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5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142篇
安全科学   142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714篇
综合类   1050篇
基础理论   239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354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8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昆明城市太阳辐射资源及利用现状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有关资料,对昆明城市太阳辐射资源和利用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得知,昆明地区太阳辐射具有独特的分布特征,为太阳能的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太阳能热水器在干季晴好天气时增温效果显著。通过对不同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和不同增温率的太阳能热水器等的计算,可以看出昆明城市太阳能热水器的节能效应是十分显著的,但仍有较大空间。加大昆明城市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工作对于城市太阳能利用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2.
我国淡水水域光合产物的气候生产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太阳辐射在水体中的有效分布、生长季水温和浮游植物光合生态特性等因子,模拟计算了我国大陆东部淡水水域的光合生产力、气候生产力及其季节变化的地理规律。从中得知,这些水域初级产物的年气候生产力主要呈纬向分布,由南向北递减,各地范围在 1.6-24.4gC/m2·a之间,长江以南是>15.0gC/m2·a的高值区,长城以北和四川盆地为<10.0gC/m2·a的低值区,因此,在气候生产力高值区有可能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开发低成本的自然淡水水域渔业;而在低生产力区,受自然资源的局限其自然捕鱼量需适量控制,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33.
中国旅游资源分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是在8000个旅游资源实体数据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区域特征和旅游环境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形成了一个三级分区体系并得到一张中国旅游资源分区图。第一级区,有八个资源区。第二级区,有41个资源区。在每个二级区内有或多或少的三级区,然而,每个三级区必须是根据旅游资源数量、质量和交通条件得出的五类三级区中的某一类。分区程序采用从低级区向高级区归并的方式。本结果对管理旅游资源和发展中国旅游业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
文中提及我国现阶段节水工作要从提高新水资源利用率入手,在进行节水宣传教育的同时,建立能动的节水机制,充分利用宝贵的降水资源,发挥可利用新水资源最大的效率,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35.
浅析我国水资源与水污染治理现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我国水资源的贫乏,部分地区水资源的浪费和主要水流域污染的日益加剧等方面描述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对水污染的治理提出了对付策略.  相似文献   
36.
Sustainable resource management is the critic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hallenge in sub-Saharan Africa. The accumulated knowledge on soil management gathered over the last 10 years, combined with solid crop improvement and plant health research at farmers’ level, has brought us to a stage where we can now address with confidence the intensification of cereal–grain–legume-based cropping systems in the dry savanna of West Africa in a sustain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positive manner.Two sustainable farming systems that greatly enhance the productiv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integrated livestock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in the dry savanna of Nigeria. These are: (i) maize (Zea mays L.)–promiscuous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rotations that combine high nitrogen fixation and the ability to kill large numbers of Striga hermonthica seeds in the soil; and (ii) miflet [Eleusine coracana (L.) Gaerth] and dual-purpose cowpea [Vigna unguiculata (L.) Walp.]. Improvement of the cropping systems in the dry savanna has been driven by the adoption of promiscuously nodulating soybean varieties (in particular TGx 1448-2E) and dual-purpose cowpea. The rate of adoption is very high, even in the absence of an efficient seed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number of farmers cultivating the improved varieties increased by 228% during the last 3 years.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promiscuous soybean has been stimulated by increased demand from industries and home utilization. Production in Nigeria was estimated at 405,000 t in 1999 compared to less than 60,000 t in 1984.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se systems shows already an increase of 50–70% in the gross incomes of adopting farmers compared to those still following the current practices, mainly continuous maize cultivation. Furthermore, increases in legume areas of 10% in Nigeria (about 30,000 ha in the northern Guinea savanna) and increases of 20% in yield have translated into additional fixed nitrogen valued annually at US$ 44 million. This reflects, at the same time, an equivalent increase in land-use productivity, and with further spread of the improved crops, there are excellent prospects for addition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from a very large recommendation domain across West Africa.  相似文献   
37.
洗车废水混凝剂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斌  关卫省  张艳 《环境科技》2006,19(Z2):3-4
实验采用混凝工艺对洗车水进行预处理,选用4种无机混凝剂和1种有机混凝剂进行对比试验研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确定了最佳药剂及其最佳投药量。  相似文献   
38.
以绿化三维量分析植物群降解SO2的宏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控制和降低城市上空SO2的环境浓度对于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上海市绿化三维量分布模型、与SO2浓度分布模型的相关分析入手,以季节变化作为对比因子,讨论了城市绿化植物群的数量及分布对城市上空SO2浓度分布的宏观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可有效地控制城市上空SO2浓度的绿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9.
微藻对水网藻在水体修复中的胁迫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单独与混合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在适宜营养水平下,水网藻对氮、磷有较强的富集吸收能力;而来自微藻生长竞争的压力会促使水网藻对营养物的生态幅变窄,满足其最佳生长所需要的PO43-P从0.085mg/L降低为0.024mg/L;并且其富集磷的能力也大为降低。在利用水网藻进行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或净化水质时,这种生物之间的抑制现象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0.
华东地区是我国钨、铜、铁、金、银铅锌多金属、铀等产业基地,区内分布的重要成矿区带有南岭锡、钨、铅锌成矿带(华东地区主要包含其东段-赣南地区)、武夷山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和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此外,作为扬子、华夏两大地质板块的交接部位-钦杭接合带,铜、铁、稀有金属等也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本文对该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实现华东地区矿产资源勘查重大突破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