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43篇
  免费   1570篇
  国内免费   3823篇
安全科学   2647篇
废物处理   190篇
环保管理   3429篇
综合类   12629篇
基础理论   2435篇
环境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196篇
评价与监测   1345篇
社会与环境   2420篇
灾害及防治   1231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581篇
  2021年   694篇
  2020年   676篇
  2019年   621篇
  2018年   566篇
  2017年   745篇
  2016年   916篇
  2015年   1017篇
  2014年   960篇
  2013年   1248篇
  2012年   1572篇
  2011年   1707篇
  2010年   1238篇
  2009年   1241篇
  2008年   1026篇
  2007年   1521篇
  2006年   1582篇
  2005年   1267篇
  2004年   1023篇
  2003年   1102篇
  2002年   885篇
  2001年   730篇
  2000年   705篇
  1999年   643篇
  1998年   473篇
  1997年   388篇
  1996年   313篇
  1995年   295篇
  1994年   291篇
  1993年   249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6篇
  1973年   14篇
  197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Indices of abundance and reproduction rate are considered in some groups of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vertebrates from the zones of technogenic disasters. Upon a critical population decline caused by external destructive factors, such as emissions of acute ecotoxicants, the eco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are activated, which provide for restoration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size to the optimum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ith substances disturbing the reproductive function has the gravest consequences for animals. In this case, population size may remain fairly high, and, therefore, the effect of enhanced reproduction as a response to population decline does not take place, which eventually leads to a gradual but irreversible destruction of the population. Pathologies of reproduction should be used as a criterion for assessing the state of animals in the zones of technogenic disasters.Translated from Ekologiya, No. 1, 2005, pp. 32–38.Original Russian Text Copyright © 2005 by Shilova, Shatunovskii.  相似文献   
52.
New data on the composition of surface assemblages of plant macroremains from soil and swamp samples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e study of geomorphologically different localiti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Nizhnyaya Tunguska River. The results of paleocarpological analysis of forest soil sections supported by relevant palynolog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are presented. Natural changes of the forest cover over the past 2400 years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leoclimate during each stage are described.Translated from Ekologiya, No. 1, 2005, pp. 3–10.Original Russian Text Copyright © 2005 by Koshkarova, Koshkarov.  相似文献   
53.
54.
区域排污权交易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分析了排污权交易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区域污染权交易比传统的排污权交易意义更大,并提出排污权交易地区交叉补贴的设想:将发达地区的排污权交易所得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以解决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乏力以及对发达地区的二次污染和发达地区环境容量资源短缺问题。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假设下,通过建立不同地区排污权交易模型以确定排污权交易总量及其交易价格以及交易所获净增纯收益等。太湖流域由于经济最为发达,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是目前我国最适宜率先进行区域排污权交易试点的地区。通过假定太湖流域无锡和常州两市进行排污权交易,并利用两市1991—2000年的环境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区域排污权交易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而且也是协调环境区域矛盾的重要手段。因此,不同地区间进行排污权交易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在太湖流域等经济发达地区收效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55.
湘南地区杂柑天草高接换冠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草杂柑的高接换冠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注意选择母树并适当修剪;合理采穗和保湿;科学嫁接;嫁接后精心管理.  相似文献   
56.
关中地区飑线天气的预测及灾害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廷标  张汝鹤 《灾害学》1996,11(2):57-61
对1961~1990年发生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的飑线天气及其灾害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天气形势背景方面对飑线的发生发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同时就飑线的预测和防灾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7.
论土地持续利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在世界上有两种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重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以发展为前提,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土地持续利用的思想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的。我国要保证土地持续利用,满足未来对食粮和建设的需求,应建立起同土地持续利用相适应的土地持续利用制度和土地持续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58.
基于OMI数据的东南沿海大气臭氧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臭氧监测仪(OMI)卫星反演数据,对2005—2018年东南沿海5省区域大气臭氧柱浓度数据进行提取及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在时间变化上,14年间,该区域大气臭氧柱浓度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5—2013年臭氧柱浓度持续升高,最高值为324.52 DU,高值区不断向南部区域扩大;2013—2018年臭氧柱浓度呈下降趋势,最低值为228.27 DU,但在2017、2018年略有上升.②在空间分布上,臭氧柱浓度自北向南逐渐降低,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江苏及浙江省北部;低值区集中于福建省南部及广东省大部分地区.③在季节变化上,大体呈现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高值区在春夏季交替出现,秋季略高于冬季,但差异不明显.④稳定性分析表明:研究区臭氧柱浓度整体呈现中部分散、南北部集聚、差异较显著的分布格局.⑤自然因素中,风向、气温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降水)及华南地区的台风和暴雨也起到显著作用.⑥人文因素中,臭氧柱浓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生产总值及机动车保有量均表现出正相关,其中,臭氧柱浓度与第二产业的相关度最高.另外,臭氧柱浓度与NO_x排放量表现出显著相关性.VOC_s对臭氧柱浓度的影响中,工业源是主控因素,交通源和居民源次之,电厂源对臭氧柱浓度的影响最弱.这进一步说明臭氧浓度的变化受到了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但气温、NO_x及VOC_s的排放是臭氧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9.
长江经济带突发水污染风险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经济带突发水污染事件频发,对区域人群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严峻挑战.环境风险分区是环境风险管理的基础和有效工具.本研究以2015年为基准年,基于环境统计数据、DEM数据、水质监测断面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综合考虑了水系流向、水系级别及水质等因素,以1 km×1 km的网格为基本单元,对长江经济带开展突发水污染风险分区.结果表明:①高风险区面积为3348.9 k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0.16%;较高风险区面积为26030.7 km~2,占比1.27%;中风险区面积为97971.1 km~2,占比4.79%;低风险区面积为1916838.7 km~2,占比93.77%;②从沿长江干流两岸分布来看,高风险区面积沿长江上游至下游呈逐渐增加趋势,主要集中分布在重庆市中部、湖北省东部、安徽省东部、江苏省中西部、浙江省北部、上海市西部等地;③从沿长江主要支流两岸分布来看,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嘉陵江南段、乌江南段、汉水东段、湘江北段、赣江北段等.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不同空间划分方式下袁河流域景观结构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启渝  王鹏  舒旺  张华  丁明军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2):4325-4337
近年来景观结构的水文效应受到关注,研究不同空间划分方式下景观结构对河流营养盐、重金属变化的影响机制对于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于2018年7月和2019年1月在袁河干流及支流38个采样点采集水样,测定水体营养盐类污染指标(DO、NO3--N、NH4+-N、TP和DOC浓度)和重金属类污染指标(Cr、Mn、Fe、Cu、Zn、As、Cd和Pb浓度).基于前向变量选择、冗余分析等方法,筛选景观结构指标,量化其在不同尺度下对水体营养盐、重金属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农田、斑块密度(PD)、斑块聚集指数(COHESION)及散布与并列指数(IJI)是影响水体营养盐变化的主要指标.林地、建设用地(Res)、平均最近邻体距离(ENN_MN)和最大斑块指数(LPI)的组合是影响重金属变化的主要指标.②在河岸缓冲带与圆形缓冲区划分方式下,景观结构均在100 m尺度对营养盐变化解释能力最强,平均解释率分别为31.5%、24.3%,均在1000 m尺度对重金属变化解释能力最强,平均解释率分别为32.0%、42.6%.③100 m河岸缓冲带和子流域尺度分别是景观结构影响水体营养盐、重金属变化的最佳空间尺度,平均解释率分别为31.5%、42.8%.以上结果表明,针对水体不同的污染类型,采用对应的划分方式及缓冲尺度有助于提高定量分析精度,为流域水环境保护、景观优化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