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94篇
综合类   85篇
基础理论   3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21.
Yasuo Takao 《Local Environment》2016,21(9):1100-1117
The aim of the present article is to examine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duction and u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xpert citizens” who can facilitate and mediate between expert knowledge and lay people. The study of expert citizens is largely unexplored in Japan's environmental policy. As uncertainty, inherent in the complexit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creases, there are calls for refashioning expert knowledge into a more citizen–expert interactive governance. In the USA, the way that lay people can participate in scientific knowledge application and policy-making is organised through grassroots and national environmental organisations, such as the Nation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 In Japan, such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that build networks of interaction with scientific experts, policy-makers, interest groups and the media, have yet to emerge on a wider scale. Nonetheless, voluntary citizens individually or collectively have developed their expertise over many years and have begun to play an intermediary role at the local level. This article will analyse the potential roles of expert citizens by conducting the case studies of two Japanese localities, Shiki and Joyo cities.  相似文献   
122.
建设生态示范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生态示范区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指导思想和建设的最高目标,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经济社会形式。文章论述了生态示范区的内涵、建设意义、基本模式及其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23.
扈畅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10):112-114
科技论文的文摘是关系到论文能否被录用、发表及检索的重要因素。文章从文体的角度论述科技文摘的写作与翻译方法及注意问题,指出科技论文摘要应与国际惯例接轨,注意文体的严谨、准确、明了和科学性等问题;并为科技论文文摘撰写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4.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以来,为发挥好科技支撑作用,国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关于资源、生态和环境等领域的科技计划,有效支撑了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决策支持等方面的科技需求。本文在梳理过去十年国际及发达国家生态环境领域科技研发布局情况,以及我国相关领域科技研发计划和推进情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的主要研发内容及取得的阶段进展,并基于现状与期望分析,辨识有关领域科技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提出关于下一步科技发展方向的建议,以期为党的二十大之后科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5.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作用,能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因此,要从企业、产业、区域层面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确保循环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2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人-资源-环境和谐共生的原则,从地学角度对武汉城市圈地质环境的优势利用与脆弱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127.
国家战略背景下旅游资源的理论内涵与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旅游资源研究提出了新的现实需求和科学问题。从新战略、新需求、新技术、新方法、新动力等方面,诠释了国家战略背景下旅游资源科学新的时代特征。强调应扎根于国家战略和旅游发展的重大需求,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综合运用新的理论思维和技术方法,推动旅游资源研究转型和创新发展。提出新时代的旅游资源研究应借鉴和融合相关理论,从资源本底、资源利用、空间格局和系统协同层面,建立旅游资源的基础理论,并将旅游吸引物理论和旅游人地关系理论作为理论核心。从旅游资源要素维度、空间维度和开发维度,构建了“三维一体”的旅游资源研究框架,重点围绕生态文明战略、文化强国战略、国土空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创新驱动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和区域发展等国家战略,凝练相关科学问题,深入开展旅游资源研究的本土实践和学术探索,推动旅游资源理论与应用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的旅游资源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8.
笔者结合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的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做好环保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做好有关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9.
杨华雷  韩永和  李建丰 《环境科技》2006,19(Z2):158-159
中国目前还没有危险化学品废物销毁装置的通风设计范例,文章在参考美国标准和中日两国关于日遗化武销毁设施磋商初步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危险化学品废物销毁设施通风的设计思路及污染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30.
本文对太湖苏州三山岛旅游区的区位、自然景观、文化内函和科学潜能作了初步评论.同时提出三山岛旅游业应瞄准国际旅游业趋势、四大热点,以高的起点将可持续性旅游作为三山岛立足之本,建议开展从旅游学研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三山岛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