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5篇
环境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葫芦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属于城市开发建设规划。在对葫芦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论证了规划在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工业用地布局及城市基础设施布局的环境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城市总体规划热源、电源废气排放对城市大气环境影响的定量预测,工业用地其它废气可能对居住用地产生的大气环境影响的定性分析研究,从大气环境影响角度,提出城市规划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有贤  苗东阳 《环境工程》2010,28(4):102-104
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选取苯、甲苯、硝基苯及二硝基甲苯作为评级因子,运用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计算出在其接触浓度限值下的致癌风险值和非致癌风险指数,根据计算结果评价职业接触限值的合理性。评价结果表明:GBZ2.1-2007中的苯、甲苯、硝基苯及二硝基甲苯的接触限值是不合理的,长期暴露于该浓度限值下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选址合理性是建设项目审批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需从法律法规制度、规划符合性分析、畜禽养殖场内外环境的影响、环境安全风险以及环境容量等方面,多角度、全方面地分析论证畜禽养殖场建设项目选址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严重的水污染问题,采用博弈论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治污决策进行了研究,为事件应急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支持。基于经典博弈论构建了信息不对称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信号博弈模型,对信号发送方企业的类型空间、信号空间和信号接收方管理部门的行动空间进行假设,求得了模型的精炼贝叶斯均衡解,并对不同参数取值下的均衡解进行了分析。基于有限理性建立了企业群治污决策进化博弈模型,通过求解模型复制动态方程得到了不同参数取值下的进化稳定策略,并对模型进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进行治污决策时,通过公开企业信息与信誉,提高对企业是否采取治污策略的奖惩力度,采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降低企业治污与管理部门检查的成本等方式有助于企业采取治污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合理供水辨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地因具有美化环境、降低空气污染、控制城市热岛等作用而日益得到重视。合理的城市生态供水不仅有益于植被的正常生长,对城市水资源合理配置同样具有积极意义。为统筹城市生态与国民经济发展,保证绿地健康,需要合理的绿地供水管理。本文以土壤含水量为标准,根据田间持水量、临界土壤含水量和凋萎系数三个土壤含水量值划分不同等级的绿地需水量,将供水量分为四个等级,建立了城市绿地供水合理性评价模型,为有效辨识供水合理性提供了参照依据。以2009年北京市城市绿地供水为例,进行了供水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年来看,供水基本合理,虽然绿地蒸散发受到一定抑制,但不影响植被生长;从逐月供水来看,个别月份存在供水过少或过多现象,影响植被生长,且不利于水资源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7.
电厂烟囱高度确定的技术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囱不仅是电厂生产工艺上为获得一定抽力的排气筒,更重要的是控制大气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设施.通过研究有关电厂烟囱高度合理性方法,指出影响污染物落地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从气象和环境空气影响角度对不同高度烟囱合理性进行检验.本文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烟囱高度要以适合当地气象和环境空气质量实际情况为原则,最大限度地减轻污染物落地浓度对当地造成的不利影响,并从技术、经济的合理性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这对减轻污染和减少资金投入以及对于指导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丁和张维迎对“公共地悲剧”的论述,是以参与耗用公共资源的人数不变为假定的。但是,有些资源即使在长期中也无法改变其公共资源的属性,这使得耗用这类资源的人数在长期中会发生变化。只要有超额利润,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耗用该资源;反之,则会有人退出。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探讨了长期中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下,人们耗用这种无进入壁垒公共资源的均衡情况的差异。结果显示,集体理性可以使该资源的耗用速度减慢,但是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社会福利减少;而个体理性下资源的消耗速度更快,但可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社会福利的效果。进一步认为,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制度只能是权宜之计,技术才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转型发展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资源枯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及依据。根据转型发展的内涵,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资源利用、环境整治、产业转型五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方法,以湖北大冶市为例,评价2007-2016年转型发展的绩效并诊断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大冶转型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十年转型发展绩效分值均在0.9以上,总体呈两个阶段:2007-2010年为转型初期,产业接替阶段,发展绩效不稳定,由2007年的0.9976升至2008年的0.9998,2010年下滑至0.9098;2011-2016年为稳定转型发展期,绩效稳步提升,由0.9142升至0.9458。(2)影响大冶转型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排序十年一致,障碍度从强到弱依次为: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城镇登记失业率、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大冶市今后转型发展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0.
Regulatory bodies tend to treat people’s emotional responses towards foods as a nuisance for rational opinion-form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This position is thought to be supported by such evidence as: (1) people showing negative emotional responses to the idea of eating meat products from vaccinated livestock; and (2) people showing positive emotional responses to Magnum’s “7 sins” marketing campaign. Such cases are thought to support the idea that regulatory communication about foods should abstract from people’s emotional perceptions and that corporate marketing of foods should show restraint in capitalizing upon these weaknesses of the heart. This paper, on the contrary, argues that people’s emotional perceptions of foods represent valuable sources of knowledge. This argument is developed by making the dominant reception of people’s emotions intelligible by tracing its roots through the history of the Platonic paradigm. Although this paradigm has dominated the philosoph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bate about emotions, the idea that emotions are sources of knowledge has recently gained force. This paper also traces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the alternative Aristotelian paradigm. The cases of meat products from vaccinated livestock and Magnum’s 7 sins serve to illustrate this controversy. The paper concludes by showing that a neo-Platonic emphasis on the irrationality of emotions does not contribute to a fruitful discussion about implications of people’s perceptions for agricultural and food politics, whereas a neo-Aristotelian account of rational emotions could enable regulatory bodies to engage people in a fruitful process of opinion-form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about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is paper has been written in the context of a research project “Images of Food” co-funded by the Dutch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Nature and Food Quality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Group of Wageningen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Centre. I would like to thank my colleagues Hans Dagevos, Sandra van der Kroon, Siet Sijtsema, Cor van der Weele (Wageningen University), and Cindy Wolff, as well as the members of the advisory board for this project, for the inspiring discussions about previous versions of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