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79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109篇
综合类   741篇
基础理论   107篇
污染及防治   102篇
评价与监测   112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1.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的报告中将抗生素抗性列为本世纪人类在健康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有关抗药基因传播机制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前沿问题.本文以生产量大、使用历史长的几种发酵类和化学合成类生素为对象,以典型城市污水厂为对照系统,全面评估抗生素生产及废水处理过程中抗生素与抗药基因的排放特征;把传统的筛选培养方法与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手段有机结合,深入研究抗生素胁迫下整合子对抗性基因的重组作用及质粒介导的结合转移作用,以揭示抗药基因在抗生素压力驱动下主要的水平转移机制;构建多通道生物膜流动暴露系统进行抗生素最小选择浓度评价;研究针对抗生素生产全过程的抗生素及抗药基因控制多级屏障技术,为抗药基因的污染控制与管理提供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12.
紫色土对硫丹的吸附与解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硫丹在紫色土中的残留过程、保护土壤生态环境,采用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研究了紫色土对硫丹的吸附与解吸特征,考察了温度、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液初始p H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土对硫丹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描述,获得α-,β-硫丹的初始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0.157 mg·(g·min)-1和0.115 mg·(g·min)-1;吸附热力学过程可以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很好地描述,获得α-,β-硫丹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257 mg·g-1和0.155mg·g-1,紫色土吸附硫丹是放热的物理化学过程,但以物理吸附为主.在本研究所设条件下,吸附液初始p H对吸附量的影响较大,温度和吸附剂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解吸实验发现,紫色土吸附的α-,β-硫丹分别在6和4 h时达到最大解吸量(0.029mg·g-1和0.017 mg·g-1),分别占最大吸附量的10.5%和16.1%.  相似文献   
813.
通过同步监测2010年-2013年入湖监测断面水质和水量,分别计算了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以及全年入湖污染物通量.结果表明,2010年-2013年,入湖10个断面水质达标率在80%~100%之间,化学需氧量均是进入鄱阳湖的主要污染物.各污染物主要通过赣江主支、赣江中支、赣江南支、赣江北支、信江西支和饶河6条河流进入鄱阳湖;氨氮浓度年均值与水量相关性均呈负相关,而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总氮浓度年均值与水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14.
畜禽养殖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畜禽养殖业污染十分严重。结合中国传统农业"万物并育"思想,论述了畜禽养殖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及模式,主要有肥料化(牧-肥-草模式、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堆肥模式、发酵床模式)、能源化(以沼气为核心的利用模式、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联合发酵制氢模式)、基料化(农林副产物-食用菌模式、以食用菌为中心的循环经济模式、针叶树类木屑-发酵床养猪-食用菌利用模式)、饲料化四种方式。这些利用方式为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15.
当前教研类实验室进行教学及科研活动所产生的各类环境污染物,具有种类繁多,数量不定,混合排放,成分复杂,突发性强等显著特点,潜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基于上述特点,本文提出了由上至下的综合减缓对策,即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教研相关部门,实验室管理人员及使用人员多层面联动,从首末两端同时采取针对性治理或减缓措施,重视污染物产生过程管理,逐步提高教研实验室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为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硬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816.
航空器场面滑行污染物排放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楠  张红飞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5):1872-1876
分析了航空器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种类,介绍了标准起飞着陆循环(LTO)与航空器全发滑行方式下油耗与排放计算模型,建立了单发滑行、牵引滑行、APU电力驱动滑行3种滑行方式的油耗与排放计算模型.采用油耗与排放修正模型,对航空器场面滑行阶段因外界温度、气压、湿度等因素造成的油耗系数与排放系数改变进行修正.以上海虹桥机场为例,计算了不同滑行方式下各机型污染物气体排放量.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单发滑行与APU电力驱动滑行可降低航空器场面滑行阶段HC、CO和NOx的排放量,牵引滑行对NO_x的排放影响不大,但可明显降低HC、CO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817.
2013年-2017年江苏省环境空气中首要污染物变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013年-2017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成为影响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有PM10、PM2.5、O3和NO2等;2016年,这些污染物成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比大小依次为PM2.5 (36.8%)、O3(34.9%)、PM10(20.5%)和NO2(7.8%).秋冬季颗粒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大,春夏季则是O3污染的影响占优势.地区差异方面,苏北、苏中地区PM10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比总体高于苏南地区.苏南、苏中沿江部分地区NO2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比明显高于苏北地区.2013年-2016年,O3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日益上升,将成为公众对于空气质量改善的另一个关注点.  相似文献   
818.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各领域的逐步应用,已经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来证明其确实可以解决之前通过常规信息化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以后,基于底层海量数据的"智能"分析,对于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业务的决策辅助,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复杂、专业、涉及面广、信息量大的特点,非常适合采用大数据技术;特别对于排污企业的执法检查工作,通过打造"环境大数据平台"为环境执法者提供第二个大脑,将真正为环境执法工作对精细化、精准化发展的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819.
南京北郊冬春季气溶胶数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丹  张璠  刘刚  吴明  夏俊荣  盖鑫磊  李凤英  杨孟 《环境科学》2017,38(10):4015-4023
使用APS-3321对2014年南京北郊冬春季0.5~20μm粒径段大气气溶胶数浓度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观测,对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观测期间南京北郊冬、春季大气气溶胶平均数浓度分别为(364.8±297.8)个·cm~(-3)和(79.6±62.4)个·cm~(-3),细粒子(0.5~1.0μm)分别占整个观测粒径段数浓度的87.8%和86.6%,在不同时间段,数浓度变化很大.南京北郊数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夜晚浓度高,白天浓度低,冬季07:00和春季09:00达到早高峰,冬季17:00和春季18:00数浓度开始迅速增加.数浓度粒径谱分布冬季为单峰型,峰值粒径在0.583~0.626μm之间,春季峰值粒径小于0.542μm,冬季峰值粒径大于春季.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气溶胶数浓度不断增加,同时峰值粒径向较大粒径方向偏移,体现了吸湿增长对气溶胶粒径谱分布的影响.观测期间,霾天比例高达83.3%,随着霾污染加重,在小于2.0μm的粒径段数浓度显著增加且冬季更为明显;春季,细粒子比例随霾的加重而增加,但冬季由于气溶胶老化导致大粒径粒子浓度显著增大,重度霾天时,细粒子比例有所降低.对1月典型污染过程的分析表明,气团来源与地面风向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苏北近距离污染输送和地面小风造成的污染物累积是此次重污染过程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20.
太湖蠡河小流域水质的空间变化特征及污染物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太湖流域河流中污染物的来源及时空变化特征,于2014年在太湖湖西区蠡河小流域开展水质监测,对从上游到下游的5个监测点汛期和非汛期水体中的总磷(TP)、氨氮(NH_4~+-N)、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流域水体中TP、NH_4~+-N、COD的浓度均值为0.176、1.075、10.626 mg·L~(-1),水质状况总体较好,未超过Ⅳ类水标准.从上游到下游TP、NH_4~+-N浓度逐渐升高,下游水质较差,均属于劣Ⅴ类水质;而COD浓度较低,未超过Ⅳ类水标准.受降雨的影响,污染物浓度在汛期略高于非汛期.在非汛期,污染物浓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升高,而在汛期,各监测点污染物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随着居民地面积的增加,林地面积的减少污染物浓度逐渐升高.流域人口密度、畜禽养殖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显著相关.蠡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源和畜禽养殖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