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33篇
综合类   244篇
基础理论   15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88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循环经济的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途径。借鉴“范式”理论探讨和研究了循环经济范式替代末端治理范式的变革:①自然资源的价值得到重估。循环经济范式中将自然资源列为最重要的资源形式。认为它是人类社会最大的资源储备,提高资源生产率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②不同生态伦理得到整合、提升。循环经济的生态伦理基础强调“生态价值”的全面回归.主张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向生态化转向,承认“生态位”的存在和尊重自然权利。它既包含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生命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兰种生态伦理追求人类道德完善的合理成分。又补充了各自其不完善的方面o③生态阈值的研究得到深化。循环经济范式的基本前提之一是认为生态阈值是客观存在的。强调在生态阈值的范围内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从原来的仅对人力生产率的重视转向在根本上提高资源生产率。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切实有力地保护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④深层生态学的研究得到加强。循环经济范式是一种深层生态学。符合天人调谐的理念。它不仅强调技术进步.而且将制度、体制、管理、文化等因素通盘考虑,注重观念创新和生产、消费方式的变革.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62.
Trends in plant cover synanthropization along a plain-foothills-mountains gradient have been revealed in the reserv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anthropogenically disturbed habitats, centers of concentration of anthropophytes and apophytes, and pathways of their migration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63.
生态脆弱区榆林三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屹  胡蝶 《自然资源学报》2018,33(7):1204-1217
榆林能源丰富但生态脆弱,是生态工程的重点实施区域。分析榆林自然资本存量及流量的利用状况,有利于揭示自然资本占用的成因、探讨生态脆弱区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测算榆林2005—2014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压力指数等的基础上,以足迹深度和广度描述了自然资本存量消耗与流量占用的变化关系,并以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了驱动生态足迹变化的因素。结果显示:10 a来榆林人均生态赤字增长幅度为274.18%,其中,能源消耗账户贡献率最高;人均生态承载力增加了61.81%,体现出生态建设的正向作用。榆林对资本存量消耗的速度大于资本流量占用的速度。影响生态足迹变化的显著因素是经济增长和社会消费。这些结论不仅对榆林自然资本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参考意义,而且对生态脆弱区核算自然资本、探讨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4.
What may be achieved through taking up the complex exploration of nature, land, and sustainability is a growing field of inquiry in both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particularly for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local environment. Meanings of nature, land, and sustainability have been either misunderstood or misrepresented within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in many Indigenous communities. To explore the meanings of things such as nature, land, and sustainability in Indigenous communities, we as researchers had better first acknowledge the spirituality and local experiences that connect one actor with other actors. A relational ontology is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within which I suggest meanings of traditional land, nature, and sustainability such as traditional experiences, culture, and customs, are important issues for Indigenous lives and environment. This framework may potentially guide the researcher through the critical concerns of identifying the problems of existing land, nature, and sustainability management in relation to the everyday land-based practices and traditional experiences in Indigenous regions.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山东省自然保护区进行研究发现,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虽然在自然保护区建设规模、类型、管护能力和主要保护对象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自然保护区多区交叉重叠、资源本底不清、管护压力大与能力不足等新问题。随着国家公园、主体功能区和生态补偿制度的实施,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应深化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质量,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66.
河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以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为主,人类活动较为频繁,将遥感评估方法应用于河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的特点,结合河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优先选取分辨率为2m的民用卫星,提出了遥感调查方法在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和开发建设活动中自动监测、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生态系统质量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四方面的评估应用。  相似文献   
67.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古代印加、古代中国等光辉灿烂的文明,但都出现了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破坏带来的文明衰败的现象,留下深刻的经验教训和启迪。人类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也必须师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还必须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和谐,只有如此人类文明将会走向光辉的彼岸。  相似文献   
68.
在人与环境所组成的世界系统中,人与环境、人与人是两种最基本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并相互影响。在人类社会的生存阶段与发展阶段中,两种关系表现出明显不同的作用性质与作用内容。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发展危机(贫富分化与资源环境问题)均直接表现为两种关系的矛盾冲突。分析表明.只有同时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9.
人与自然关系新认识及环境伦理学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调,环境伦理学逐渐兴起,它要求人类从道德的意义上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重视环境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0.
环境伦理的突出功能表现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上。从法学视角切入.以“权利”作为分析文本.论述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在“自然权利”上的理论分歧.人类中心主义者从权利的一人性、权利义务的不对等性、主张自然权利的非现实性以及自然权利的不可操作性四个方面对自然的权利提出了批判.而非人类中心主义者指出权利撅念的在不断地扩展.人类中心主义不可能完全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权利存在着转化为在法律上具有可操作性的可能.并且自然权利理论已在法律实践领域拓展.对自然的权利进行了辩护。由此提出了“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的权利”的环境伦理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