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40篇
安全科学   97篇
废物处理   132篇
环保管理   248篇
综合类   477篇
基础理论   128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82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68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71.
废塑料是我国四大再生资源品种之一.废塑料国内回收和进口数量大、种类多。对我国废塑料国内产生和进口的种类、数量和地域,以及国内废塑料的回收渠道和方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72.
铂族金属在地壳中储量稀少。随着汽车销量的增加及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提高,铂族金属的用量增长迅速。简要介绍了从废旧汽车尾气净化触媒中回收铂族金属的工艺流程及方法,随着研发技术的深入,铂族金属的回收利用率将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473.
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是今后建筑垃圾处理的必经之路。在对国内外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回收现状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案例进行调查整理,总结出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一般过程;并在对目前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方法进行研究后,介绍了一种先进实用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方法;最后对我国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74.
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归类梳理和分析相关政策有利于把握现有政策体系的内在联系,实现整体的政策改进。提出中国现有关于再生资源产业的管理政策可以归纳为5个方面: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综合性管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专门管理、环境保护领域固体废弃物管理、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进口管理。在此基础上,揭示相关政策间的层次关系和内在联系,并加以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75.
无锡惠山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皓  沈晓铃 《环境工程》2010,28(2):24-26
介绍了无锡惠山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根据现状确定采用絮凝沉淀+转盘过滤+紫外消毒作为三级处理工艺,设计出水达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根据厂区实际情况,设计采用一体化综合池,并着重介绍了各个处理单元设计参数和运行特点,为已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的一体化深度处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76.
随着我国铜冶炼(原生铜和再生铜)行业对含铜二次资源需求量的增加,集废旧资源回收、拆解和分选、二次资源出售、铜再生利用于一体的产业链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然而高能耗、高污染、低质量、低产出的特点在再生铜行业依然存在,环境监管政策和标准也不健全不完善。随着人们对美丽生态环境诉求的增加,必须加强有色金属行业的环境管理。本文对再生铜行业发展和环境管理做了一些思考,特别是对再生铜行业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政策性建议,以期为我国再生铜产业的环境友好发展和环境监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77.
半干半湿法脱硫产生的脱硫灰中混有大量有效钙和粉煤灰 ,本文对其进行了循环利用机理分析及试验研究 ,证实脱硫灰循环大大提高了钙的利用率 ,降低了钙硫比 ,但循环倍率增加到 2倍以上时 ,脱硫效率增速变缓。脱硫灰的循环利用对降低脱硫运行费用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478.
推导了交变磁场感应涡电流力数学模型 ,找出了影响涡电流分离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涡电流分离条件实验证明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涡电流分离实验的显著效果表明 ,交变磁场涡电流分离技术作为一项具有十分广阔应用前景的固废资源化技术 ,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79.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al behavior of rangelands’ stakeholders is fundamental for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rangeland management plans. This study aimed to underst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takeholders’ relations among various actors involved in rangeland management us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 A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334 stakeholders (89 extension agents, 110 researchers and 135 executive agents) in the Tehran province, Iran.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three groups of stakeholders are interested in making contact mainly within their own group. Furthermore, while the executive agents have shared the strongest technical and friendship relations with the two other groups, the extension agents established the strongest administrative interactions. The researchers, however, made a poor link especially with the extension agents.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SNA could be an efficient tool to assess communicational behavior in rangel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480.
Land-use models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drivers of land-use change. Local actors make land-use decisions on the basis of both biophysical and policy aspects, but they can also be considered as autonomous drivers as their attitudes and beliefs influence land-use substantially. We use a Bayesian network-based Land-use Modeling Approach (BLUMAP) to analyze influences of local actor characteristics on land-use change in a spatially explicit manner.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local actor characteristics have a greater influence on land-use change than changes in agricultural policy schemes. Furthermore, focusing on the probabilities of land-use occurrence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facilitates the quantification of influences of local actor characteristics on land-use changes and aids in the detection of where land-use changes are more likely to occur. We demonstrate that local actor characteristics could override land-use policy trends; thus, greater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paid to actors in land-use development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