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57篇 |
免费 | 1016篇 |
国内免费 | 9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67篇 |
废物处理 | 36篇 |
环保管理 | 475篇 |
综合类 | 2258篇 |
基础理论 | 643篇 |
污染及防治 | 229篇 |
评价与监测 | 221篇 |
社会与环境 | 326篇 |
灾害及防治 | 2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7篇 |
2024年 | 88篇 |
2023年 | 145篇 |
2022年 | 173篇 |
2021年 | 191篇 |
2020年 | 169篇 |
2019年 | 150篇 |
2018年 | 137篇 |
2017年 | 161篇 |
2016年 | 190篇 |
2015年 | 174篇 |
2014年 | 178篇 |
2013年 | 212篇 |
2012年 | 283篇 |
2011年 | 297篇 |
2010年 | 207篇 |
2009年 | 192篇 |
2008年 | 188篇 |
2007年 | 241篇 |
2006年 | 193篇 |
2005年 | 167篇 |
2004年 | 145篇 |
2003年 | 126篇 |
2002年 | 106篇 |
2001年 | 90篇 |
2000年 | 100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为了科学地设定滩槽易变河段处的桥梁跨径布置方案,针对荆州长江大桥桥区水域河床演变影响通航安全的问题,采用实例调研及历史资料分析的方法,指出滩槽易变河段选址建设的桥梁,其最大风险是滩槽移位导致船舶从通航孔位置移动到非通航孔位置,提出新建桥梁通航孔布置应覆盖深泓和可能成为航道的深槽的摆动范围;根据提出的原则研究拟建的李埠桥区水域的河床演变机制,选定最低通航水位下3.5 m深槽和深泓的摆动范围作为桥跨布置的依据;最终确定的 1 120 m 桥跨布置方案能够保障河床影响下拟建李埠长江大桥的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43.
君安矿区复垦土壤的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君安矿区复垦土壤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矿区不同复垦基质的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Pb、Cu、Cd和Cr的含量,并采用三步评价法对该矿不同区域复垦土壤的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君安矿西区、东区复垦土壤环境质量合格,北区、南区和中区复垦土壤均不符合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通过将矿区与全国土壤背景值进行比较可知,矿区复垦土壤未受到重金属Cu的污染,受Cd、Cr的污染较轻,受Pb的污染较严重。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确定矿区土壤复垦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园区污水处理方式-以污治污:利用企业A废水中的碱性物质与消耗企业B废水中的氢离子,再向废水中投加石灰石去除多余的氢离子,投加液碱去除废水中的铜离子和锌离子。优化后的废水处理方式可减少盐酸、石灰石的使用量,从源头上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排入外环境的污染物,对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均具有明显的正效益。 相似文献
45.
通过参观学习提高自身认识,拓思路,产生构想,为做好本职工作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信心。 相似文献
46.
生态示范区建设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姜堰市通过建设生态示范区这一综合措施,遵循生态经济原理,积极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工艺和生态技术,注重自然保护,推进绿色产业,落实了中央可持续发展战略,为自然生态系统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农村平原地区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7.
48.
太原晋祠地区曾经是著名的稻米之乡,随着晋祠泉的断流,区内土地利用从之前的以水稻田为主转变为以玉米和果园为主.因此,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后土壤呼吸对于准确估算区域碳循环具有一定意义.基于此目的,本研究以原来为稻田、现为果园利用方式的样地为对象,对其土壤呼吸进行了7 a(2006~2012年)、每月1~3次的定位观测,分析了土壤呼吸的年际、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年际、季节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与天数的关系可以用3参数高斯方程模型进行拟合.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关系为极显著的指数关系,但其与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的关系不显著.土壤呼吸速率年平均值为(5.32±3.31)μmol·(m~2·s)-1;碳通量年平均值为1 690.2 g·m-2,在1 294.0~2 006.0g·m~(-2)之间变化,年际均值差异不显著.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数(Q_(10))值的年际变化以5、10和15 cm温度测定深度计算分别在1.54~2.20、1.68~2.48和1.82~2.46之间;土壤温度10℃对应的土壤呼吸(R_(10))值的年际变化在2.37~2.81、2.43~3.13和2.59~3.47μmol·(m~2·s)-1之间;Q_(10)和R10值均随土壤温度测定深度增加而增加.Q_(10)的年际变化与10 cm深度的土壤温度(T_(10))的年际变化关系极显著(P=0.016),与其它因子的关系不显著;在拟合方程中增加土壤水分因子不能提高对Q_(10)年际变化的预测精度,说明在本样地水分对Q_(10)的影响较小.R10值的年际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年际变化关系不显著.与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单因素模型相比,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双变量指数模型可以提高预测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以为本地区及同类地区的土壤呼吸估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9.
以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与芦苇秸秆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和高温热解的方法制备了秸秆-污泥复合基活性炭,研究了其各项性质及对1,2-重氮氧基萘-4-磺酸(1,2,4-酸氧体)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当污泥与秸秆的质量比为4∶1时,经0.5 mol·L-1的KOH活化并且600 ℃高温炭化后,复合基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含碳量分别为558.1 m2·g-1和58.9%,比污泥基活性炭提高了9.2%和4.6%,掺杂秸秆能有效提高污泥制备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含碳量;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复合基活性炭表面呈多孔状.热分析研究发现复合基活性炭前躯体的高温热解过程主要伴随低温区域的脱水以及高温区域的造孔,其800 ℃热解时的烧失率为43%;N2吸附脱附曲线表明添加秸秆有利于增加活性炭微孔及中孔数量;在25 ℃下对酸氧体的吸附等温线结果显示,经秸秆掺杂的复合基活性炭其吸附性能明显提高,最大吸附量为56.4 mg·g-1,而同等条件下污泥基活性炭的最大吸附量仅为20.4 mg·g-1,表明复合基活性炭对该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从而本研究也为更好地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西部某老工业区土壤中As、Pb、Cr、Cd、Hg、Zn的含量、空间分布状况展开了研究,并依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对该老工业区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老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6种元素与陕西土壤背景值相比超标100%,表明其不适宜作为居住用地开发。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As、Pb、Cr、Cd元素的非致癌风险值分别为3.83、1.7、1.94、1.09,均超过非致癌风险可接受值1,表明该老工业区对人们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对于致癌风险,As、Cr、Cd元素的致癌风险值远大于致癌风险边界值,分别超过致癌风险值的2个数量级(2.64×10-4)、4个数量级(1.94×10-2)、1个数量级(6.12×10-5),表示As和Cr已经达到了显著致癌风险的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