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6篇
  免费   572篇
  国内免费   1074篇
安全科学   353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1109篇
综合类   3603篇
基础理论   1011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83篇
评价与监测   281篇
社会与环境   701篇
灾害及防治   9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360篇
  2012年   461篇
  2011年   474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395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6篇
  197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8 毫秒
721.
黄河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分析了解珠江三角洲及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本的供需状况,通过分析两大三角洲地区的生态足迹,探讨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情况下,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借鉴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黄河三角洲今后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预防措施,以减少对资源的不合理需求,提出正确的功能定位,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生态足迹需求均高于全国0.8hm2/人的平均水平,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足迹需求为1.5403hm2/人;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足迹需求为1.3514hm2/人。(2)化石燃料的供需状况是影响两大三角洲地区生态赤字的关键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占总生态足迹需求的72.67%,位居全国第一位;黄河三角洲地区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占总生态足迹需求的49.85%。(3)珠江三角洲除林地尚有少量生态盈余外,其他生态足迹需求均存在明显的生态赤字。受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的影响,黄河三角洲化石燃料用地和耕地资源已出现生态赤字。(4)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两大三角洲的生态足迹均呈现“低需求,低供给”的特点。  相似文献   
722.
武汉莲花湖是典型的富营养化城市浅水湖泊.通过对其进行16mo的监测后发现,治理后的小莲花湖比大莲花湖水质有明显改善.监测期间小莲花湖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明显高于大莲花湖,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Margalef多样性指数也高于大莲花湖.将大、小莲花湖的10种环境因子和底栖动物密度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后,发现总磷、温度、总氮、叶绿素a、氨离子是对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显著性影响的环境因子.图8表3参20.  相似文献   
723.
生态住宅已成为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水环境是生态住宅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中信保利达美景度假区为实例,根据度假区建筑总体规划方案,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水环境现状,探讨生态住宅小区的水环境规划,全面统一规划住宅小区内各种水系统,提出小区水环境总体规划方案,充分发挥各系统的功能,使其相互衔接、协调与补充。重点对项目所在区域开发前后的水量平衡,水库的水位变化及其安全性,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库区水量变化及其因应对策,高尔夫球道的用水方案以及项目开发后的水循环模型做了深入探讨,旨在为生态住宅的水环境建设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724.
725.
我国城市“双管”循环生态节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我国目前城市用水仍采用单一的饮用水标准这一问题以及城市污水生态再利用问题提出了双管分流循环生态节水构想。  相似文献   
726.
城市土地利用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以天津居住新区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利用生态经济评价是近年来国际上进行土地开发与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土地利用不仅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而且要考虑与其相关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运用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采用计算机辅助支持下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通过专家咨询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关键指标进行筛选,在上地利用生态潜力与限制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等级合并规则的选图分析法,得到天津市居住新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等级.该项结果可为天津市有关决策部门进行居住新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7.
Rethinking Community-Based Conservation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Abstract:  Community-based conservation (CBC) i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if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ld be simultaneously achieved, then the interests of both could be served. It has been controversial because community development objectives are not necessarily consistent with conservation objectives in a given case. I examined CBC from two angles. First, CBC can be seen in the context of paradigm shifts in ecology and applied ecology. I identified three conceptual shifts—toward a systems view, toward the inclusion of humans in the ecosystem, and toward participatory approaches to ecosystem management—that are interrelated and pertain to an understanding of ecosystems as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in which humans are an integral part. Second, I investigated the feasibility of CBC, as informed by a number of emerging interdisciplinary fields that have been pursuing various aspects of coupled systems of humans and nature. These fields—common property,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ethics, politic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history—provide insights for CBC. They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conservation science with a more sophisticated understanding of social-ecological interactions. The lessons from these fields include the importance of cross-scale conservation, adaptive comanagement, the question of incentives and multiple stakeholders, the use of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and development of a cross-cultural conservation ethic.  相似文献   
728.
729.
730.
阐述了生态住宅和住区的产生背景,提出生态住宅和住区是按生态学原理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具有较完整的生态代谢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人与自然协调、互惠互利、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以一树形图表示建设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所倡导的5大主题,即健康(人的身心和环境健康)、自然和环境保护、生态良性循环、风水(所选居住地与自然环境间存在的地理和生态关系)、生态文明。认为营建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是一类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生相克、互为因果的成分和技术组成的生态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