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408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732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208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通过厌氧毒性实验、恢复实验和特征毒性模拟实验,研究了生活垃圾渗滤液对厌氧颗粒污泥微生物产甲烷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000 mg/L氨氮浓度下产甲烷活性均大于85%,说明相应氨氮浓度范围,垃圾渗滤液基质对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没有明显抑制作用。恢复实验后活性得到完全恢复,属代谢毒性。模拟废水氨氮浓度大于1 000 mg/L浓度时,开始出现抑制;氨氮浓度大于3 000 mg/L时,有明显抑制,产甲烷活性下降32.1%;相同氨氮浓度下,渗滤液最大活性区间滞后于模拟废水,产甲烷活性也小于模拟废水,存在除氨氮以外的毒性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2.
针对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经过厌氧-曝气塘处理后的渗滤液难进一步处理的问题,对其采用厌氧滤池-好氧接触法、氧化钙2种方式预处理,在此预处理基础上,考察了Fenton法深度处理的效果,探讨了H2O2/Fe2+投加比、初始pH、H2O2投加量、反应时间和Fenton试剂投加方式对渗滤液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经过生物预处理后,渗滤液的COD和TP分别降低了24%和25%;氧化钙调碱可以进一步使COD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42%和96%;后续Fenton深度氧化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为2,H2O2投加量为2.4 g/L,H2O2/Fe2+摩尔比为5∶1,Fenton试剂一次投加,反应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渗滤液的COD从1 340 mg/L降到198 mg/L,总COD去除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963.
垃圾填埋场生物覆盖材料筛选及甲烷减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玲  王丹  尹平河  赵超  武晶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0):3719-3724
通过模拟柱实验研究了消化污泥、矿化垃圾和黏土作为垃圾填埋场生物覆盖材料的甲烷氧化能力。3种材料的甲烷日氧化率平均值、总氧化率和氧化速率V(CH4)分别是:消化污泥10.27%、75.82%、1.76 mmol/(kg·d);矿化垃圾11.05%、75.61%、2.04 mmol/(kg·d);黏土9.05%、68.15%、1.33 mmol/(kg·d),消化污泥和矿化垃圾对甲烷的氧化能力均大于黏土。进一步探讨了消化污泥中添加粉煤灰、建筑垃圾和黏土进行改性后对甲烷的氧化能力,考察了改性污泥的渗透系数和抗压强度。结果表明:粉煤灰对消化污泥的改性效果最好,其日氧化率平均值、总氧化率和V(CH4)分别达到17.27%、92.37%和2.35 mmol/(kg·d),粉煤灰与消化污泥以1∶1~1.5∶1混配后可满足填埋场对覆盖材料渗透系数和抗压强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964.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生化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离子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对城市生活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OD与NH4^+-N的去除上。对渗滤液中重金属离子的专项研究几乎未见报道。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的种类及浓度,在渗滤液中的存在状态。渗滤液中重金属与其他成分(有机物、氨氮)的相互作用关系,辨证分析了重金属在渗滤液生化处理过程中的有益作用和毒性,归纳了重金属在渗滤液生化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同时总结分析了重金属的去除技术。  相似文献   
965.
垃圾渗滤液的膜滤浓缩液盐度高,腐殖质含量大,制约着其进一步的处理处置。借助于电化学在高盐度废水中的氧化能力,对膜滤浓缩液的电解条件和电解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在电压10V、pH=6、极板间距2cm的最佳电解条件下,COD、TN、TP质量浓度可分别从4 160、280.2、8.1mg/L下降到1 279、84.6、1.9mg/L,去除率分别为69.3%、69.8%、76.5%。此时膜滤浓缩液中的大分子物质被降解为小分子物质,而类胡敏酸物质分解为低腐殖化、低缩合度有机物,出水BOD5/COD从0.054升高到0.106,提高了96.3%,为后续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6.
在UASB反应器中接种好氧污泥培养厌氧颗粒污泥进行启动,研究不同浓度老龄(13年)垃圾渗滤液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情况。通过保持进水COD浓度不变、逐步缩短HRT从而提高容积负荷到20 g COD/(L.d)的方法,可以培育出直径为1~3 mm颗粒污泥,最终产气量稳定在60~70 L/d,甲烷含量在50%~70%之间,COD去除率保持在90%左右,污泥层最底部MLSS为50 g/L。逐步提高进水中渗滤液的含量考察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当进水为100%渗滤液时日产气量为500 mL/d、COD去除率仅为10%,表明渗滤液中多为难降解性有机物质。  相似文献   
967.
通过实地钻取阿苏卫填埋场陈腐垃圾,真实模拟填埋场压实工艺,制作2种不同压实密度的陈腐垃圾模拟柱,对比研究其对渗滤液COD、NH3-N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模拟柱压实密度为1.09 t/m3时,渗滤液垂直运动明显;回灌此模拟柱水力负荷分别为18.6、28、37.2和46.5 L/t时,COD去除效果稳定,平均去除率达82.4%,最高去除率可达90.1%;出水NH3-N浓度均值为549.3 mg/L,且介于415~700 mg/L间变化。自循环回灌COD去除率最高仅为11.5%,NH3-N去除率最高仅为11.8%,两者去除效果不明显。因此,北方平原型填埋场进一步完善填埋工艺,使填埋场垂直方向渗透系数分布均匀,充分利用陈腐垃圾堆体的自降解能力,才是处理渗滤液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8.
垃圾渗滤液厌氧处理过程颗粒污泥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流式厌氧反应器为例,研究了渗滤液厌氧处理过程中颗粒污泥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阶段,颗粒污泥粒径由0.96 mm增长至1.06 mm,MLVSS/MLSS大于0.76,污泥能够保持较高的活性。高污泥负荷有利于0.90 mm颗粒污泥生长,0.60~0.90 mm污泥颗粒生长过程中结构不稳定,易发生解体。厌氧颗粒污泥生长过程中,粒径较大的颗粒污泥的孔隙结构较为疏松,它对污泥的活性产生影响。随着孔隙率增大,污泥沉降速度由0.88 cm/s升至0.97cm/s。颗粒污泥表层与内部微生物分布不同,表层微生物以球菌为主,各微生物种群间紧密联系,颗粒污泥内部以短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969.
填埋场渗漏检测偶极子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偶极子法属于高压直流电法的一种,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可操作性强,并能对防渗层进行百分之百的无损检测,已成为防渗层施工验收采用的主要方式.分析了影响偶极子法灵敏度的主要因素.在回路电压一定的情况下,膜上介质电阻率、膜上介质厚度、偶极子与HDPE膜的距离、偶极子间距等因素皆可对偶极子法的灵敏度产生影响.结果表明:①膜上介质电阻率越大,偶极子检测灵敏度越高.②膜上介质厚度越大,偶极子检测灵敏度越低.③偶极子与HDPE膜的距离越小,偶极子检测灵敏度越高.④偶极子间距越大,检测灵敏度越高.但偶极子间距过大,会有漏检情况发生.⑤对于多漏洞情况,当漏洞之间的距离大于偶极子的间距时,偶极子法可准确分辨出多个漏洞.   相似文献   
970.
臭氧强化光催化对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臭氧强化光催化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了深度处理,优化了工艺参数,对比了最佳工艺条件下各时间段的出水指标.该工艺在催化剂投加量0.5 g/L,pH值8.45左右,O3流量0.4 L/min,O3浓度16.8 mg/L,初始COD浓度430 mg/L时最佳,COD和UV254的去除率均在60%以上;最佳工艺条件下1.0 h出水的BOD5提高了75.42%,2.0 h出水BOD5/COD从初始的0.05升高至0.23.结果表明,臭氧强化光催化工艺不仅可以提高处理能力,还有效地改善了出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