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1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6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2篇 |
废物处理 | 5篇 |
环保管理 | 31篇 |
综合类 | 179篇 |
基础理论 | 36篇 |
污染及防治 | 6篇 |
评价与监测 | 13篇 |
社会与环境 | 120篇 |
灾害及防治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通过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树木年轮宽度的分析,建立了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A)、阿克墩(B)、亚合甫马汗(c)、英苏(D)、阿布达勒(E)、喀尔达依(F)、吐格买莱(G)、阿拉干(H)、依干不及麻(I)和考干(J)10个采样区过去54a来的STD、RES和ARS年表,并借助RES年表,采用年代际变化分析和突变检验,反演了塔里木河下游54a年来区域水环境状况变迁时空格局。结果表明:①下游10个样区54a来区域水环境状况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不完全表现为距离下游上段(大西海子水库)越近其水环境状况就越好,区域水环境状况总体变异程度由低到高排序为A、G、C、H、E、D、I、B、F、J,也反映了下游10个样区生态退化程度的差异;②下游54a来区域水环境状况最好时期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初,大部分区域最差时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是下游地区长达30a断流水环境变干累积效应的体现;③下游10个样区区域水环境变化具有明显的突变时间,突变出现时间相对水文事件年代具有滞后性。胡杨年轮记录的塔里木河下游54a来区域水环境时空变迁格局对下游生态退化的历史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2.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9块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由高到低指数对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植物10科14属,出现频率居于前3位的植物依次为柽柳、黑果枸杞和胡杨;重要值以胡杨为最大(0.384),其次为柽柳(0.230),盐生草为最小(0.002);优势建群植物胡杨主要分布在与河道垂直距离500m范围内。沿河道从英苏至阿拉干断面,地下水位逐渐下降,物种多样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群落结构由乔木-灌木-草本转为以乔木-灌木为主;随与河道垂直距离增加,群落密度和盖度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植物群落结构由乔木-灌木、乔木-灌木-草本逐渐演变为灌木-草本或单一的灌木结构。 相似文献
443.
赣江流域中下游底泥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赣江流域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采用索氏提取方法(Soxhlet Extraction,SE)和气相色谱法(GC-ECD),对所采集的18个底泥样品中10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进行测定,并对其组分分布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检出10种有机氯农药,底泥中∑OCPs质量分数范围为11.813-39.197μg·kg-1,HCHs、DDTs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1.636-20.877μg·kg-1和5.590-14.092μg·kg-1,HCHs的质量分数低于DDTs,六氯苯(HCB)和七氯(Heptachlor)的质量分数相对较低,分别为0.229-6.940μg·kg-1和0.507-3.936μg·kg-1。组分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它们除了来自环境中的早期残留外,仍然具有大量新的外源HCHs和DDTs的输入,可能是新的林丹输入以及三氯杀螨醇的使用,这可能与近年来沿江农业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44.
模糊评判模型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澜沧江中下游流域边坡稳定性评价为实例,为模型评判模型的应用问题和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认为该模型简便实用、效果稳健、适应性强,是边坡稳定性评价工作中适宜推广的一个实用模型。此外,文中还提出了用于模型评判模型的信息检验法,讨论了这一方法在遴选有效评价因子和优化模型效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5.
长江中下游土壤矿物组成与其土壤肥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毅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4,3(1):1-8
系统论述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矿物组成的特点及其与该地区气候条件及成土母质条件间的关系,并深入论述土壤矿物组成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6.
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盛夏防暑降温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和时空分布的特征出发 ,探讨了夏季城市防暑降温所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47.
本文以丰富的实际资料,论证了地下水中Be,Li,Sr,B元素的形成及其分规律。 相似文献
448.
植物根系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以决定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土壤内在性质为表征指标,以长江中上游几种常见的水土保持林为对象,就植物根系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系能够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且主要通过d≤1mm的须根发挥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活根提供分泌物,死根提供有机质,作为土壤团粒的胶结剂,配合须根的穿插挤压和缠绕,使土壤中直径d>7mm、d=7~5mm和d=5~3mm3个大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增加,同时既增加了土壤的总孔隙度,又提高了土壤抗冲击分散能力和结构、孔隙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土壤饱和渗透系数.与无林裸地相比较,林地中表征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土壤各理化性质改善值(Y),与土壤中d≤1mm须根量(Rw)之间服从Y=a+bRw的线性关系.本文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并比较了不同林型根系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449.
本文选取包括土壤物理、养分、化学性质的质地、全氮、pH 等10个土壤因子作为评价项目,并根据众多专家提供的指标强度分级和因素的权重分配标准,以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长江上游川江流域林业土壤资源分别进行分类和分区综合评价。按5级制以土壤亚类为单元的分类评价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12.86万 km~2的土壤区域内,不同等级土壤面积分布比例约为Ⅱ:Ⅰ:Ⅲ:Ⅳ V=4:3:2:1。在土壤分类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土壤区(二级区)为评价单元进行土壤质量的分区评价,区域评价结果既以等级又以较精细的得分表示。 相似文献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