6 mL/L,臭氧用量144 mg/L,BAF停留时间7 h。研究表明,聚铁去除大部分悬浮性有机物,臭氧降解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BAF进一步降解有机物,最终出水COD为75 mg/L,深度处理成本仅为5.5元/t。  相似文献   
98.
分别采用脉冲电解法、混凝沉淀法、芬顿氧化法、高铁酸钾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铁电极电解法和芬顿试剂氧化法均能脱除垃圾渗滤液的色度,去除有机物质。铁电极电解对色度的去除率可达98.4%,COD去除率可达84.4%;芬顿试剂氧化对色度的去除率可达99%,COD去除率可达85.8%。两种方法均能使出水达到排放标准。同时比较了各种处理方法的运行成本,在达到同样出水标准的前提下,铁电极电解运行成本远低于芬顿试剂氧化,为3.67元/t水,而芬顿试剂药剂成本为8.67元/t水。  相似文献   
99.
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国内生活垃圾(以下简称垃圾)渗滤液的特点,探讨了一种比较科学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沉淀-厌氧处理-MBR-纳滤处理,并且分析了各段工艺的原理、特点以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0.
通过Fenton法和结合聚合硫酸铁的混凝作用,实现垃圾渗滤液氧化塘出水COD的深度处理;并利用水泥水化产物的凝胶物质,强化COD去除率。30%H2O2投加量为0.75mL/L、七水硫酸亚铁投加量为1.5g/L、n(H2O2):n(Fe^2+)=1.2:1(摩尔比)时,Fenton法对渗滤液COD的去除率可达52%;水灰比为2:1、搅拌24h的水泥水化物将Fenton法的出水pH值从4调至10,该工艺流程总的COD去除率为73.6%,较普通的Ca(OH)2调节法提高9.3%,出水COD可以从进水的1200mg/L降至315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