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68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1.
武汉市郊典型利用方式下土壤磷素特征及流失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地表水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磷素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控制因子而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实地采样分析,研究了武汉市郊区典型利用方式下土壤磷素形态剂含量特征,并分析了其流失风险。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磷素水平差异较大,各形态磷水平排序是蔬菜地稻田常规旱地苗圃地;武汉城郊0~20cm表层土壤全磷(TP)含量为255.4~1763.1mg/kg,平均值为975.4mg/kg;土壤有效磷(Olsen-P)为1.3~164.2mg/kg,平均值为56.4mg/kg;藻类有效磷(NaOH-P)含量为33.4~910.7mg/kg,平均值为204.0mg/kg;土壤Olsen-P为56.0mg/kg可作为武汉市郊区土壤磷素流失的临界值,且超过该临界值的土样有34.9%,其中有93.3%采自蔬菜地,表明各利用方式下蔬菜地土壤磷素流失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112.
地源热泵对武汉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源热泵是利用浅表地热能实现空气温度调节的新技术,具有节能、环保的明显效应。武汉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使得地源热泵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示范工程的成功运行为大规模推广地源热泵技术提供了可靠依据。在武汉建设"两型社会"进程中,应采取总体规划、集中管理、专项扶持和鼓励创新等措施,以充分发挥地源热泵技术对武汉"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3.
地铁隧道因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施工风险较高。本文根据武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沿线遭遇的各类不良地质问题,结合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特点,辨识出武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矿山法施工区间隧道主要的风险事件并进行了风险分析;同时采用R=P×C的风险定级方法,定量得到各风险事件的风险等级;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风险较高的事件提出了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该研究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4.
本文结合武汉光谷中心项目工程的实例,详细介绍了在该工程中自平衡试验的原理和具体操作过程,并根据自平衡试验所得的数据,分别采用技术规程公式和等效转换曲线两种方法对桩基的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自平衡试验能够有效且精确地得到建筑物试桩承载力数值,可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另外,对现阶段利用自平衡试验检测桩基承载力的方法提出了建议,对现阶段桩基检测以及自平衡测试技术的理解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5.
武汉市1987—2009年城市发展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发展导致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和环境破坏,促使人们对城市发展模式及动力进行分析和研究。运用遥感监测手段,选用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遥感数据,提取了武汉市1987—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居住用地的分布特征和面积,并结合其他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完成了武汉市22年来城市发展过程中居住用地特征的对比和分析;另外选取人口、经济、流动人口、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城市圈规划5个因素,完成了武汉市城市发展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发展初期人口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中期城市经济增长为主要因素,后期则是政府规划和引导决定了城市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6.
本文基于武汉市地铁二号线越江隧道工程周边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特点,采用灾害风险评估矩阵法(R=P×C)结合专家调查法对该隧道盾构掘进段施工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评定出盾构进出洞、开挖面失稳等6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以及对工程安全的影响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对策和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和控制盾构掘进段的施工风险。该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17.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市为中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等周边8市共同组成的城市密集区。该区域具有悠久的产业发展传统,其历史轨迹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1949)为产业发展起步时期,第二阶段(1949~1994)为产业结构强化时期,第三阶段(1994~)为产业体系调整时期;与此相适应,区域产业的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均呈现典型的集中特征,以2003年区域制造业的增加值为指标,武汉市的空间集中度为50.5%,前10类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为60.6%。据此,目前的武汉城市圈是一个松散的“经济联邦”,但存在区域整合的产业、空间和创新基础。以2001~2004年武汉城市圈9城市的统计资料为基础,以制造业分行业的年均增加值和增长率为指标,计算和分析其区域产业发展潜力,结果表明:以钢铁、汽车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为依托,构建区域集群网络,能够充分发挥武汉市的产业组织和创新扩散功能。武汉城市圈应进一步调整产业发展思路,坚持创新驱动路径,通过完善集群网络规划、强化区域空间关联和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等政策措施,有效推动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8.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分析了1996~2001年武汉市快速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并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进行计算,结果发现:①在研究期内,研究区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在减少,其中耕地减少最多,达12.32×103 hm2,林地、湿地和建设用地在增加,建设用地增加最多,为11.70×103 hm2;②ESV由1996年的457.74×107元减少到2001年的456.14×107元,5年减少1.61×107元;③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的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原材料和娱乐文化在增加,气候调节增幅最大,达8.51%,水源涵养、土壤形成和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食物生产在减少,食物生产减幅最大,达7.42%;④敏感性分析表明,ESV对生态价值系数(Value Coefficient, VC)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19.
土地利用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5~2014年武汉市各区域的土地利用程度和经济发展数据,对武汉市、主城区、远城区的土地利用程度重心、经济发展重心迁移及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在土地利用程度和经济发展重心迁移上,武汉市远城区相对于主城区重心迁移距离更大,迁移方向更为杂乱;(2)在土地利用程度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上,主城区较为和谐,江汉区为高度协调型,硚口区和青山区为经济发展略微滞后型,其他主城区为土地发展略微滞后。远城区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程度基本处于不协调的状态,除了汉南区属于经济滞后型,其他均为土地发展滞后型。  相似文献   
120.
运用Vensim软件,通过构建"土地城市化-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不同情景下武汉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发展趋势进行仿真,为土地城市化背景下武汉市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协调发展型是最适合武汉市的发展模式,而现状延续型、政绩驱动型和生态环保型情景下武汉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到2020年均将面临超载压力。武汉市在适当加速推进土地城市化的同时应注重增加耕地面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确保资源环境承载系统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