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4篇 |
免费 | 356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4篇 |
废物处理 | 56篇 |
环保管理 | 234篇 |
综合类 | 860篇 |
基础理论 | 166篇 |
污染及防治 | 159篇 |
评价与监测 | 19篇 |
社会与环境 | 105篇 |
灾害及防治 | 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63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04篇 |
2013年 | 110篇 |
2012年 | 80篇 |
2011年 | 128篇 |
2010年 | 78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74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6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应用Gabi5.0软件对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技术的热电企业进行资源耗竭和环境影响分析,计算各生产单元生命周期清单的全球变暖潜值、酸化效应潜值、富营养化潜值、非生物资源耗竭潜值、人体毒性潜值以及光化学烟雾和臭氧生成潜值等主要环境影响类型,对燃煤发电过程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全球变暖和非生物资源耗竭为发电运行过程中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分别占53%和15.05%;锅炉燃烧阶段的环境影响最重,占整个生命周期影响值的77.12%,并且除生物耗竭潜值外的其他5项指标均为发电运行阶段各个单元中最高。采用SNCR脱硝技术减少燃烧过程中NOx的排放量,并对该技术方案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比较方案实施前后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2.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B》2012,47(12):948-953
AbstractOmethoate is an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that poses a major health hazard, especially DNA damag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elomere length in workers exposed to omethoate by analyz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ell cycle gene polymorphism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exposure group consisted of 118 workers exposed to omethoate for 8–10?years, the control group comprised 115 healthy people without occupational toxicant exposure history. The telomere length of genomic DNA from peripheral blood leucocyte was determined with real-time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olymorphisms in p53, p21 and MDM2 gene. The telomere length in the (CA?+?AA) genotypes for p21 rs1801270 polymorphism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C genotype in control group (P?=?0.015). The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 analysis indicated the interaction of the p21 rs1801270 polymorphic (CA?+?AA) genotypes and smoking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elomere length (β = ?0.258, P?=?0.085). The prolongation of telomere length in omethoate-exposed workers was associated with genotypes (CA?+?AA) of p21 rs1801270, and interactions of (CA?+?AA) genotypes and smoking factor. 相似文献
13.
根据稀土冶炼厂排放的碳铵沉淀洗涤废水的水质情况,采用NH4Cl和 NaCl模拟废水进行了反渗透可行性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反渗透对NaCl 较NH4Cl 有着更高的去除率,而NH4Cl 相对NaCl则有着更高的产水速率。实际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在恒定操作压力范围内回收率为65%的条件下,NH4Cl浓度为2.85 g/L的碳铵沉淀洗涤废水经反渗透处理其NH4Cl去除率为77.3%,可作为氨氮废水的预处理。对该废水处理成本进行了分析,得出其约为2.7元/m3,比相近浓度氨氮废水的氨吹脱处理成本节省约26%。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和“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背景下,餐厨垃圾收运与处置利用一体化成为了城市固废资源化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天津市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空间分析天津市餐饮垃圾产排特征,通过实地调研获得收运方式信息并归纳出4条处理技术路线,分别是高温发酵、焚烧发电、单独厌氧以及协同厌氧,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选取6种影响类型为评价指标对餐厨垃圾收运及处置一体化模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显示,4条技术路线均具有环境效益,净环境影响潜力由低到高分别是高温发酵路线(−0.030 8)、协同厌氧路线(−0.029 9)、单独厌氧路线(−0.024 5)、焚烧发电路线(−0.005 7)。敏感性分析表明,提高餐厨垃圾提油率,减少收运距离均能降低环境影响潜力,优化三相分离技术提高提油率是一种更加可行高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Methods for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products (LCA) are most often based on the general prevention principle, as opposed to the risk minimization principle. Here, the desirab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a combined approach are discussed, along with the conditions for elaboration in the framework of LCA methodology, and the consequences for LCA practice. A combined approach provides a separate assessment of above and below threshold pollution, offering the possibility to combat above threshold impacts with priority.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n fate, exposure, and effect modelling is identified to play a central ro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The collection of region-specific data turns out to be the most elaborate requiremen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in both methodology and practice. 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zation factors is provided. Along with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existing parameters, two newly introduced spatial parameters play a key role: the sensitivity factor and the threshold factor.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procedure is illustrated by an example of its application. Providing a reasonable data availability, the development of separate LCA characterization factors for the respective assessment of pollution levels above and below environmental threshold values seems to be a feasible task that may add to LCA credibility. 相似文献
16.
17.
模拟了车用工况下燃料电池发动机脉冲式排氢的特点,设计开发了一套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尾气净化系统,并以5 kW燃料电池的尾气排放为例,研究其净化效果。研究了电池阳极排放氢气缓冲前后尾气中氢气浓度的变化,以及不同空速条件下氢气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电堆阳极排放氢气经过缓冲处理后,尾气中氢气浓度趋于平稳,大部分工况下处在2%以下,达到了安全处理的要求;尾气中氢气的去除效果与空速密切相关。对自制的整体式催化剂而言,当空速低于20000 h^-1时,氢气的去除率能达到约95%,而当空速达到39270 h^-1时,氢气的去除率仅为10.9%。鉴于这一问题,提出通过采用尾排空气的分流手段调整催化燃烧反应器对空速的要求,以提高尾气中氢气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8.
化工废盐的资源化处理是化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固体废物的再生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化工废盐的热解脱碳-结晶分盐组合工艺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以期为化工废盐的资源化及碳减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为此,运用GaBi 10软件和CML 2001评价体系,构建了全生命周期评价框架,分析涵盖10项环境影响指标。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表明,单次工艺运行全球变暖潜势指标为1.76×102 kg (以CO2计),热解和蒸发结晶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总影响中占比为60%以上。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第1次蒸发结晶的电力消耗是决定生命周期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工艺流程优化,尤其是减少关键能耗阶段的耗电量,可实现环境污染和碳排放的有效降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热解脱碳-结晶分盐工艺是一种成熟、高效的技术路径,可有效促进废盐资源化,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对化工行业绿色转型及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确立了我国铅酸蓄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制 (EPR) 的实施路径。在危险废物管理框架下,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改变了废铅酸蓄电池的物质流过程,与之相关的资源环境效应变化也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以贵州省为例,基于实地调研和系统模拟,采用物质流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了废铅酸蓄电池的产生特征、物质流过程和碳减排效益。结果表明,在集中收集与跨区域转运制度实施前,83.3%的废铅酸蓄电池进入再生铅企业,16.7%流入非正规处理企业,回收处理1 t废铅酸蓄电池的碳减排效益为923.1 kgCO2eq。开展情景分析发现,相对于无政策驱动的基准情景,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优化情景均能提升废铅酸蓄电池进入正规回收处理企业的比例,且碳减排效益分别提高到994.44和953.53 kgCO2eq∙t−1。这表明,基于EPR政策驱动的系统情景具有环境正效应,可作为当前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系统完善和政策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市场占用率最高的2 MW双馈式风力发电机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核算其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碳足迹和总能量需求,分析风力发电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环境影响,识别其减碳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风力发电机生产阶段、运输阶段、运行阶段和废弃处理处置阶段的碳足迹(以CO2-eq计,下同)分别为1701 t、61 t、255 t和-325 t;各生命周期阶段的总能量需求分别为10413 GJ、701 GJ、1561.95 GJ和-1081 GJ.风力发电机的碳足迹和总能量需求主要来源于生产阶段,废弃处理处置阶段材料的回收利用有效的降低了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和总能量需求.生产阶段的碳足迹和总能量需求分别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和总能量需求的101%和90%;废弃处置阶段对碳足迹和总能量需求的贡献为-19%和-10%.每1kWh风力发电的碳足迹和总能量需求分别为20.7 g和0.14 MJ,风力发电机的能量回收期为0.79年.敏感性分析表明,风力发电机的质量和废弃处置阶段的金属回收率都是风力发电机总能量需求和碳足迹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