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3篇 |
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8篇 |
废物处理 | 3篇 |
环保管理 | 102篇 |
综合类 | 90篇 |
基础理论 | 30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9篇 |
评价与监测 | 7篇 |
社会与环境 | 30篇 |
灾害及防治 | 1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该文分析了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变化,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的资助管理模式和其在推动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就所资助活动中的典型事例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提出: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发挥部门优势作好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强科学和教育的结合,共同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善青少年科技竞赛类项目;根据学科特点,分别地域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注重学科交叉,发挥政府部门引导作用;关注国家重大问题和前沿科学进展,有重点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顺应人才成长的内在客观规律,作好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衔接. 相似文献
242.
用科学的发展观引领中国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金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5):81-85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乡二元体制将会给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带来巨大的挑战;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圈在今后中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低城市化率引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深层次矛盾。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已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加快我强的城市化进程必须抛弃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用科学的发展观加以引领。城市发展甍兼顾中国冒情,坚持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之路;要统筹处理经济增长、人口增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43.
循环经济学:学科特征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比较分析有关循环经济学研究内容相关论述的基础上.从“自然-人类社会-空间”三维系统的角度,提出循环经济学的内涵.认为循环经济学是以缓解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为目标,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物质流、能源流的运行机理、方式、技术、效率、机制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并且从人地关系系统分解角度.分别界定了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与循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认为循环经济学是以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而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所涉及的只是人地关系中的子系统。据此,还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我国循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发展趋势。研究视角主要包括技术流程分析、深层生态分析和模式分析;今后的研究趋势则主要在于寻求理论创新、加强对循环经济模式的经济学分析,加强对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期分析、加强对于循环经济运行的多角度分析和加强循环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对比与借鉴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包括理论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在内的循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244.
袁佳双张永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32(9):47-52
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离不开气候变化科学认知的进步。随着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相继宣布其碳中和目标,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正经历着从科学探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到低碳转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系统变革。文章通过追溯全球气候治理的历史演进和碳中和的科学基础,指出气候变化科学进步在量化温室效应、明确当前气候变化归因和估算碳排放空间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促使气候治理由定性描述逐渐转化为定量目标,同时确定了通过碳中和来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路径。文章通过系统分析中国气候变化科学现状,指出尽管中国科研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重大研究成果不足,研究领域分布严重不均衡、影响面窄,不足以有效服务国家气候变化内政外交等。中国碳中和之路任重道远,急需科技支撑助力。文章最后提出应围绕实现碳中和目标,优化完善中国气候变化科学建设,建立气候变化科学的“1+N”发展体系,引导研究与发展需求相结合;建立对应人才体系,在国际气候治理中积极有效地发挥中国智慧,助力中国碳中和的实现。 相似文献
245.
246.
247.
In interior western North America, many riparian forests dominated by cottonwood and willow are failing to reproduce downstream
of dams.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establishment is now prevented by absence of the bare, moist substrate formerly provided
by floods and channel movement. Along Boulder Creek, a dammed stream in the Colorado plains, we tested the effects of disturbance
(sod removal), irrigation, and addition of se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seedings of plains cottonwood (Populus deltoides subsp.monilifera) and peachleaf willow (Salix amygdaloides). In unirrigated, undisturbed plots, mean cottonwood density was 0.03 seedlings/m2. Irrigation or disturbance alone produced mean cottonwood densities of 0.39 and 0.75 seedlings/m2. Plots that were both irrigated and disturbed produced a mean cottonwood density of 10.3 seedlings/m2. The effects of irrigation and disturbance on cottonwood establishment were significant (P<0.005); added seed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P=0.78). The few cottonwood seedlings in unirrigated plots were in low positions susceptible to scour by future moderate flows.
We conclude that cottonwood establishment along Boulder Creek is limited by the scarcity of bare, moist sites safe from future
scour. Establishment of peachleaf willow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only by disturbance; daily sprinkler irrigation did not
provide sufficient moisture to increase survival of this specie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restoring plains
cottonwood forests using natural seedfall, even where only widely scattered adult trees are present. Because use of natural
seedfall conserves the genetic makeup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this method may be preferable to the use of imported cuttings. 相似文献
248.
孙小锋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6):11-14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排污单位隐瞒实情、偷排暗排、推卸责任、逃避监管等不诚实不守信的行为时有发生,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对其自身的生存发展也极为不利,建立排污单位环保诚信机制实为当务之急。排污单位环保诚信内容包括诚信排污、诚信自律、诚信整改和诚信担当等多个方面,主要通过经济、技术、舆论、公权、公众支持等综合措施合力促进和保障排污单位环保诚信机制的建立,以提高排污单位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49.
自有大气层以来就有温室效应。工业革命以来,大量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使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海平面上升和气温上升。人类对这一过程的认识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综述了到目前为止对这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结论,指出在控制温室效应和全球变化的问题上,最困难也是最基本的难题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相似文献
250.
为了从量子心理角度理解安全问题,同时为安全科学研究探索新的方向,文章从量子理论出发,借鉴量子心理的基本理论,刍议量子心理的概念、关系和对安全科学研究的启示。首先,简述量子概念及量子心理的必要性,综述量子独有的与安全相关的4种现象,证实了人类具有的量子化心理模式。其次,分析了4种量子现象的安全关联性和对人类具有的基本内涵,为安全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基础。最后,提出了量子心理对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和安全行为三种决定性因素的启示作用,同时对量子心理的形成进行简述。从学科构建的必要性、理论创新的角度和安全管理实践的角度阐述了量子安全学的构建意义。结果表明量子心理对安全科学研究及安全活动提供了全新的策略,并为构建量子安全学和丰富安全基础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