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71.
耕地对农民的效用考察及耕地功能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湖南省长沙市所辖三县一市农民的问卷调查及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耕地对于农民的效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保障,就业与直接经济收益。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现了“成员权”而强化了耕地的社会承载功能,考虑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基本空白的现实及提高耕地生产效率的需要,现阶段我国的农地制度选择应该是: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农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并同时辅之以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公平机制的建立,耕地功能分析,农地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172.
目前关于碳排放的研究主要以国家和行政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围绕城市尺度家庭层面碳排放的研究相对匮乏,而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针对相关的碳排放特征及影响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2007—2016年长三角地区26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测算城市居民家庭直接能耗碳排放量.利用K均值聚类法、空间相关性检验及空间面板建模等方法,考察城市居民家庭直接能耗碳排放量的空间演变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城市居民家庭直接碳排放量高的城市位于长三角中部偏东的位置,排放量低的城市集中在西部位置,中部地区的碳排放量增长速度普遍快于其他地区.②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家庭直接能耗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程度呈"N"字形趋势,处于高高集聚状态的区域集中在以苏州市等为核心的偏中部地区,处于低低集聚状态的区域集中在西部边缘地区.③前后5年的回归结果对比表明:户均人口数由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因素转变为重要的抑制因素;户均私家车与每户拥有的城市道路面积联合效应的正向影响作用越来越强烈.研究结论可为城市在动态制定碳减排政策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3.
在快速城市化及城乡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城市边缘区农户家庭的耕地利用功能较传统方式已发生根本转变,农业劳动力的农地生存依赖性弱化、生计多元促进土地转出市场活跃。论文以武汉、成都及苏州1 022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实证,分析城市边缘区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对土地转出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1)城市边缘区农户家庭的耕地利用在食物生产、经济贡献及养老就业等传统功能上明显弱化,在满足家庭成员未来选择及后代馈赠需求等功能有所增强,且存在地区差异。2)城市边缘区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强烈,转出率达59.39%,土地转出存在地区差异。苏州乡镇经济发达、农民非农收入比例高,农户土地转出意愿最强烈、转出市场也最活跃;而武汉、成都作为中西部的典型城市,城市边缘区农户的土地转出决策相对滞后。3)整体而言,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对土地转出意愿及行为均具有负向影响,表明家庭耕地功能依赖性愈强、土地转出决策越弱。建议健全农村社会及养老保障体系,强化城市边缘区耕地资源产权及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耕地资源养老保障及选择馈赠功能的释放,确保农田生计依赖性弱化的农民依托市场转出土地,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置、适宜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74.
昆明市双哨乡户级庭园植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参与性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 ,在双哨乡植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利用协会参与下 ,对该乡双桥村 1 1 8户农户的庭园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双桥村共有庭园植物 93种 ,包括花卉、蔬菜、果树等 ;有 6 7户农户拥有庭园植物 ,庭园植物多样性在不同农户间存在较大差异 ,6 7户农户中 80 .5 %的农户仅拥有 1~ 9种庭园植物。 1 9.5 %的农户拥有 1 0种以上 ,对庭园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的贡献较大。户主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口等与庭园植物物种多样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5.
为了深入了解农户能源利用状况与农村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一个贫困山村进行了为期15天的实地考察。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方式,收集了50余份问卷和大量原始数据、图片资料,发现当地农户在利用薪材能源作为燃料直接燃烧时并不会带来对当地森林资源的破坏,但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而在用薪材能源作为香菇培养基原料时显著地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却也严重影响了当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由此可见,能源利用方式的选择与农村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为了保证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人们需要同时考虑农村环境的承载能力,这就决定了改善农户能源利用状况不能单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在结合当地客观条件,综合当地政府、当地农户的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地能源利用的最佳方向应该是:在不增加农民支出前提下,鼓励农民改善薪材能源的利用方式,力图达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176.
中国家庭消费的生态影响——以家庭生活用电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生活部门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2%,以电能消费为例,用生命周期方法计算了中国家庭1985年和1998年因生活用电而间接产生的CO2、SOx和烟尘的排放。结果发现,与1985年相比,1998年3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对全国的贡献率分别增加了5.06%,5.16%和3.57%。说明在中国开展家庭消费生态影响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7.
洛阳市城市生活垃圾成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洛阳市城市生活垃圾按季节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垃圾中碳、硫、挥发分、灰分及水分的含量,测定了垃圾发热量及部分化学元素的含量,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78.
家庭装修在管材的选择上与工程建设不同,业主往往因缺乏对管材的基本了解而在众多选择中不知所措。作者对市场上一些常用管材在卫生健康、环保、使用寿命、施工配套等几大方面作出了详细的比较,减少了装修业主选择的盲目性。并根据家庭装修的特点推荐出适宜管材。  相似文献   
17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元素循环影响越来越显著,不可持续的家庭消费已成为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食物元素消费的研究也成为可持续消费的重要研究内容。以厦门市为例,分析了1988-2010年居民食物C、N、P元素消费的变化趋势及特点,探讨与其变化相关的经济、社会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988-2010年全市食物消费总量不断增加,由49.33万t增长至106.36万t。但是人均食物消费量由321.28 kg/(人.a)降至301.32 kg/(人.a)。厦门市食物C、N、P消费总量均在上升,1988年食物C、N、P消费量分别为10.14、0.64、0.05万t,到2010年食物C、N、P消费量分别为17.29、1.21、0.11万t,分别增长了70.45%、88.91%、117.11%,与此同时人均食物C、N、P消费量却在降低,其变化趋势与人均食物消费量的变化趋势接近,但并不完全一致,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为人均食物C消费量,下降了24.92%,其次是人均食物N消费量下降了16.79%,下降幅度最小的为人均食物P消费量降低了4.37%。这主要是由于食物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所致,粮食在食物C、N、P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持续下降,禽畜肉、瓜果、鲜蛋、奶制品等在食物C、N、P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城市家庭食物消费模式由"以粮食为主"向"以粮食和肉类、蔬菜为主"转变。通过将相关经济、社会因子与居民食物C、N、P消费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人均GDP、恩格尔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食物消费支出、食物价格指数、大学人口比重、平均家庭人口数,与食物C、N消费量均相关,与食物P消费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0.
探讨微观主体——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与宏观农业景观格局之间的互动机理,对于了解农户行为的变迁,认识和理解农业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和过程,进而调控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和优化农业景观格局,显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利用构建的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模型、个体对群体与群体对整体权重影响模型,利用实际收集的陕西省米脂县孟岔村2007年与2008年数据(地籍、地块面积与农户收入等数据),探讨占优势的土地利用决策与占优势的农业景观格局关系。得出如下结论:①占优势的土地利用决策并不一定形成该土地利用方式占优势的土地利用格局;②当年占优势的农户整体土地利用决策并不一定形成次年该土地利用方式占优势的土地利用格局。并提出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的问题:①完善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模型,在模型中增加风险规避、土地轮作、特殊地类转化等因素;②进一步探索整合地块面积及其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决策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