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14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152篇
基础理论   4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Objective. The provision of appropriate personal cooling vests is recognized a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combat heat stress. However, personal cooling vests are not widely implemented in the Hong Kong industries. The current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usability of a hybrid cooling vest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uccess of its application in industrial settings. Methods. A self-administrated questionnaire focusing on 10 subjective attributes of cooling effect, ergonomic design and usability of a hybrid cooling vest was administered with 232 occupational workers in the construction, horticultural and cleaning, airport apron services and kitchen and catering industries. Result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estimated by analysis of moment structures was constructed to evaluate the usability of the cooling vest, as influenced by cooling effect and ergonomic design. Results showed that cooling effect (path coefficient?=?0.69, p?p?Conclusion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s feasible to examine the complex nature of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subjective perceptions of personal cooling vests. The empirical findings furnish sound evidence for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the hybrid cooling vest in terms of cooling effect and ergonomic design for occupational workers.  相似文献   
142.
为了研究地铁乘客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地铁乘客的多项安全指标的抽样调查,建立了关于乘客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影响地铁乘客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良好的地铁安全氛围能有效提高乘客的安全知识水平、安全动机、安全心理水平、安全参与行为水平;安全参与行为水平同时受到乘客安全知识水平和乘客接受安全培训状况的影响,其中,乘客安全知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乘客接受安全培训状况;安全服从行为则与安全动机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乘客的安全心理水平只跟地铁安全氛围有关,安全氛围越好,乘客安全心理水平越高,安全知识作为中介变量同时影响着安全氛围与安全参与行为、安全培训与安全参与行为、安全氛围与安全动机以及安全培训与安全动机之间的关系,提高乘客安全知识水平是提高乘客安全行为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3.
通过断裂断层泥的粒度成分分析、粒度分形和石英颗粒形貌(SEM)特征观测等方法来分析与评价某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区断裂活动性,从而得出工程的稳定性。这一研究对大型地下工程场区稳定性综合论证及对地下硐室合理选址、设计以及确保工程安全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4.
为研究地铁疏散中乘客帮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通过对武汉市地铁站乘客疏散行为进行问卷调查,从普通乘客特征、特殊群体特征、安全认知、疏散环境和恐慌心理5个维度出发,构建地铁乘客疏散帮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普通乘客特征、特殊群体特征、安全认知对帮助行为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其中安全认知对乘客是否提供帮助行为的影响最大;恐慌心理、疏散环境对帮助行为具有直接负向影响,其中恐慌心理影响较大;安全认知还通过中介变量普通乘客特征、特殊群体特征、疏散环境和恐慌心理对帮助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5.
Lysosomal responses (enlargement and membrane destabilisation) in mussel digestive cells are well-known environmental stress biomarkers in pollution effects monitoring in marine ecosystems. Presently, in laboratory and field studies, both responses were measured separately (in terms of lysosomal volume density - Vv - and labilisation period -LP) and combined (lysosomal response index - LRI)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to develop an index useful for decisions makers. LRI integrates Vv and LP, which are not necessarily dependent lysosomal responses. It is unbiased and more sensitive than Vv and LP alone and diminishes background due to confounding factors. LRI provides a simple numerical index (consensus reference = 0; critical threshold = 1)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ollution impact degree. Moreover, LRI can be represented in a way that allows the interpretation of lysosomal responses, which is useful for environmental scientists.  相似文献   
146.
Ca(Ⅱ)在活性污泥生物絮凝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4个平行的序批式反应器(SBR),研究了进水Ca2+浓度对活性污泥絮体表而特性和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由此来确定Ca2+在生物絮凝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进水Ca2+浓度的增加,污泥中的Ca含量逐渐增大.进水中Ca2+的加入,增大了污泥絮体的粒径和密度,进南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能;Ca2+的加入,使可供结合的蛋白质数量最高增至近1倍,污泥表面疏水性也相应增强;污泥絮凝性能的改善,主要和可供Ca2+结合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有关,而非多糖;EDTA通过络合污泥絮体中的Ca2+,破坏了山Ca2+架桥形成的污泥絮体结构,这说明Ca2+可通过和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中的负电官能团架桥来促进污泥絮体的形成并维持絮体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7.
长江流域能源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考察长江流域四川、重庆、湖南、湖北 、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七省二市能源利用效率,比较分析其差异以及原因,寻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途径。首先定义能源利用效率为能源通过要素优化配置产生的技术效率,然后利用数据包络DEA和全要素效率SFA方法进行测度,最后通过比较拉氏指数与迪氏指数的优劣,采用迪氏指数法对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解。计算出七省二市及六部门1997~2006年GDP能耗、能源技术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并分析了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进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结构调整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力措施;(2)技术进步和制度进化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3)能源利用效率研究方法应尽量统一并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48.
Indiscriminate disposal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oses severe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threats. The study proposes a new method for dealing with these problems. The hybrid structural interaction matrix (HSIM) was used to prioritise major identifiable environmental health factors arising from improper solid waste disposal. The simplistic resource allocation model was adopted to ensure optimality i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prioritised factors.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ackling environmental health impacts from the most prioritised negative disposal factors through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will either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impacts associated with subsequent less prioritised factors that are direct consequences of the highly prioritised negative factors. The method proposed will aid decision makers in knowing which set of systemic factors are to be given preference and to what extent at given periods in time.  相似文献   
149.
车辆通过桥梁时,桥梁和车辆的动力响应都包含桥梁结构模态或者几何参数信息,对它们进行分析能识别桥梁的模态参数和损伤。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综述基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技术,并与传统识别方法进行比较。指出其优缺点;详细介绍基于灵敏度分析和模型修正的方法、基于结构刚度搜索的方法、利用车辆响应傅立叶变换识别桥梁频率的方法、利用车激桥梁响应的小波变换识别桥梁模态参数的方法以及综合利用车辆和桥梁响应识别桥梁损伤的方法等5种参数识别与损伤诊断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总结上述方法的实施步骤和应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指出了该领域的关键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0.
安全氛围对企业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安全氛围调查在改进企业的安全行为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为组织制订未来的安全政策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国外类似的诊断调查工具及软件,根据所提出的理论假设,采用线性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构建了本研究的LISREL理论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和量表。从所建立的安全氛围的三个构面(安全管理、安全认知、安全态度)入手探讨企业的安全氛围对企业的安全行为(两个构面:安全执行、安全处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数据,将所得资料用SPSS11.0和LISREL8.3软件来分析处理和检验研究假设,研究结果为实证单位改进企业的安全行为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