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9篇
  免费   478篇
  国内免费   271篇
安全科学   349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344篇
综合类   1282篇
基础理论   186篇
污染及防治   174篇
评价与监测   107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11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Current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spark minimum ignition energies (MIEs) of dust clouds in air require that a series inductance of at least 1–2 mH be included in the electric-spark discharge circuit. The reason is to prolong the spark discharge duration and thus minimize the spark energy required for ignition. However, when assessing the minimum electrostatic energy ½CU2 for dust cloud ignition by accidental electrostatic-spark discharges, current testing standards require that the series inductance of at least 1–2 mH be removed from the spark discharge circuit. No other changes of apparatus and test procedure are required. The present paper questions whether this simple approach is always adequate. The reason is that in practice in industry accidental electrostatic-spark discharge circuits may contain large ohmic resistances due to corrosion, poor electrical grounding connections, poorly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construction materials etc. The result is increased spark discharge durations and reduced mechanical disturbance of the dust cloud by the blast wave emitted by the spark. Therefore, testing for minimum ½CU2 for ignition by accidental electrostatic spark discharges may not only require removal of the series inductance of 1–2 mH from the standard MIE spark discharge circuit. Additional tests may be needed with one or more quite large series resistances Rs inserted into the spark discharge circuit. The present paper proposes a modified standard test procedure for measurement of the minimum electrostatic-spark ignition energy of dust clouds that accounts for these effects.  相似文献   
862.
加强建筑工人安全培训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国内建筑工人安全培训的现状,指出导致建筑工人安全意识和技能差是接受安全培训少。为了减少事故率,必须加强建筑工人的安全培训。借鉴并发展了香港特区实行的建筑工人"绿卡制度",提出在我国内地实施建筑工人注册绿卡制度,及实施构想,即以注册绿卡为核心,现有的安全培训机构承担该培训任务,安监部门对其监管与工作指导,建设安全机构检查与督促建筑施工单位雇用有绿卡的建筑工人,对建筑公司实行规范安全培训及违者重罚的构想。对具体培训措施,如建筑工人的工地属地化管理,考培分离,建立全国建筑工人绿卡管理信息系统,培训经费来源等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63.
介绍了试井分离器厂房内可燃气体积聚爆炸事故的经过,分析了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64.
用紫外荧光法和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油品中的痕量硫和氮含量,确定了油品中硫和氮转化为SO2、NO的最佳条件;测定了试样中硫和氮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2%、3.63%,回收率为92%~104%.  相似文献   
865.
水动力过程是湿地净化功能发挥的重要机制之一.根据脉冲示踪试验,获得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布曲线.针对其"多峰"现象,利用数学软件MATLAB7.0分别将对数正态分布、对流扩散模型以及考虑延迟的连续完全混合反应器模型时脉冲示踪试验数据进行叠加模拟,同时利用多流弥散模型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叠加模型和多流弥散模型均能较...  相似文献   
866.
本文针对西安黄土塬区某高层建筑钻孔灌注桩试桩的静载荷试验和应力测试结果,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桩的载荷传递特性,结果表明:在该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下,此钻孔灌注桩为摩擦桩类型,桩端阻力仅占总荷载的0.40%~1.61%;随着桩端土与桩周土刚度比Eb/Es的增大,桩端传递给土层的荷载增加;随着桩的长径比L/d值的增大,桩端传递给土层的荷载减少。  相似文献   
867.
7A04铝合金在周浸试验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周期浸泡的腐蚀试验方法,并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检测技术,研究了7A04铝合金的腐蚀行为和腐蚀机理.结果表明,7A04铝合金的腐蚀动力学符合幂函数规律,其腐蚀历程为由点蚀经短暂的晶间腐蚀后快速发展为剥蚀,EIS由高中频3个容抗弧和低频收缩的感抗弧组成.  相似文献   
868.
为了将民用电磁炉灶应用于舰船环境,尤其是水下近距离非接触爆炸的诱发冲击环境,针对其环境适应性进行了重新设计.论述了舰用电磁炉灶抗冲击的设计要求,提出了舰用电磁炉灶抗冲击设计方法,并通过舰用电磁炉灶抗冲击试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69.
论舰船装备倾斜和摇摆环境适应性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倾斜和摇摆环境对一艘肩负作战任务的舰船来说是一种需经受的常态.由于倾斜和摇摆环境所产生的静态力和动态力会导致舰船装备故障(失效),因此倾斜和摇摆环境适应性是舰船装备必须具备的重要质量特性之一.论述了倾斜和摇摆环境特征,提出了倾斜和摇摆环境严酷度,给出了倾斜和摇摆环境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870.
国Ⅲ柴油公交车尾气排放实际道路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车载式尾气排放测试设备对北京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公交车在实际道路上的尾气排放特征进行了实测研究,测试时间为10 552 s,行驶里程达到61.97 km,共获得10 552组有效数据,测试数据能够反映车辆在实际道路上的排放特征。车辆在实际道路上尾气排放NOx、CO、THC和PM的排放因子分别为14.12±2.54g/km、8.04±2.51 g/km、0.158±0.022 g/km和3.16±1.73 g/km。研究结果表明,油耗及污染物排放与各行驶工况下的速度、加速度均密切相关,车辆在高速加速行驶状态下易产生高的排放速率。车速小于10 km/h时排放因子远大于车速较快时的排放因子,车辆在加速时的排放因子最大,减速时最小。车辆在30 km/h~50 km/h速度区间内等速行驶时,油耗与排放因子最为经济且环境友好。测试车辆排放的颗粒形态主要集中在累积模式,属于纳米或超细微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