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34篇
综合类   248篇
基础理论   15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88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Cinema offers a substantial opportunity to share messages with a wide audience.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r evidence about the potential benefits and risks of cinema for conservation. Given their global reach, cinematic representations could be important in raising awareness of conservation issues and species of concern, as well as encouraging greater audience engagement due to their heightened emotional impact on viewers. Yet there are also risk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exposure, including heightened visitor pressure to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areas or changes to consumer demand for endangered species. Conservationists can better understand and engage with the film industry by studying the impact of movies on audience awareness and behavior, identifying measurable impacts on conservation outcomes, and engaging directly with the movie industry, for example, in an advisory capacity. This improved understanding and engagement can harness the industry's potential to enhance the positive impacts of movies featuring species, sites, and issues of conservation concern and to mitigate any negative effects. A robust evidence base for evaluating and planning these engagements, and for informing related policy and management decisions, needs to be built.  相似文献   
152.
薛文平  崔杰  阎振元  尤飞  刘琳 《环境工程》2012,(Z2):358-361,367
对大连土壤侵蚀敏感性和蛇岛老铁山区综合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大连市中部地区和西北部小部分地区属于微度敏感;西部及东部地区属轻度敏感;北部与东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强度敏感。蛇岛老铁山自然生态系统老铁山区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数为5.5,九头山区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数为3.0,农田村落区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数为4.1。蛇岛老铁山自然生态系统老铁山区属重度敏感。  相似文献   
153.
论文以干旱区内陆河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坡度、 坡向、 地形起伏度、 植被指数、 水文、 气候、 交通等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人居环境指数(HEI),利用GIS的叠置分析、 缓冲区分析、 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7.13~84.32之间,整体分布格局为:从西南方向到东北方向适宜性依次降低,适宜、 较适宜居住区主要分布在中游和中下游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区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很大。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区主要以带状和斑块状分布在石羊河各支流周围,其他区域只有零星分布,与流域内居民点分布的空间格局相吻合。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状况与人口密度呈对数关系,确定系数达到0.851 2,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人居环境评价值与单位面积GDP确定系数达到0.845 4,与道路网密度关系不显著,受道路制约程度较小。一些居民点分布在人居环境恶劣区域,一些村镇分布在靠近沙漠区域内,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水资源短缺,经济发展滞后,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当地土地利用规划,这部分村落需要异地搬迁以便改善人居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54.
魏有权  杨丽琴 《环境工程》2011,29(3):124-127
以某大型工业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三级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子组合对土地利用进行评价,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评价结果和图形叠置,实现了工业开发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的定量化,为工业开发区的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5.
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布局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靳诚  黄震方  徐菁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7):1196-1208
论文从影响因素出发,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构建旅游景区布局适宜性评价体系,从城镇依托度、交通优势度、社会支撑度和现有景区影响度四个方面来综合评价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布局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城镇依托度呈现出以市级城市为中心的圈层分布结构;交通优势度呈现出以机场为中心的圈层分布结构;社会支撑分值总体上呈现出以太湖为核心的圈层结构;现有景区影响度数值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并零星分布在长江南岸,总体上呈现内低外高的格局。高适宜性区域主要分布在两大片区,一个是长江两岸地区,另一个是杭州湾两岸地区。低适宜性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边缘地区,特别是西南和南部边缘地区,以及舟山群岛地区。  相似文献   
156.
保护野骆驼及栖息环境是我们保护区人共同的责任,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担负起这份光荣的使命,一旦这个物种灭绝了,我们的子孙们只能从教科书中了解它、看到它,这是我们这一代野骆驼保护区工作者的失职,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犯下的罪过。  相似文献   
157.
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栖境适宜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郑文浩  渠晓东  张远  孟伟 《环境科学研究》2011,24(12):1355-1363
应用加权平均法和无度量多维标定(NMS)法,检测到影响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最重要的栖境因子依次为底质、流速和水深. 对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主要优势类群的栖境适宜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对生境表现出明显的趋异性,多数物种喜栖息在粗糙卵石底质的生境; 大型底栖动物的流速偏好性与其摄食方式、生活型和形体结构相关,对水深的偏好性差异较小. 对该流域主要优势种热水四节蜉(Baetis thermicus)的栖境适宜性研究表明,热水四节蜉偏好小卵石底质,最适流速为0.4 m/s,最适水深为0.2 m. 栖境适宜度指数的预测模型显示,热水四节蜉个体数在多数采样点的实测值小于预测值,表明除栖境指标外,其他的环境要素亦对该种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8.
利用警戒距离和惊飞距离两个指标来反映黑颈鹤对旅游干扰的耐受性。实验表明人数的不同对黑颈鹤的惊飞距离有所不同。研究还表明游客的干扰类型以喧哗为主,占总数的73.10%。噪音分贝对黑颈鹤的警戒距离有极显著影响(p=0.0000.05)。为了在提高游客旅游体验的同时,消除旅游活动对黑颈鹤的不利影响,建议最小接近区域面积=π×39.112=4802.92m2,该区域范围内限制游客进入,并在外围设立障碍物。  相似文献   
159.
Fish migrate to spawn, feed, seek refuge from predators, and escape harmfu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success of upstream migration is limited by the presence of barriers that can impede the passage of fish. We used a spatially explicit modeling strategy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barriers on passage for 21 native and non-native migratory fish species and the amount of suitable habitat blocked for each species. Spatially derived physical parameter estimates and literature based fish capabilities and tolerances were used to predict fish passage success and habitat suitability. Both the fish passage and the habitat suitability models accurately predicted fish presence above barriers for most common, non-stocked species. The fish passage model predicted that barrier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6 m block all migratory species. Chinook salmon (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was expected to be blocked the least. The habitat suitability model predicted that low gradient streams with intact habitat quality were likely to support the highest number of fish species. The fish passage and habitat suitability models were intended to be used by environmental managers as strategy development tools to prioritize candidate dams for field assessment and make decisions regarding the management of migratory fish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60.
土地利用改造规划的多因子空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福清市土地利用分布为例 ,在完成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适宜性参评因子空间数据库基础上 ,集成土地适宜性综合指数模型和地块紧凑度模型 ,开发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利用控制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土地适宜性多因子空间分析 ,模拟大农业 (耕地、林地、园地 )各目标用地条件下各地块土地使用适宜度 ,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 ,得到单目标土地改造方案 ;再经模型优化和综合比较得出多目标土地利用改造规划可选方案。计算结果表明 ,福清市土地资源中开发改造为新耕地的潜力极有限 ,而用于开发改造新林地和园地的土地尚有226 80km2 和36 34km2 ,为福清市土地利用改造规划和总体规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