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0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296篇
安全科学   147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719篇
综合类   1176篇
基础理论   27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79篇
社会与环境   706篇
灾害及防治   13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71.
应用江苏省1988—2002年时序数据,建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的宏观估算模型,对影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限制因子进行定量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472.
江苏沿江地区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及其区域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长江流域尤其下游地区是土地利用的典型地区。区域分异研究是用来阐明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重要研究方法,是区域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依据1:20万土壤数据库,采用反映土壤肥力的综合性指标,计算并输出江苏省沿江土壤肥力等级图,据此分析了土壤肥力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了区域对比研究,可以为长江下游、特别是江苏省进行区域规划及其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其结果也表明GIS技术和地统计学在这一领域的综合应用具有先进性,可提高区域分异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473.
2002~2009年兰州PM10人体健康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考近年来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流行病学文献,筛选出PM10的健康效应终点和适合于兰州地区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对2002~2009年兰州地区PM10人体健康经济损失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兰州地区PM10人体健康经济损失并未明显升高,而是逐年波动;年损失值均在10亿元以上,其中2009年最高为16.6亿元; PM10人体健康经济损失与GDP的比值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74.
废钢铁产业是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主体,其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和不可替代的钢铁原料功效十分显著。阐述了我国废钢铁产业在经济转型中的主导地位、应用价值、投资环境及今后的发展战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赋予了废钢铁产业良好的发展机遇和重大的历史使命,中国废钢产业具有良好的投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75.
新疆某油田企业于2007年进行了第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确定了清洁生产方案14项,其中无/低费方案9项,中/高费方案5项,产生的直接、间接经济效益总计为4057.27万元/a。该企业于2011年完成了第二轮清洁生产审核,确定了清洁生产方案14项,其中无/低费方案6项,中/高费方案8项,总计清洁生产方案产生经济效益1954.142万元/a。通过两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企业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76.
王莹  苏永秀  李政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0):1707-1717
利用广西88 个气象站1961—2010 年的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数据,运用GIS 技术、气候倾向率以及Mann-Kendall 突变检验方法对广西近50 a 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影响下, 近50 a 广西全区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高气温的突变时间分别为2001 年和2003 年,均比极端最低气温(1984 年) 晚了近20 a 左右;年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存在非对称变化。时空分布图表明,区域平均值忽略了研究区域内的差异,尽管近50 a 来广西气温区域平均值的总体变化呈上升趋势,但不同时期各地区间气温变化的趋势和幅度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477.
论文选择影响碳排放绩效的主要指标,基于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以中国省域为研究对象,将全国分为7类区域。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分工特征是造成目前中国省级碳排放绩效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高碳产业工艺特征和能源结构特征,而经济结构对解释省级碳排放绩效区域差异的贡献有限。北方地区高碳产品生产份额高且工艺水平相对低,能源消费中极高的煤炭比例加重了负面影响,造成其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水平低,特别是华北地区;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高碳产业也逐步增加,但由于其工艺先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碳产品份额高的负面影响;中西部地区目前高碳产品份额虽然低于东部地区,但工艺水平也低,造成了其低水平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由于各省历史发展、自然资源禀赋、区域分工角色等因素不同,且遵从经济宏观发展客观规律和经济区位理论,除了少数发达地区之外,中国其他区域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其经济和能源结构,低碳政策制定的重点应放在提高高碳产业工艺水平方面。  相似文献   
478.
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问题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5,他引:0  
流域生态补偿已成为水文水资源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也是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区域用水矛盾、生态破坏的一种有效途径。从流域生态破坏的不同层面和根源出发,结合流域整体协调发展的管理策略和行动计划,给出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的实施目标。从双方自由博弈纳什均衡的层面出发,进行实施流域水生态补偿的经济最优条件分析;结合生态补偿产生的经济学原理,给出影响流域水生态补偿实施的相关性分析。针对流域生态治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阐述影响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的实施细节。  相似文献   
479.
经济增长质量与能源效率是一致的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全社会节能的角度提出全社会能源效率的概念,构建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并基于1997—2007 年中国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 DEA方法测算了广义技术进步指数并进行分解,然后运用面板方法分析了经济增长质量与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质量与能源效率是不完全一致的,具体表现为:改善环境质量与提高能源效率是一致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能够促进能源效率,但出口比重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抑制能源效率的改进。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全社会能源效率有正向影响,技术效率的作用大于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削弱了技术进步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480.
SUMMARY

Regional business concepts are said to have huge potential to sup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industrialised countries (e.g. Stransfeld, 1999). However, whereas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implement regional concepts with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empirical findings show that regional concepts are only of minor importance to managers with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Rentz et al., 2000). Considering this situation, the aim of the present article is to explain why regional business concepts have rarely been implemented in the field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refore, in the course of the present article, a raster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relevant barriers on a personal, enterprise, inter-firm and macroeconomic level will be developed and applied. Subsequently, suggestions for a set of measures to overcome these barriers to regionalisation will be given. The result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framework of a questionnaire to about 30 decision makers of industrial companies within research, a project promoted by the German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