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36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10篇
综合类   169篇
基础理论   132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89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1.
从劳动保护科学概念入手,介绍了"安全技术与工程学"学科、专业的诞生过程,较详实地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安全科学学科初创的始末.从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成立与安全工程试办专业的确立到安全科学学科概念及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结构模型的提出,见证了从理论探索到实践认识提高与应用的过程.安全科学学科创建时期是我国安全科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912.
针对机电类特种设备的特点和安全科技现状,提出了构建特种机电设备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架构。根据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安全形势,以全面提升特种机电设备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的能力,保障特种机电设备安全为目的,探讨特种机电设备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研究分析由检验检测技术平台、风险评估技术平台、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应急救援技术平台、科技应用服务平台5个支撑平台构成的支撑体系的建设主体和建议。  相似文献   
913.
为研究影响驾驶人风险行为的内在机制,基于知信行(KAP)理论,引入个性特质变量,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驾驶人风险行为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探索性因素分析及验证性因素分析,探讨驾驶人风险认知、风险态度及人格特质对驾驶人风险行为的影响,构建驾驶人风险行为模型。结果表明:风险认知、风险态度对风险行为显著正相关,感觉寻求人格特质能直接影响驾驶人的风险行为,也能通过风险认知和风险态度的中介作用对风险行为产生影响。校正驾驶人对风险的认知与态度能够干预并改变驾驶人的风险行为。  相似文献   
914.
安全科学原理及其结构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安全科学学的高度和大安全的视角,论述5类安全现象、安全规律和安全科学及其对应关系。提出了由安全生命科学原理、安全自然科学原理、安全技术科学原理、安全社会科学原理和安全系统科学原理5大一级安全科学原理和25条二级安全科学原理组成的安全科学原理体系。分别构建了安全科学原理的"人形"结构和"轮形"结构。阐述各级安全科学原理在"人形"结构和"轮形"结构中的地位、联系、协同、促进与发展作用。研究结果得出了大安全背景下的一个安全科学原理新体系。  相似文献   
915.
金属和氧化物纳米颗粒对细菌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纳米颗粒的组分、尺寸、形状和表面电荷等性质与毒性的关系,介绍了纳米颗粒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毒性差异,指出了分散介质、暴露方式等毒性试验条件对纳米颗粒细菌毒性的影响,讨论了纳米颗粒对细菌毒性的可能机制,如氧化损伤、破坏细胞壁、作用于蛋白和核酸以及释放出金属离子等。针对目前纳米毒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提出了建立纳米材料的毒性评价方法,加强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开展对毒性机制的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916.
采用微波Sol-Gel法在石英表面制备了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X衍射分析表征了TiO2溶胶的变化过程及锐钛型TiO2的生成。以活性艳红X-3B为模拟污染物进行光催化降解,探讨了微波功率、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微波Sol-Gel法制备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由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400W,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2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TiO2催化剂对活性艳红X-3B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反应30 min的脱色率达93%,TOC去除率为55%。采用中空纤维膜三相液相微萃取-毛细管电泳(HF-LLLME-CE)联用技术对降解生成的小分子有机物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917.
为了评估双(叔丁过氧基)二异丙苯(BIPB)的热危害,对其热分解过程进行多速率的动态扫描C80热分析,用几种简单的热危害评估方法分析其热危害。然后应用模式法、无模式法(Friedman微分等转化率法)分别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得到分解动力学数据,并用ASTM E 698法得到活化能数据,同时用C80、ARC和DSC的试验数据验证分解动力学数据的可靠性。最后利用无模式法的分解动力学数据进行BIPB绝热条件下和非绝热的2m3球形容器中的失控反应模拟,得到类似工艺条件下BIPB的安全控制温度。  相似文献   
918.
《安全管理学》是我国安全学科教学方案中的一门重点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教学中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没有专业和工作背景的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理论和内容。在综述案例教学法内涵及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全管理学》课程的实践特性及课程内容设置问题,提出安全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基础,提出了安全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并结合教学实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19.
为完善安全系统学理论体系,立足于理论思辨层面,基于韧性科学和安全系统学,提出安全韧性的定义,并解析其内涵,论述其研究意义。基于此,从3个维度构建系统安全韧性塑造体系的概念模型,并对其进行扼要阐释;深入剖析系统安全韧性塑造体系的作用机理,并构建其作用模型。基于系统安全韧性曲线,构建系统安全韧性评估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系统安全韧性曲线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安全系统学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系统安全韧性是安全系统学和韧性科学交叉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范式。  相似文献   
920.
Conservation Planning as a Transdisciplinary Proces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Despite substantial growth in the field of conservation planning, the speed and success with which conservation plans are converted into conservation action remains limited. This gap between science and action extends beyond conservation planning into many other applied sciences and has been linked to complexity of current societal problems, compartmentalization of knowledge and management sectors, and limited collaboration between scientists and decision makers. Transdisciplinary approaches have been proposed as a possible way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and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science and action. These approaches move beyond the bridging of disciplines to an approach in which science becomes a social process resolving problems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and mutual learning of stakeholders. We explored the principles of transdisciplinarity, in light of our experiences as conservation‐planning researchers working in South Africa, to better understand what is required to make conservation planning transdisciplinary and therefore more effective. Using the transdisciplinary hierarchy of knowledge (empirical, pragmatic, normative, and purposive), we found that conservation planning has succeeded in integrating many empirical disciplines into the pragmatic stakeholder‐engaged process of strategy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Nevertheless, challenges remain in engagement of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in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context of implementation. Farther up this knowledge hierarchy, at the normative and purposive levels, we found that a lack of integrated land‐use planning and policies (normative) and the dominant effect of national values (purposive) that prioritiz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limit the effectiveness and relevance of conservation plans. The transdisciplinary hierarchy of knowledge highlighted that we need to move beyond bridging the empirical and pragmatic disciplines into the complex normative world of laws, policies, and planning and become engaged in the purposive processes of decision making, behavior change, and value transfer. Although there are indications of progress in this direction, working at the normative and purposive levels requires time, leadership, resources, skills that are absent in conservation training and practice, and new forms of recognition in systems of scientific reward and fun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