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80篇
  免费   2600篇
  国内免费   2009篇
安全科学   2858篇
废物处理   315篇
环保管理   2875篇
综合类   9934篇
基础理论   1866篇
环境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518篇
评价与监测   799篇
社会与环境   1105篇
灾害及防治   910篇
  2024年   389篇
  2023年   524篇
  2022年   640篇
  2021年   782篇
  2020年   788篇
  2019年   625篇
  2018年   532篇
  2017年   702篇
  2016年   748篇
  2015年   731篇
  2014年   792篇
  2013年   969篇
  2012年   1157篇
  2011年   1246篇
  2010年   879篇
  2009年   963篇
  2008年   705篇
  2007年   1118篇
  2006年   1116篇
  2005年   983篇
  2004年   870篇
  2003年   813篇
  2002年   713篇
  2001年   606篇
  2000年   549篇
  1999年   527篇
  1998年   350篇
  1997年   288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4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建立不同锅炉工况下基于欧式距离聚类的总给煤量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入口处的NOx质量浓度数据进行修正,其验证集上的均方根误差为3.53 mg·m-3。该结果优于常见的回归方法深度神经网络与随机森林回归的预测结果。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基于入口NOx质量浓度修正的多模型预测控制(MMPC),设计并进行了脱硝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原有控制条件相比,基于入口NOx质量浓度修正的MMPC策略使脱硝系统出口NOx质量浓度波动幅度减小了63.7%,并能满足出口质量浓度指标为40 mg·m-3时的控制要求,实现卡边控制。现场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在高、中、低负荷正常运行的工况条件下,入口修正-MMPC策略可将出口NOx质量浓度波动分别控制在±10.6 mg·m−3、±5.5 mg·m−3、±4.9 mg·m−3,以标准差来衡量波动幅度即分别减小了53.4%、74.7%、64.6%,此控制水平优于原有控制效果;在出口NOx质量浓度易超标并出现高浓度氨逃逸的快速变负荷工况下,升、降负荷出口NOx质量浓度波动分别控制在±6 mg·m−3、±5 mg·m−3,此控制水平仍优于原有控制效果。本研究的入口修正-MMPC控制策略可实现不同负荷、工况下的喷氨控制,减小出口NOx波动幅度,降低后续设备低温腐蚀的风险,从而提高SNCR/SCR联合脱硝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32.
随着对污染地块安全开发利用认识的不断深入,污染地块安全开发利用模式及开发利用的安全性评价日益受到重视。从广义和狭义2个层面分别阐述了污染地块安全开发利用模式的含义,并重点对“四分”总体修复策略和“五个特性”技术策略共同构成的狭义层面上的安全开发利用模式进行了阐释,分析了影响模式选择的5个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套包含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的污染地块开发利用“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各指标的评价方法。本研究旨在提出对我国在污染地块安全开发利用模式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开展深入研究,并为污染地块修复技术的比选和评价、开展修复(管控)工程的评价提供参考,进而推动我国污染地块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33.
通过批次实验考察了非生物作用下3-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PHBV)的有机碳释放规律;以PHBV颗粒和陶粒作为填料建立了填充柱生物膜反应器,并通过长期(90 d)运行考察了其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氮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非生物作用下PHBV难以向水体中释放有机碳;以PHBV作为固态碳源的生物膜反应器可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器运行状态(HRT为2 h)稳定后,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1.8±1.3)%和(87.5±2.2)%,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分别为0.11 g·(L·d)−1和0.20 g·(L·d)−1。填充柱沿水流方向可以分为2个区段,0~20 cm柱体内主要进行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20~100 cm柱体内主要进行反硝化过程;反应器中微弱的亚硝酸盐积累可以归因于短程反硝化。以上研究成果可以为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4.
为深入分析丹江口水库水质时空差异性,探索影响水质的重要因子,提供更具综合性的水质分析方法,基于5个不同观察点,监测水质理化指标和浮游细菌(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标,并采用判别分析法、配对T检验法、直接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5个观察点的水质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属于良好状态和优秀或良好状态,但是判别分析法显示水质理化指标在5个观察点上整体存在显著差异;浮游细菌(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标在5个观察点上整体存在显著差异; 5个观察点水质理化性质在2 a的2个时期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即水质营养状态无显著变化,但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对丹江口库区的水质理化指标群与浮游细菌(或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标群按照2个不同时期分别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发现水质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与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标变化趋势一致;依据所有水质理化指标和浮游真菌(或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标进行综合判别分析,可对不同观察点进一步精细分类;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发现浮游真菌(或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标可以间接指示或反映水质变化的特点;环境因子(水质理化指标)中重要指标包括X3(COD)、X5(NH3-N)、 X7(Chl-a)和X8(SD);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重要指标包括Y1(序列条带)、Y2(OTU数)、Y3(Ace指数)和Y4(Chao1指数);浮游真菌群落多样性重要指标包括Y1(序列条带)、Y2(OTU数)和Y3(Ace指数) 。本研究采用的多指标综合分析技术较单指标逐一分析更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水质变化全貌,可为完善和丰富水质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技术手段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管理部门监测和改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并制定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5.
传统水质模拟预测模型对突发水污染事故事发地的水文、水下地形等资料要求较高,在缺乏相应资料时会影响对水污染事故的可靠预测和预警。为解决问题,亟需建立在应急条件下能快速预测预警的简化水质模型。以传统一维水质模型为基础,通过人工测量河流沿程流速,自动插值获得流场以替代模型中对流场的求解,再求解一维对流扩散方程,以此获得简化的一维水质模拟预测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水质模型,简化后一维水质预警模型可快速准确地预测突发水污染事故后污染态势。  相似文献   
336.
采用磁絮凝-吸附技术开展了同步去除黑臭水体浊度、氨氮和总磷(TP)实验。在磁絮凝阶段,通过聚合硫酸铁(PFS)、磁粉(MPs)和聚丙烯酰胺(PAM)复配使用,利用电荷中和作用去除浊度和TP;同时,利用化学吸附沉淀去除TP;在此阶段中,当PFS、MPs、PAM的投加量分别为16.00、100.00、2.20 mg·L−1且以PFS+MPs在快速阶段先投加,PAM在慢速阶段后投加的顺序投配时,絮凝效果达到最佳。在吸附阶段,吸附剂质化壳聚糖-沸石(PCZ)主要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去除氨氮以及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去除TP;当PCZ的投加量为1.25 g·L−1时吸附效果达到最佳。利用所研究的磁絮凝-吸附技术对实际黑臭水体进行处理,其出水浊度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标准(≤10.00 NTU),TP和氨氮也分别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0.20 mg·L−1)和Ⅴ类标准(≤2.00 mg·L−1)要求。  相似文献   
337.
Gene E. Likens 《Ambio》2021,50(2):278
Early studies published in Ambio showed large-scale acidification of lakes in southern Sweden and Norway from acid rain. These studies were important for delimiting various scientific issues and thus for eventually contributing to legislation, which reduced emissions of sulfur dioxide and nitrogen oxides and helped to mitigate this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 Long-term studies and monitoring in Sweden and Norway and at Hubbard Brook Experimental Forest in New Hampshire helped guide this legislation in Europe and in the USA.  相似文献   
338.
Advancements in technology are inextricably bound to our societ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However, how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 technology system interacts with both remains unclear. We propose a process model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 dynamics among technology, society, and the environment via seven interactive elements: technologies, actors, receiving bodies, natural contexts, social contexts, temporal–spatial contexts, and outcomes.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agricultural and wate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8000 bc to 1911 ad. Our findings show that these elements did not play equally important role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development in ancient China, with social contexts most dominating during the earlier periods and both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rising towards the later periods. The proposed model, by identifying the elements in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a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can act as an analysis device to assist in reconfiguring a more sustainable socio-technological system.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10.1007/s13280-020-01424-7)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339.
卢伟  朱曜曜  魏彬  杜蓉  汪力 《环境工程学报》2023,17(9):2813-2819
以华中地区某污水处理厂 (设计规模:25×104 m3·d−1) 为例,分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节能降碳的有效措施。该厂在2021年底实施了系列节能高效运行和工艺优化创新措施,取得显著降碳效果。措施包括:采用节能高效设备、生化池按需曝气、光伏发电等节约电耗措施,以及强化生物除磷、优化化学除磷、多点配水节约碳源、智能加药等。对比分析该污水处理厂2022年的运行数据与2019—2021年的数据。年平均吨水电耗、吨水消耗碳源、吨水消耗除磷剂分别由0.192 kW·h·m−3、5.010 mg·L−1 、4.199 mg·L−1降至0.161 kW·h·m−3、0 mg·L−1、2.980 mg·L−1。污水处理厂年消耗电费、药费等直接运行成本节约39.6%, 间接碳排放强度减少20.3%。相关举措可为类似污水处理厂的从运行管理角度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0.
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下,危险废物的风险源危险性和风险受体脆弱性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城市对危险废物采取的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应该因城市而异。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仍然是全过程从严管理,并未建立基于风险评估的环境管理体系。本研究以城市为边界,从危险废物的风险源危险性、风险受体脆弱性和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3个维度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采用等比例分配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并运用线性加权法合成经过正向化处理的指标评分值,从而得出危险废物城市环境风险评估结果。通过计算3个维度评分值的耦合度,可以确定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维度与风险源危险性维度和风险受体脆弱性维度的匹配程度。运用该方法对深圳市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期间,主要通过提升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将危险废物城市环境风险值降低了20.7%;并且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维度与风险源危险性维度和风险受体脆弱性维度的匹配度较高,属于高风险高能力城市。因此,建议深圳市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完善涉危险废物项目环境准入审查,严格评估危险废物再利用安全,不断加强信息化手段在环境监管中的应用,避免涉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全面降低危险废物对城市造成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