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6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200篇
安全科学   141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1191篇
综合类   1074篇
基础理论   621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4篇
评价与监测   102篇
社会与环境   229篇
灾害及防治   10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14篇
  1975年   10篇
  1973年   16篇
  1972年   14篇
  1971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在省级及以上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等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青岛市为实践区域,与多类规划衔接,划定青岛市省级生态保护红线.青岛市最终划定59处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合计1120.65 km2,占国土面积的9.9%.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符合确立"三生"空间和落实"多规合一"的要求,有利于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障人居环境安全,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青岛市市级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2.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指标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中的核心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指标体系,能够确保规划各项重点任务顺利实施.通过回顾分析"十一五"、"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指标体系,结合广西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在与国家和广西同期规划、计划、方案等衔接基础上,研究提出广西"十三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指标体系,设置了环境质量改善、总量控制、污染治理、风险防范、生态保护和生态公共服务等6个方面共29个指标,以期更好地指导"十三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13.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意义.环境规划能否切实发挥重要功能,与其规划实施评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环境规划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系统有效地分析和评估环境规划实施效果和问题.通过分析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层次分析法、逻辑框架法等评估方法,并实证分析环境规划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对比分析发现,逻辑框架法可有效地分析环境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从总体上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可为环境规划的实施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4.
非点源污染控制难度大、成本高,因此有必要对污染源划分等级,从而分别进行管理与规划.本研究提出了“风险评价-规划分区-分别管理”的非点源污染规划思路.“风险评价”在借鉴已有的非点源风险评价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准则分析的非点源污染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以土地利用因子、径流因子和距离因子为参评指标,采用改进的理想解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确定因子权重,减少了人为主观性;“规划分区”依据“适度保护、优先规划、重点管理”的原则,结合风险评价结果,可将流域划分为5类管理分区;“分别管理”是对各类管理区分别配以针对性的BMPs和生态工程措施.“风险评价-规划分区-分别管理”这套方法层层递进不仅能评价流域非点源污染,也能定量为流域内非点源污染源的管理提供科学方案.最后将该方法在北宅小流域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过于主观、局限性大的缺陷,可为类似流域非点源污染评价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5.
公众参与作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以大同市医药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为例,介绍了公众参与的工作程序、方式、分析结果及意见的落实,证实了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6.
本文即围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当中,有关生境评价的几点问题展开详细分析与探讨,望能够促进生境评价在实际工作的应用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17.
以2010年的LandsatTM遥感影像图和武夷新区总体规划中新区2030年土地利用规划图为基础数据,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结合马尔科夫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未来武夷新区的土地利用与案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在规划实施后,建设用地通过占用耕地和林地而大面积增加,使得林地和耕地相应减少,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强度增大,区域景观斑块形状趋于规则简单化,斑块总数有所减少,平均斑块面积增大,景观连接度增强,破碎化程度降低,景观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8.
环境监测信息化是环境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建设是监测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当前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建设过程中经常存在的“信息孤岛”、系统失衡、进度延期等问题,提出了建设初期做好IT规划、实施阶段重视项目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并依据监测站的实践经验对实施要点加以阐述。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推动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加高效合理地进行,提升监测信息化程度,对提高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9.
首先界定了森工林区小城镇的定义;确定林区小城镇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其中着重介绍了水、气、固体废物的环境预测方法;同时探讨了适用于森工林区的环境规划的原则和主要内容,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提出针对森工林区小城镇的环境管理,应加强环境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加快林区环境整体治理、建立林区环境规划管理体系、完善林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张显林区特色、突出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20.
煤炭矿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矿区规划环评)与矿区内煤炭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煤矿项目环评)的衔接问题,一直是煤炭开发环境管理和环评机构关注的问题。将矿区规划环评与煤矿项目环评衔接起来,一方面可使矿区规划环评集中考虑战略层次的根本性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简化煤矿项目环评的过程,降低煤矿项目环评所需的时间和费用,从而提高环评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矿区规划环评与煤矿项目环评可以从评价时间、评价内容以及决策三个途径进行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