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178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4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云南干旱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彭贵芬  刘瑜  张一平 《灾害学》2009,24(4):40-44
以Thornthwaite水分平衡干燥度指数为主和自定义的反映短期降水有效性和异常性特征的有效降水指数为辅构建单站干旱综合指数,并定义了定量描述云南省受旱程度的干旱面积指数和干旱强度指数。采用变率和变差系数作为长期气候特征的定量指标,用云南省1959-2005年的资料,分1-3月、4-6月上旬、6-8月、9-10月、11-12月5个时段对云南省的干旱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1-3月干旱最严重,平均每年有约2/3的土地受旱;其次是11-12月,有约50%的土地受旱;再次是4-6月上旬,有22%的土地受旱;9-10月干旱较轻,有约5%的土地受旱;6-8月平均受旱面积不到1%,基本不受干旱的影响。云南4-6月上旬和9-10月这两个时段干旱有发展加重的气候变化趋势,且9-10月加重的趋势更明显;1-3月干旱有减轻的趋势;11-12月和6-8月干旱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92.
云南省是我国紫茎泽兰入侵最早和危害最严重的地区,紫茎泽兰已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基于2008年该省16个州市的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了恶性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在云南发生的空间分布格局与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发生面积及危害情况,为今后紫茎泽兰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选择滇西北高原湿地拉市海湿地湖滨作为研究区域,采用传统的野外植被调查和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植被特征、分布格局及受筑坝蓄水过程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维管束植物97种,隶属于34科76属,可划分为2个植被类型,3个植被亚型,10个群落类型;拉市海筑坝蓄水过程对研究区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和组成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草甸植被、沼泽植被和湖泊水生植被占研究区面积比重分别从2009年的4454%、1869%和3676%变为2011年的3259%、1368%和5359%,草甸植被和沼泽植被的面积不断缩小,湖泊水生植被面积持续扩大,狗牙根〖WTBX〗(Cynodon dactylon)逐渐取代蒿属(Artemisia)〖WTBZ〗植物在草甸植被中的优势地位,而李氏禾群落(Com.Leersia hexandra)成为了研究区湖滨带水生植物的主要成分;研究区植被在筑坝蓄水过程的胁迫下呈草甸植被(杂草群落、狗牙根群落Com.Cynodon dactylon),沼泽植被(葱状灯心草群落Com.Juncus allioides、菖蒲群落Com.Acorus calamus、刚毛荸荠群落Com.Eleocharis vallcculosa、水蓼群落Com.Polygonum hydropiper),湖泊水生植被(李氏禾群落Com.Leersia hexandra、两栖蓼群落Com.Polygonum amphibium、满江红群落Com.Azolla imbricata、鸭子草 穗状狐尾藻群落Com.Potamogeton distinctus Myriophyllum spicatum)的演替格局;拉市海植物群落受筑坝蓄水过程影响发生的逆向演替,从理论上延长了湿地的服务年限,但蓄水过程对鱼类的生存和繁殖、越冬水禽的生境及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是长期的,还有待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4.
云南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典型省份之一,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但同时全省地形复杂多变且处于气候带的脆弱区,气候变率相当大.本研究在分析云南省近30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前提下,采用中尺度天气研究与预报Weather Researchand Forecasting (WRF)模式系统,对云南省未来40年干旱发生风险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首先对WRF模式系统适用性进行了验证,重点分析了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干旱影响因子的未来时空变异特征.然后根据WRF模式系统的输出结果,选取了系列气象干旱指标因子,并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计算方法在空间和时间上对干旱发生风险进行了预测.从研究结果来看,加强对现用森林资源的保护,执行长期有效的生态工程建设,可以很大程度上减缓未来干旱发生频率.同时云南省当前“城市上山”等政策实施中也应考虑到建设用地扩张的不可逆转性,避免城市盲目上山.研究指出,未来区域发展规划应该对人为土地利用进行长期且合理有效部署,减少政策的不确定性,合理的区域发展规划是应对干旱风险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95.
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现象。利用旅游总收入和及其所占GDP的百分比2个测度指标,采用泰尔指数对1996--2005年西北5省(区)旅游经济差异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996-2005年GDP权重的泰尔指数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而旅游总收入权重的泰尔指数处于微弱的上升趋势,不论何种指标权重由组内差距造成的差异在西北5省(区)旅游经济差异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6.
文章报道了2005年度分平水期和枯水期对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体放射性状况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本次行动初步调查清楚了2005年九湖核素浓度(U、Th、~(226)Ra、~(40)K)总α和总β值的区域最大值。调查结果表明,这九大高原湖泊水体的放射性核素浓度基本属正常本底水平,没有受到人工放射性的污染。  相似文献   
97.
陈娟  甘淑 《环境保护科学》2007,33(3):35-37,57
选取滇中高原面上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3条公路,就其沿线的植被覆盖状况展开实地调查,对其主要植被类型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滇中高原公路沿线植被基本特性,并对该地区有关公路沿线生态恢复建设提出浅显的认识与刍议,为促使云南高原山地公路沿线植被能尽可能地发挥其生态和社会经济功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8.
云南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云南省36年主要年份能源消耗的统计数据以及相应年份人均GDP统计数据,对单位GDP能源消耗与人均GDP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选取相关能耗指标(煤炭消耗量、石油消耗量、天然气消耗量、电力消耗量),建立两者之间的计量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单位GDP能源消耗与人均GDP增长的关系。经研究发现,云南省单位GDP能源消耗与人均GDP增长呈类似于EKC的倒U型曲线,且当今曲线已过转折点,单位GDP能源消耗随人均GDP增长将持续下降。因此,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倡导"循环经济"、"绿色GDP"等,使曲线走势向更加良好、完善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云南省1981—2003年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给出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预测模型。通过与发达国家类似的交通事故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给出以时间和机动车拥有量为自变量、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因变量的简单预测模型,该模型对2004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预测是准确的;同时采用该模型预测了云南省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峰值及其年份。结论指出:基于目前的人、车、路和管理水平及发展趋势,云南省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2013—2018年之间将达到高峰,高峰时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5528~7369人之间。  相似文献   
100.
云南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1971~2005年云南132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云南雷暴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运用保证率公式计算了云南不同地区的雷暴可能初终日时空分布。分析结果表明:云南雷暴天气35年来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年平均雷暴日滇西北最少,滇西南最多。滇东北、滇西北雷暴初日开始较晚,雷暴终日结束较早。全省雷暴集中发生在4~9月。全省雷暴日变化基本相同,呈两峰一谷的变化趋势,最大峰值发生在午后14~22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