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68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部分城市空气中颗粒物的元素组成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数浓度图和分歧系数对中国广义、武汉、兰州和重庆4座城市空气中粗细颗粒物的42种元素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污染元素主要富集在细颗粒物中,而粗颗粒物中元素相对于细颗粒物来说更多的来自于土壤;同一座城市内城区同郊区相比,元素污染更严重,城郊之间细颗粒物中元素在短距离和有利地形下传输作用十分明显。同时还比较了城市之间的元素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兰州城区相对于其它采校点位颗粒物中元素污染较为  相似文献   
142.
城市工业区湖泊重金属污染状况——以武汉墨水湖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工业区湖泊——武汉墨水湖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湖水、底积物以及生物样品(鱼样)中重金属元素Hg、Cd、As、Pb、Cu、Cr、Ni、Zn的含量特征,得出结论:墨水湖湖水及生物(鱼)中重金属元素未构成污染危害;墨水湖沉积物污染严重,8种重金属元素均高出环境背景值和生态效应临界值(TEL),其中Pb、Zn、Cr、Ni已超过生态效应必然浓度值(PEL);重金属污染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Ni受人类活动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3.
基于RS和GIS的武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宁龙梅  王学雷 《生态环境》2006,15(3):637-640
以武汉市为例,利用从1996年和2001年TM数据中获取的景观数据,估算了武汉市生态服务价值并分析了景观之间的转化所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景观类型中水域景观的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系数最大,达到2.869;研究区域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变化不大,2001年比1996年只下降了3688.79万元,但各景观生态服务价值变动很大,其中库塘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2.38亿元,河流的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2.33亿元,其变化率分别达到40.74%和-9.16%;由于河湖被占用所造成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达到9891.68万元,城市建设占用其它景观类型所带来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达到9908.37万元,这说明建设用地的发展对其他自然景观占用已经影响到了武汉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144.
武汉市夏冬季典型大气污染过程的成因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武汉市夏冬季大气污染特征、成因及来源,基于武汉市20个监测点的观测数据,针对2017年7月21-31日及2018年1月13-25日两段典型大气污染过程分别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大气污染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夏季空气质量最优,春秋次之,冬季相对较差,夏冬季分别呈现明显的O3和PM2.5污染特征.夏季大气污染过程中平均ρ(O3-8 h)为151.6 μg/m3,高温、低湿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前体物VOCs和NOx向O3的转化,O3的生成主要受VOCs控制,其中芳香烃和烯烃对O3生成潜势的贡献较大,相对贡献率分别为43.7%和35.6%.冬季污染过程中平均ρ(PM2.5)为129.1 μg/m3,静稳、高湿的气象条件会促进PM2.5的吸湿增长及二次生成,二次离子和有机碳的贡献显著,约占ρ(PM2.5)总量的72.4%.随着污染程度的加重,二次离子的转化程度及VOCs对SOA的生成潜势都逐渐增大,重度污染天气下前体物的二次转化程度约为非污染期的2.1~11.4倍.源解析结果显示,武汉市夏季大气污染过程受溶剂涂料使用、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排放VOCs的影响较大;冬季则受二次气溶胶源、燃煤工业源及机动车源的影响更大,三者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0.5%、30.0%和25.2%.区域传输对武汉市污染天气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夏冬季的污染气团分别来自湖北省东南和西北方向.研究显示,受到不同的气象条件影响,武汉市夏季及冬季分别表现出O3和PM2.5污染特征,两段污染过程的发生均与污染前体物较高的二次转化程度和不利的污染扩散条件相关,污染来源呈现一定差异,但均受到区域传输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5.
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定量评价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是为发展森林旅游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研究了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定量方法,对武汉市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了武汉市森林旅游资源的质量等级,为森林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6.
武汉经济协作区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经济协作区的概念,分析了武汉经济协作区的组成、区位优势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和完善武汉经济协作区的必然趋势。从协作区内城市体系的角度,就协作区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市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武汉经济协作区发展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经济协作区经济发展主要对策:强化武汉市在经济协作区中的中心城市的地位,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原则,加快协作区资产重组步骤,  相似文献   
147.
环境保护是武汉城市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中之重,当前武汉城市圈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两型社会的建设。文章分析了目前武汉城市圈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环境管理机制不顺畅、环境执法中市场作用发挥不足、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滞后、“重污染防治、轻生态保护”的观念盛行等,最后,本文从法治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目前环境问题的合理化对策。  相似文献   
148.
城市湖泊水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百湖之市"的武汉市为例,应用PSR模型构建了城市湖泊水环境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层次分析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评价其安全等级,结果表明武汉市2003至2007年5年中湖泊水环境安全状况呈现不断好转的趋势,说明近年来武汉市在治理湖泊污染、保障湖泊水环境安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和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9.
长江武汉段水体邻苯二甲酸酯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王凡  沙玉娟  夏星辉  刘虹 《环境科学》2008,29(5):1163-1169
分别采集了丰水期和枯水期时长江武汉段30个点位上的河水和沉积物样品,用气相色谱法对样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在长江武汉段水体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丰水期时支流和湖泊水中PAEs浓度范围为0.114~1.259 μg/L,枯水期时为0.25~132.12 μg/L.丰、枯水期干流水相中PAE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34~0.456 μg/L和35.73~91.22 μg/L,均有沿程升高的趋势.[2]枯水期支流和湖泊沉积相中PAEs浓度范围为6.3~478.9 μg/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有由水中向沉积物中迁移的较强趋.丰、枯水期干流沉积相中PAEs浓度范围分别为151.7~450.0 μg/g和76.3~275.9 μg/g;丰水期时DBP由沉积相向水相迁移,枯水期时DEHP在沉积物中未达到吸附最大.[3]5种被研究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中, DBP和DEHP是主要污染物,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这2种物质的标准限值分别为0.001、0.004 mg/L,丰水期时所有的干支流均符合此标准,枯水期时干支流超标率为82.4%.[4]长江武汉段PAEs污染水平与意大利Velino河以及黄河中下游水体相近,但丰水期时水相PAEs含量远低于国内外一般水平.  相似文献   
150.
武汉市外部空间形态分形特征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是城市空间要素自组织演变的外在表现,合理的外部空间形态有利于城市组成要素及其资源环境的稳定发展。空间形态的分维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有其发展演变的规律,分维数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武汉市建国以来不同时段的城市外部形态为例,在GIS环境下研究外部形态信息图谱,提取各时期的分维数和人口、面积的统计数据,经拟合发现城市规模与外部形态分维数有密切的函数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形态描述函数”,提出在城市发展时期,分维数可作为城市面积和人口规模的指示器,来预测城市空间扩展和演变的程度,以及利用分维数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关系可以深入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