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91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71.
为探究生物膜处理系统对纳米ZnO的耐受性能,构建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开展纳米ZnO对生物膜的胁迫试验.计算纳米ZnO在生物膜中的累积量,研究其对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性能影响,判定SBBR对纳米ZnO的耐受阈值.通过测定生物量、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结构变化,分析微生物群落对纳米ZnO的响应.结果表明:低浓度(1~10mg/L)纳米ZnO对COD、NH4+-N、溶解性磷(SOP)去除无显著影响,但5mg/L纳米ZnO对微生物代谢速率和生物活性产生促进作用.纳米ZnO浓度逐增至50mg/L,对生物量、微生物活性抑制作用增强,COD、NH4+-N、SOP去除率分别下降26.45%、57.83%和43.50%.纳米ZnO的胁迫对SBBR中COD去除性能影响最小,对NH4+-N影响较大.COD所指示SBBR的纳米ZnO耐受阈值为911.49mg,而NH4+-N、SOP所指示的耐受阈值为579.83mg.纳米ZnO的胁迫降低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改变了群落结构组成,Proteobacteria和Chlorofiexi相对丰度由21.09%和7.03%分别降至8.00%和2.60%,致使NH4+-N去除受到显著抑制;Patescibacteria丰度由9.33%突增至56.64%,为有机物的去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污染物去除性能及微生物活性表明,SBBR生物膜系统对纳米ZnO的耐受性强于活性污泥法.  相似文献   
172.
砷污染生境下挺水植物香蒲对砷的积累与迁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典型湿地挺水植物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不同生长阶段对As(砷)污染生境中As累积与迁移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方式,通过外源添加Na2HAsO4·7H2O设置不同的As污染生境,w[As(V)]分别为0、50、100、150、200、400 mg/kg,探析As胁迫下不同物候期(幼苗期、花果期、枯黄期)香蒲的生长发育、As累积特征及对土壤中As的提取迁移效果.结果表明:①As对挺水植物香蒲的生长产生低促高抑的作用,在w[As(Ⅴ)]为100~150 mg/kg处理下香蒲的生长状态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在w[As(Ⅴ)]为400 mg/kg污染生境下,香蒲的生长存在受害症状,但仍可完成整个生命期.不同生长阶段香蒲对As的耐受性特征存在差异,随着生育期的延长,植株对As污染反应的敏感性下降,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其中花果期最为突出,在w[As(Ⅴ)]为100 mg/kg时耐性指数最大,比0 mg/kg处理增加了54.0%.②香蒲不同部位对As的积累特征均反映出剂量依赖效应,在幼苗期、花果期和枯黄期香蒲地上部w(As)均低于地下部,转运系数均小于1;但不同生长阶段植株富集转运水平差别较大,以花果期为最高,幼苗期次之,伴随"稀释"效应的产生,枯黄期最低.③在As污染生境下,香蒲对土壤中As的去除作用大于固定作用,其迁移效果表现为花果期>枯黄期>幼苗期,在花果期进行刈割可使其发挥最佳修复效果.研究显示,挺水植物香蒲对As具有较强的耐性,并且对As的积累与迁移在不同物候期存在差异,因此,其可作为修复As污染河湖湿地土壤的推荐性植物加以深入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173.
菌根真菌重金属耐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保冬  孙玉青  张莘  伍松林 《环境科学》2015,36(3):1123-1132
菌根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能与大多数陆地植物形成共生体,菌根共生体系对于植物适应各种逆境胁迫具有重要意义.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通常也能发现菌根真菌,某些菌根真菌对重金属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在污染土壤修复方面显示出应用潜力.本文从生境选择、生理适应、功能基因表达调控等层面综述了菌根真菌重金属耐性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推进相关机制研究及菌根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4.
蓖麻对镉的耐性、积累及与镉亚细胞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以淄蓖麻3号为供试材料,通过营养液栽培实验,研究了不同Cd浓度(0、10、25、50、100、200、400μmol·L-1)对蓖麻生理特性、镉积累和亚细胞分布特征的影响,揭示镉细胞分布特征对镉耐性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处理对蓖麻叶片丙二醛含量影响不显著,叶绿素含量则对镉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可作为蓖麻镉耐性的评价指标.随着营养液镉含量的增加,蓖麻根、茎、叶镉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各器官镉含量呈现出根茎叶的分配特征,根系对镉具有较强的积累能力和滞留作用.镉在蓖麻根系和叶片各亚细胞组分的含量均为可溶组分细胞壁细胞器,随着镉胁迫的增加,蓖麻根系细胞壁中镉的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可见液泡区隔化和细胞壁固持是蓖麻应对镉胁迫的重要耐性机制.镉在蓖麻体内的茎-叶转移系数为0.35~0.62,而根-茎转移系数仅为0.02~0.11,可见镉从根系向茎的转移能力较弱是降低蓖麻地上部镉富集的重要原因.统计分析表明,蓖麻根系镉的亚细胞分布特征对镉从根向茎的迁移转化能力有显著影响.根-茎转移系数随着根系细胞壁和细胞器镉分配比例的增加而递减,随可溶组分镉分配比例的增加而递增.  相似文献   
175.
刘凯 《装备环境工程》2014,11(5):114-118
目的基于实测数据来分析和研究空空导弹自由飞振动环境,讨论并建议空空导弹自由飞振动试验条件制定方法。方法针对空空导弹振动数据的特殊性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实测数据处理得到空空导弹每个区域的振动响应谱,通过地面试验和动力学仿真分析修订得出地面试验谱。结论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空空导弹自由飞振动试验条件,必须基于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建立在适当的振动实施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6.
EDTA和BR对黑麦草铅积累与耐性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与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BR)单施或配施对Pb胁迫条件下黑麦草生长、生理特性及铅富集与转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0.05~0.1 mg·L~(-1)的BR提高了黑麦草地上部Pb含量与积累量、植株干重、叶绿素a、叶绿素b、酸溶性巯基(SH)和络合素(PCs)含量.单施2.5 mmol·kg-1EDTA对黑麦草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植株Pb含量和积累量;EDTA与BR配施处理中,随着BR浓度的升高,地上部Pb含量与积累量、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随之提高,生物量则没有显著变化;叶面喷施0.1 mg·L~(-1)的BR配合根施2.5 mmol·kg~(-1)的EDTA,可使地上部Pb积累量提高8.79倍.BR单施在提高Pb积累的同时,通过提高SH和PCs含量来提高其对Pb的耐性;BR与EDTA配施处理则在进一步提高黑麦草对Pb的富集与转移能力的同时,通过提高As A含量来提高其对Pb胁迫的耐性.  相似文献   
177.
11种广义景天属植物对Cd的耐性和积累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修复是生态修复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超富集和耐性植物的选育是其中的关键.对‘胭脂红’景天、勘察加景天、费菜、垂盆草、佛甲草、反曲景天、六棱景天、苔景天、东南景天、‘红毯’景天、八宝11种广义景天属植物进行为期3个月的0、25、50、100、200、400 mg·kg~(-1)不同浓度Cd污染的土壤盆栽实验,以初步研究其对Cd的耐性和积累特性.研究发现,反曲景天、垂盆草、勘察加景天、六棱景天在所有处理下,地上部干重没有显著变化,耐性指数皆大于0.5,死亡率极低,耐性很强.在200和400 mg·kg~(-1)Cd处理下,分别有6种和9种植物的地上部Cd含量超过100 mg·kg~(-1),最大值为‘胭脂红’景天在400 mg·kg~(-1)处理下达到的749.72 mg·kg~(-1).地上部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在未施加Cd的情况下达到最大值,最大值均为费菜,其值分别是13.51和9.19.  相似文献   
178.
黑麦草和牵牛花对铬耐受能力和积累效果的指标表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土壤中重金属铬(Cr)污染严重,有效筛选植物修复资源迫在眉睫.本文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Cr(Ⅲ)和Cr(Ⅵ)胁迫下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牵牛花(Pharibitis purpurea(L.)Voigt)的生长、生理及Cr积累等指标,探究了两种植物对Cr耐受能力及积累效果.结果表明,生长指标能直观反映出Cr胁迫下植物的受害程度.低浓度Cr(Ⅲ)(250 mg·kg-1)促进植物生长,株高、根长和生物量显著升高(P0.05),而所有浓度Cr(Ⅵ)(≥25 mg·kg-1)均损害植物生长,且植物根长对Cr毒害更为敏感.植物生理指标既表征了Cr对植物的毒害程度,又可反映植物对Cr的耐受能力.Cr胁迫下,植物根系活力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对植物生理损害的表征具有代表性;而脯氨酸含量升高,既表征了植物的受害程度又提高了植物体内渗透平衡;SOD、POD活性升高,则增强了植物的抗氧化应激水平.Cr积累指标是筛选Cr积累植物的主要指标.黑麦草和牵牛花对Cr(Ⅵ)积累浓度大于Cr(Ⅲ),两种植物根部Cr(Ⅵ)积累浓度最高分别可达957.4 mg·kg-1和743.3 mg·kg-1,地上部最高可达394.7 mg·kg-1和340.4 mg·kg-1;黑麦草根部富集能力优于牵牛花,最大富集系数可达15.55,但牵牛花对Cr的转运能力较好.通过指标表征综合说明黑麦草和牵牛花可作为Cr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179.
Lead tolerance in Penaeus indicus post-larvae (PL) was studied in relation to the water variables: salinity, temperature and pH. the LC50 for 96 hrs was 7.22 ppm at ambient conditions of salinity (20%o), temperature (29°C) and pH (7.2). the post-larvae were found to be sensitive to salinity variations with a significant (P < 0.05) low LC50 values at lower (2%o) and higher (29%o) ranges. Though a decrease in LC50 value was observed both at higher (45°C) and lower (10°C) temperatures, it was significantly (P < 0.05) low only at higher temperature indicating more toxicity. the LC50 values also showed a significant (P < 0.05) decrease in acidic (pH 2.8) and alkaline (pH 11.0) conditions. the data indicate that lead toxicity increases in the PL of P. indicus with variations in the water variables.  相似文献   
180.
The metal tolerance and metabolic changes in Boehmeria nivea colonized in mining areas are not well known. A hydroponic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antimony (Sb)+arsenic (As) in following combinations (control (no metal), 20+0, 10+10, 40+0, 20+20, and 40+40 mg/L) on phytotoxicity, metal tolerance index (MTI),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 B. nivea. This constitutes an initial investigation of metal tolerance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 Sb and Sb+As contaminated B. nivea. The high Sb+As 40+40 mg/L produced significant phytotoxicity and MTI in the plant. Progressive higher Sb and Sb+As levels resulted in decreas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of B. nivea. Exposure to intermediate and high Sb+As levels induced damage in the photosynthesis apparatus of the pl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