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68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2016年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统计学和GIS方法对2016年武汉市各区不同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大气污染季节性特征明显,春季和冬季颗粒物(PM2.5、PM10)及NO2污染突出,夏季O3污染严重。污染物空间差异显著,主城区和东西湖区颗粒物及NO2污染严重,郊区O3污染严重。平均气温、平均水汽压与SO2、NO2、CO、PM2.5和PM10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O3呈显著正相关;降水量与SO2、NO2和CO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2.
武汉市实施清洁生产的方案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武汉市工业特点。认为武汉市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偏重型的工业结构和落后的总体技术水平造成武汉市工业污染严重,布局不合理则加剧了这一状况。为此,结合矿产资源缺管而水资源丰富的资源特点,提出了武汉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推行清洁生产的初步方案。(1)调整工业结构的大力发展轻工业,由偏重型结构向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转变;(2)对现有产品生产进行深加工,提高含量及其附加值;(3)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以此作为  相似文献   
43.
内河岸线资源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专门的评价研究在国内外尚不多见。国内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区域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研究方法已经从定性发展到定量,并引进了GIS手段。论文首先总结了前人的研究,将岸线评价分为质量分等评价、适宜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3种类型,概括为评价单元的划分、单项指标的评价和综合质量分等3个步骤。之后,论文以自然资源评价的理论方法为指导,通过武汉市域长江干流岸线的建港自然条件评价的实例,系统探索了运用GIS方法评价岸线资源的一般程序,将其分为:数据准备、建立数据库、评价实施、成果输出4个步骤。  相似文献   
44.
引水冲污工程治理东湖磷污染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东湖的污染主要体现在氮磷的污染 ,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 ,而目前正在实施的截污和清淤工程只能截取和清除部分磷污染源 ,对于剩余部分的污染源则有必要通过引水冲污工程来治理。在距沙湖最近的长江岸边设取水点 ,引长江水注入沙湖 ,随后将长江江水引入东湖。同时 ,并将部分受到污染的湖水通过青山港、武丰闸冲出东湖、排入长江 ,从而减少东湖污染物的总量 ,降低东湖的污染程度 ,增强东湖水体的自净能力 ,提高东湖水体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5.
武汉市2014-2017年大气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其潜在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武汉市2014—2017年大气污染物(SO2、NO2、CO、O3、PM2.5和PM10)和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使用HYSPLIT模式计算了影响武汉市的主要气团类型,并利用潜在源区贡献(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方法,揭示了研究期内武汉市不同大气污染物的潜在源区分布及其贡献特性.结果表明,武汉市2014—2017年空气质量逐年好转,SO2、O3、PM2.5和PM10的浓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NO2和CO的浓度先下降后上升.2017年SO2、O3、PM2.5、PM10、NO2和CO的浓度分别为9.6、50.8、52.7、89.2、47.5 μg·m-3和1.1 mg·m-3,分别比2014年降低了64.3%、23.0%、24.7%、18.8%、3.5%和5.9%.大气污染物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和月变化.大气污染物在四个季节中日变化类似,SO2和O3均为单峰型分布,NO2、CO、PM2.5和PM10均为双峰型分布.武汉市空气污染以PM2.5为主,随着污染程度的加剧PM2.5/PM10的值逐渐增大,在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时,PM2.5/PM10高达90%,比空气质量为优时高了31.34%.局地气团(45%)和来自山西、陕西和河南一带的西北气团(12.1%)下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大气污染物的潜在源区贡献(W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WCWT)的较大值主要集中在武汉市本地及其周边地区,局地污染对武汉市大气污染物的贡献较大,但不同大气污染物受到排放源分布和停留时间等影响其WPSCF和WCWT的分布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46.
武汉市城市化进程与大气污染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借鉴国内外城市化与环境污染相关性的研究成果,分别选取12个指标代表武汉市城市化进程,5个指标代表大气环境水平,以武汉市1997~2013年各级指标数据为基础数据,量化计算其综合指数,建立城市化进程和大气污染两者的相关模型,以此来分析武汉市城市化进程与大气污染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武汉市1997~2013年城市化进程平稳快速发展,大致呈现直线增长趋势;武汉市大气污染综合指数波动明显,大致呈倒"N"型曲线方式,说明其污染出现反复,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_(10)和PM_(2.5)严重超标,超标率为100%,成为主要污染物;通过计算城市化综合指数和大气污染综合指数构建两者关系模型,分析发现,武汉市城市化进程与大气污染关系的拟合不符合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而呈现出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特殊格式—倒"N"型曲线关系,由此揭示出武汉市城市化进程的大气污染效应。通过对武汉市近10年城市化进程与大气污染相关性的探究,最后给出降低城市可吸入颗粒物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7.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the rapid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 growth. The welfare of farmers who lost their farmland attracted a widespread concern within the society and academia. However, further research about differentiated polici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farmer groups is still need to be conducted. This article divides the land-lost farmers into three age groups: younger than 45, 45–65, and more than 65. It proposes a welfare index system including eight functional areas based on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affected farmers, taking four districts of Wuhan City as case study area. Fuzzy mathematics method is used to derive the aggregated welfare effect index. Our analysis show that the overall welfare levels of land-lost farmers of all age groups declined, but with a varying degree, with the level of welfare in those farmers who are 45–65 years old, younger than 45 years old, and older than 65 years old decreased by 18.7%, 16.6%, and 12.7%, respectively. The direction and degree of effects on the functional activity index varies among different groups. Economic conditions, living environment, health,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all age groups decrease while social security and housing conditions increase. On the other han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leisure have different changing directions in different age stages. These results call for differentiated and tailor-made compensation policies for land-lost farmers, towards improving the welfare levels of all farmers and reduce the disparity among them.  相似文献   
48.
论文以区域农田生态服务价值为基础,以经济发展程度、区域农田生态赤字/盈余与区域提供的生态承载力比值为调节系数,建立农田生态补偿空间转移模型,基于农田生态账户的概念从县(市、区)级层面对武汉城市圈48个县(市、区)的农田生态补偿空间转移额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1武汉城市圈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75.00×108元,涉及农田生态补偿空间转移额2.31×108元。2 48个县(市、区)中,24个为农田生态支付区,支付区中武昌区的支付量最大,达到5 967.92×104元,最小为14.94×104元(铁山区);24个受偿区中最大受偿额为238.91×104元(黄陂区),最小为5.14×104元(英山县)。3农田生态补偿空间转移量占地方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在0.07%~5.24%之间波动。论文提出的农田生态补偿空间转移模型简单、可行,也适用于其他更高或更低的尺度上有农田分布的地区进行农田生态补偿空间转移额度的核算。  相似文献   
49.
在分析1991-2002武汉市三废产生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定量分析了武汉市城市三废产生量的主要因子。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城市三废产生量的GM(1,1)模型,模型经精度检验合格,预测了2010年武汉市三废产生量,预测结果为:武汉市三废产生量到2010年将达到432.63百万吨、3998.08亿标准立方米和678.10万吨。  相似文献   
50.
阐述了武汉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和可持续发展的远景目标,全面分析了影响武汉市可持续发展的六个主要问题:城市经济发展不够,产品市场不大;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仍然不高;管理城市水平有限,城市规划起点较低;交通设施建设滞后,居民住房严重不足;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不尽人意;洪涝威胁仍然较大,城市发展受长江制约。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快交通设施建设,贯彻“科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