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9篇
  免费   1499篇
  国内免费   163篇
安全科学   2386篇
废物处理   134篇
环保管理   1541篇
综合类   4209篇
基础理论   797篇
污染及防治   556篇
评价与监测   481篇
社会与环境   878篇
灾害及防治   619篇
  2025年   51篇
  2024年   180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317篇
  2021年   360篇
  2020年   364篇
  2019年   342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392篇
  2016年   413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696篇
  2011年   700篇
  2010年   522篇
  2009年   558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600篇
  2006年   563篇
  2005年   476篇
  2004年   438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我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行动的重要一环。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量建成,但由于法规标准、管理保障机制等的相对滞后,影响了现有设施的长效运行,亟待探索并建立因地制宜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省级管理体系。浙江省作为全国首个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并对其专门立法的省级行政区,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初步形成了“以条例为抓手,以标准体系作指导,以运维管理体系作保障”较为完善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体系。详细梳理了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运维管理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浙江省在颁布条例、建立标准体系及运维管理保障机制方面取得的进步与积累的经验,提出了顶层设计先行、重视试点示范、政产学研深度融合3点建议,可为全国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2.
焦化废水处理中预处理蒸氨工艺不稳定容易引起生物处理出水NH+4-N的波动,为了在有机物去除的同时提高生物系统对NH+4-N的去除效果和稳定性,采用对NH+4-N有良好吸附性能的天然斜发沸石为生物填料构建沸石床多级生物膜系统,考察了进水负荷对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抗冲击负荷能力以及系统的功能分区和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水NH+4-N负荷≤0.21 kg/(m3·d)、COD负荷≤1.35 kg/(m3·d)时,出水NH+4-N和CO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2±1.2)mg/L和(228±60)mg/L,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9.1±0.5)%和(86.0±2.6)%.在低、高两次NH+4-N冲击负荷[0.03 kg/(m3·d)和0.06 kg/(m3·d)]条件下,系统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仍然分别高达99.0%和92.9%,高于对比系统的96.8%和89.3%,表现出良好的抗NH+4-N冲击负荷性能与处理稳定性.系统好氧单元反应器沿程出现脱碳/硝化功能区(C/N区)和硝化功能区(N区),其中N区的NH+4-N 降解速率为C/N区的2~8倍.系统进水中相对分子质量<1×103、 1×103~1×104、>1×104的TOC浓度分别为227.6、104.8和35.0 mg/L,处理出水中的TOC浓度分别为31.2、 22.9和31.5 mg/L,其中相对分子质量<1×103和1×103~1×104这2个范围的有机物降解良好,出水残余物质主要为相对分子质量>1×103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443.
目前陆上油气田勘探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特别是国内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甘肃庆阳地区某油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例,论述了陆上油气田勘探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技术路线,重点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旨在技术上推动陆上油气田勘探开发行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444.
规划环评中景观非生态功能影响评价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涛  王海  邱全毅  刘江  杨职优 《环境科学研究》2010,23(10):1320-1327
以景观概念作为融合自然与社会、科学与美学、理性与感性的结合点,研究了景观非生态功能的内涵及其评价技术理论框架,从景观功能中提炼出景观非生态功能概念,初步完成景观非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技术体系设计突出环境影响评价中现状评价的客观性以及影响预测的科学性.以人感尺度下的评价对象——景观单元概念为创新点,该评价体系补充并完善了现有景观评价体系的技术链条,在保证评价精度的前提下,简化并规范了评价工作流程.该评价体系沿用现有环境影响评价所广泛采用的现状评价、影响源分析、影响预测评价及措施建议的技术思路,基本能满足现行技术规范的要求.以武汉市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规划环评为例,验证了该体系的可操作性,为我国规划环评在景观评价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45.
柴油机增压系统变海拔自适应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高原环境条件下柴油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增压器效率下降、涡轮超温超速等问题,考虑采用自适应增压系统改进柴油机和增压器高原运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可变截面涡轮增压系统(VGT)、普通二级可调增压系统(TST)、复合增压系统(C2T)、基于VGT二级可调增压系统(R~2T)几种典型的可调增压系统的结构原理和高原应用现状。最后,结合柴油机变海拔和变工况的运行特点,从增压系统结构布置、智能优化算法、控制理论、多系统协同控制和增压器内部流场优化控制五个方面提出了增压系统高海拔自适应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46.
针对宁夏农牧业发展结构失衡的现状,指出长期推行重农轻牧的农区模式而不是发展草地农业是一种方向性失误。为此探讨了宁夏农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学依据,分区调整方向与拓宽结构调整思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447.
新源沟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水SS浓度高,采用水力旋流/加药絮凝/多级沉淀工艺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处理出水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中的给定限值70mg/L,达标出水全部回用。  相似文献   
448.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种类繁多、风险具有隐蔽性,亟需构建规范化管理体系。“无废城市”建设可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统筹推动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工作,在此期间构建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与管理现状出发,剖析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存在的短板,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体系构建原则、方法和主要内容,以期为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9.
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岱海流域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针对岱海流域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生境状况,围绕着水量减小和生态退化两大核心问题,梳理了其水量、水质、水生态等方面的优先问题清单;以保障岱海流域生态安全为核心目标,按照优化生态空间管控与分区分类精准修复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了“一湖三区”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和“两增、两减、三平衡”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体系,以期增强岱海流域生态服务功能,促进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50.
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法治显得尤为迫切,而法治的前提必须是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律效力体系。文中归纳了我国环境法律效力体系,解析环境法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公民环境权利司法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