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39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81篇
综合类   446篇
基础理论   182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22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31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文章通过对大兴安岭岭南农业开发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分析,阐述了岭南农业开发区建设有机食品基地的优势条件、建设原则及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并就如何建设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2.
Before 1970s the Second Songhua River and Ji Canal of China had been polluted seriously by mercury. During peak pollution period, mercury levels in water, sediment and fish body of these rivers were close to or even higher than that of famous Minamata Bay of Japan. Some residents who live near to the polluted rivers were affected and the methyl mercury values in their blood, hair and urine were higher than normal people obviously . Since the fish had decreased even vanished in these rivers, so the food chain that transfers mercury to human also was out off almostly. However, nervous symptoms of Minamata disease were discovered among fisherman who had eaten more fishes. This report relates the stories about the mercury pollution of the Second Songhua River and Ji Canal.  相似文献   
993.
我国西双版纳雾资源及其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给出了西双版纳雾的类型特征、时空分布,描述了山区辐射雾和逆温暖带形成的机制、规律,及对某些气候要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山区雾及逆温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994.
中国水土资源态势与可持续食物安全   总被引:60,自引:8,他引:60  
21世纪前期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推进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走向国际贸易一体化和进入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人口持续增长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贸易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国内体制和制度的转型,使中国人地矛盾更趋尖锐、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这无疑对中国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和农产品的供需平衡产生巨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中国食物安全。论文重点分析了我国水土资源态势及其对可持续食物安全的影响,指出水土资源总量短缺及其空间上的不匹配状况将直接影响着中国可持续食物安全,到2030年中国粮食缺口可能在760×108kg左右;实现中国可持续食物安全应立足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点选择产业化、生态化、国际化和地区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与模式,并须在优化制度环境、完善保障体系和突破结构制约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995.
川西山地生态旅游开发及其持续发展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考察了国外有代表性山地国家生态旅游的开发经验,归纳了川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其特点,首次提出了川西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及其相应的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措施,为四川西部山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用食物供给量与生产量分别表示食物的可及性与自给率,其差值可表示食物贸易量,以人均每天卡路里为单位进行的折算可以更好地反映膳食营养的变化。从食物贸易视角分析了28年来食物供需平衡状况,结果表明:(1)1986—2013年,全球食物贸易量增加1.5倍;食物总产量增加0.75倍,贸易量在总产量中的比例增加约8个百分点,相当于7.9×108 t食物进入国际市场,这成为改善膳食结构的重要因素。(2)28年来,食物可及性与自给率呈上升趋势,全球绝大部分人口已经达到最低2200 kal的营养标准。(3)食物可及性、自给率、贸易量均存在地域差异,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国家是低值地区。(4)总体来看,全球人均每天热量与蛋白质供给量增加。低收入国家增速最快,中等收入国家增速次之,高收入国家增速最慢。但非洲、东南亚等地的一些欠发达国家仍未达到最低的营养标准,全球仍有一部分人处于营养不良状态。  相似文献   
997.
以红树林生态开发方式多样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肯尼亚、美国、澳大利亚和巴西,及中国的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福建省、浙江省、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为例,总结了国内外红树林生态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红树林现有的生态开发方式主要包括生态养殖、植物利用、生态旅游、自然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且存在地域差异.国内红树林生态开发存在保护与开发利用失衡、生态开发模式简单、生态开发经济效益低下、规划管理和相关政策滞后、区域合作不足的问题.提出对策:①协调发展,缓解保护与开发的矛盾;②因地制宜,推进多元化生态开发;③科学评估,提升生态开发经济效益;④完善相关政策和规划,推动区域合作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98.
以除油后的实际餐厨废水为原料,在高温(50±1)℃条件下利用浸没式纤维膜生物反应器(AnMBR)进行连续厌氧消化试验,以水力停留时间(HRT)20d启动,HRT 15d运行,直到发生膜污染,试验共进行了50d.研究了反应器启动和运行期间的发酵特性和膜过滤性能.研究表明,反应器30d完成了启动,在HRT 15d条件下,甲烷产量达到578L/kgVSin,COD和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均达到94%以上,膜出水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为(103±77) mg/L,其中乙酸浓度为(98±28) mg/L.系统pH 8.26,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膜通量设定为9L/(m2·h),运行30d后发生了明显的膜污染,伴随着反应器内挥发性悬浮固体(VSS)浓度由8.1g/L逐渐增加到18/L.在处理高浓度餐厨废水时,AnMBR可以短时间启动且在8.5kgCOD/(m3·d)的高负荷条件下稳定运行,反应器中污泥浓度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增加导致膜过滤性能下降是导致膜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AnMBR)进行剩余污泥与餐厨垃圾的共消化,研究其有机物的去除特性、产气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等运行性能.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过程中有机负荷(organic loading rate,OLR,以VS计)稳定在0.59~0.64 kg·(m~3·d)~(-1),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s,VS)降解率由单消化17.5%上升至共消化40%,COD截留率为95.3%.消化液含固率提高了3.9倍,最终CH_4体积分数稳定在60%,CH_4产量(以COD_(added)计)为78.7 mL·g~(-1).跨膜压差(transmembrane pressure,TMP)和平均Flux分别维持在-3.1~-2.7 kPa和0.106 L·(m~2·h)~(-1),膜污染较轻.16S rRNA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AnMBR内部厌氧消化细菌主要是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和Cloacimonetes(阴沟单胞菌门),产甲烷菌中的优势菌科为Methanobacterium(甲烷杆菌科),优势菌属为Methanosaeta(甲烷鬃毛菌属)和Methanolinea(甲烷绳菌属).这将为AnMBR处理污泥及其它高含固率废物流的稳定性和运行性能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参考依据,进而为生物质资源化和能源危机提供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食物消费是居民消费的最基本内容。论文基于分层抽样,通过近1个月实地入户3 d跟踪调研称重获得粮食主产区山东省207户农村家庭食物消费的一手数据,定量分析现阶段我国典型区域农村家庭的食物消费结构与特征,并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及不同家庭规模下居民食物消费的特征。结果表明:1)蔬菜在山东农村居民家庭食物消费中占据最高比重(41.0%),粮食消费中以面粉及制品为主(59.0%),肉类消费以猪肉为主(71.9%)。2)三个案例地中,济南地区较德州和潍坊地区在酒水、食用油和调味品等非粮食食物上的消费量较高,而对粮食的消费量较低;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在蔬菜、面粉等粮食、调味品和食用油上的消费比经济水平低的家庭要少,而在肉类、水果、水产类和奶类上较多;人口规模较小的家庭比规模较大的家庭的人均食物消费量大。3)通过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食物摄入量数据比较发现,山东农村地区居民油和盐的消费量略高,对奶及奶制品、水产品、蛋类和水果的消费明显不足。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改善农村地区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提高营养水平是改善农村地区生活水平最基本而迫切的工作。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食物消费需求基础数据的准确获取提供了参考,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