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0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811篇
安全科学   422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517篇
综合类   1904篇
基础理论   593篇
污染及防治   237篇
评价与监测   126篇
社会与环境   426篇
灾害及防治   13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 Limit values are legal limits for the concentrations of substances in the environment. They must be agreed upon in a consensual procedure between science, economics/technology, and political forces. This is a crucial political precondition for their social acceptance. The arguments put forward to justify their expediency and numerical level are based not only on risk-benefit considerations but also on the aspect of the technical avoidability of direct and indirect exposure. The critical assessment of the direct benefit of specified exposures falls within the responsibility of economics/technology, whereas criteria for their potential adverse effects (direct and indirect) are provided by medicine/biochemistry and/or ecology. Within this concept, the avoidance of nonbeneficial-even if not openly adverse-exposure is the essential aim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and should be promoted by politics/science. In general, society or segments thereof reject adverse, accept beneficial, and tolerate unavoidable exposure. Conflicts of interest arise when different groups of society simultaneously define a given exposure as being adverse, beneficial, and unavoidable. Therefore, from the viewpoint of society as a whole, an optimal exposure lies as far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at a level lower than known or plausible adverse effect thresholds (as defined by toxicology or ecology). This optimal level of exposure must be determined using a transparent and, hence, public procedure.KEY WORDS: Legal limit values; Benefit threshold; Social acceptance; Social tolerability; Adverse effect threshold; Avoidable exposure; Tolerance threshold; Environmental hygiene  相似文献   
102.
大庆地区水体环境的水生生物调查结果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区域工业污染源的构成特点,对分布在油田的13个湖库进行了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调查,从生物学角度,科学地评价了各类水体的污染程度,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污染源的优化管理,实现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分析了四川发展花卉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川花卉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区域布局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4.
煤层气勘探开发和利用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层气是煤层中自生自储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其成分主要是甲烷。与煤和石油比较,煤层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因此加快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能改善能源结构,缓和能源紧张状况,减少环境污染。根据煤层气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其对于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土壤、植物的影响因素后指出:开发利用煤层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而对水体、土壤、农作物等则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5.
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丹平 《四川环境》2006,25(4):109-112
本文概述了影响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修复处理的多种因素,对石油污染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其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菌种的影响,菌种在不同的环境中和对不同碳链长度的碳氢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的降解效率;石油物质本身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如石油物质在水体或土壤中的浓度以及石油的粘度、沸点、折射率等特性;生存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接种入高效率的降解菌或利用土著微生物进行降解时,降解率受到生存环境中各种条件的影响,如表面活性剂、光照条件、吸附剂的利用、营养盐、共代谢底物、氧气、温度、盐度等。  相似文献   
106.
环境中铬污染的生态效应及其防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生态效应的角度介绍了重金属铬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重点论及了铬污染对人体健康厦水生生物等其他生物的影响、对水体自净作用的影响,指出Cr^6+的生态效应远比Cr^3+大的多。目前治理含铬工业废水和受铬污染土壤几种有效方法,旨在引起人们对环境中铬污染的生态效应产生足够的重视和防范。  相似文献   
107.
在区域合作的大背景下,基于区域物流发展的背景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区域物流概念与研究地域的范围进行界定,进而对我国泛珠三角区域物流的空间组织形态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通过分析认为,目前在泛珠三角区域的物流经济要素处于以集聚为主的阶段,物流经济空间组织采取点、轴、网、面模式,合理的人为调控和组织可以有效促进空间结构的演化,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8.
河南省综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的区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河南省综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区域整体优劣定量评价不足的情况,选取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5类综合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采用绝对数量、地均数量、人均数量3种评价指标和定量分析方法,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综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进行了比较,阐述了河南省综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状况和旅游资源的区域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09.
陕南近期两次特大暴雨天气成因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天气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陕西秦岭山脉南麓两次小范围特大暴雨(2002年6月8日佛坪特大暴雨与2003年8月29日宁陕特大暴雨) 发生的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垂直环流和热力学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在相对稳定的环流形势下,高空急流与低空急流耦合形成低层辐合与高空辐散垂直结构与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是小范围特大暴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0.
地震的社会经济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梁芳  聂高众  高建国 《灾害学》2006,21(2):110-113
在查阅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震造成社会灾害严重、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现象,认为地震灾害对一个地区所造成的影响程度与该地区的承灾力有关,并影响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