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3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1311篇
安全科学   673篇
废物处理   65篇
环保管理   1175篇
综合类   4450篇
基础理论   802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74篇
评价与监测   467篇
社会与环境   1268篇
灾害及防治   369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399篇
  2012年   610篇
  2011年   596篇
  2010年   421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510篇
  2005年   464篇
  2004年   371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其天然分布比较零散,极少有大面积的自然群落存在。对湖北宣恩七姊妹山天然分布的天师栗群落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调查,研究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空间格局、群落结构和种群径级结构等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天师栗是群落的主要优势树种,其重要值为22.7,远大于重要值排在第二位的红枝柴(重要值为13.7),且在群落中呈聚集分布类型;(2)群落物种比较丰富,相对于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低,优势度指数较高,说明乔木层物种没有灌木层和草本层多,且分布不均匀,但优势种作用显著,成层现象明显;(3)群落的年龄〖JP2〗结构显示,该群落虽然目前处于稳定阶段,但群落中5个优势种群的幼年个体补充都严重不足,潜在的影响群落以后的生存和发展。应采取保护措施,促进群落的自然演替.  相似文献   
962.
963.
Typologically identical (dwarf birch-herb-dwarf shrub-moss) open and closed larch forests growing on the same altitudinal transect have proved to differ in the structural-functional organization of lower vegetation layers. Coverage, general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pecies richness of the herb-dwarf shrub layer are higher in the open forest than in the closed forest. Correlations between individual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weaken upon transition from the open to the closed forest. Conversely, the coverage of the lichen-moss layer increases in the closed forest, which contributes to its role as a factor of selection of vascular plant speci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evailing influence of the tree layer.  相似文献   
964.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的空间分异及控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盐酸羟氨-25%醋酸溶液,提取了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含量。研究发现,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占总量的百分含量依次为Cu 26%,Pb 36%,Fe 7%,Mn 49%,Zn 32%,Cr 14%和Al 16%,沉积物基本未受到Cr污染,其余重金属污染程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除Zn、Cr外,其余活性重金属在夏季沉积物中的含量明显低于春季,其主要原因是夏季风暴潮将大量细颗粒泥沙及其富集的重金属带离潮滩进入了河口水体中。受点源污染排放及沉积物粒度影响,活性重金属在长江口南岸的浒浦、顾路和浦东机场出现峰值含量,且高潮滩含量明显高于中、低潮滩。在垂向上,重金属一般在沉积物表层或亚表层形成富集。在口门附近的滨岸潮滩沉积物中,Cu、Pb的空间分异主要受早期成岩作用的控制,在污染较为严重、水动力作用相对较弱的潮滩沉积物中,Cu、Pb的空间分异主要受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965.
长江三角洲城市间环境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义了环境公平性包括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及基于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为表征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构造并计算了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各地环境压力指数。为表征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构造了环境基尼系数与绿色贡献系数。根据2004年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及污染排放数据(COD与SO2排放量),计算了长三角各地级市的环境压力与基于GDP的COD与SO2环境基尼系数与各地的绿色贡献系数。借助分层聚类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上讲,上海面临的环境压力最高,江苏省城市较浙江省高;(2)从基于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上讲,长三角地区基于GDP的COD、SO2环境基尼系数分别为017与013,相较全国,长三角实现了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均衡;(3)在长三角内部比较,镇江、泰州等部分城市COD、SO2排放的生态效率仍需进一步提高。最后指出:在区域层面上合理分布区域环境压力,在比较中提高各地生态效率是推动长三角环境保护发展、促进长三角环境保护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66.
黄河三角洲湿地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河兰角洲湿地是全球暖温带最典型的河口三角洲湿地,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本文依据每种生态功能的特点和作用机理,分别运用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或资源经济学的方法对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了量化估算.结果表明:在黄河三角洲湿地10项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中,蓄水调洪和降解污染物的功能价值最大;黄河三角洲湿地单位面积价值大约是全国湿地平均单位面积价值的10倍,其中自然湿地的单位面积价值远高于人工湿地的单位面积价值.本研究结果使人们直观地看到了湿地给人类带来的福利,为湿地生态资源的合理定价、有效补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7.
New data are reported on the concentrations,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speciation of americium, plutonium and uranium in surface and ground waters in the Sarzhal region of the Semipalatinsk Test Site, and an adjacent area including the settlement of Sarzhal. The data relate to filtered water and suspended particulate from (a) streams originating in the Degelen Mountains, (b) the Tel′kem 1 and Tel′kem 2 atomic craters, and (c) wells on farms located within the study area and at Sarzhal. The measurements show that 241Am, 239,240Pu and 238U concentrations in well waters within the study area are in the range 0.04–87 mBq dm−3, 0.7–99 mBq dm−3, and 74–213 mBq dm−3, respectively, and for 241Am and 239,240Pu are elevated above the levels expected solely on the basis of global fallout. Concentrations in streams sourced in the Degelen Mountains are similar, while concentrations in the two water-filled atomic craters are somewhat higher. Suspended particulate concentrations in well waters vary considerably, though median values are very low, at 0.01 mBq dm−3, 0.08 mBq dm−3 and 0.32 mBq dm−3 for 241Am, 239,240Pu and 238U, respectively. The 235U/238U isotopic ratio in almost all well and stream waters is slightly elevated above the ‘best estimate’ value for natural uranium worldwide, suggesting that some of the uranium in these waters is of test-site provenance. Redox analysis shows that on average most of the plutonium present in the microfiltered fraction of these waters is in a chemically reduced form (mean 6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53–85%). In the case of the atomic craters, the proportion is even higher. As expected, all of the americium present appears to be in a reduced form. Calculations suggest that annual committed effective doses to individual adults arising from the daily ingestion of these well waters are in the range 11–42 μSv (mean 21 μSv). Presently, the ground water feeding these wells would not appear to be contaminated with radioactivity from past underground testing in the Degelen Mountains or from the Tel′kem explosions.  相似文献   
968.
以正处于一个新的成长期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及内在驱动机理。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区域各地类面积比例的动态分析,发现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面是建设用地比例的增加以及耕地和水域面积比例的减少。在此基础上建立驱动因素体系,利用相关分析和主因子分析方法,并构建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得出长江三角洲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的增长和非农化、经济总量的增加以及劳动力的非农化。但是不同的时期,主要驱动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土地利用的特点不断变化:人口的非农化(城市化率)的作用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增长的作用明显的减弱;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建设用地比例增加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969.
长江中下游湖泊保护和管理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经济重地,长江是我国唯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战略水源地,是我国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最后防线。然而在自然演化宏观背景下,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规模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引发了一系列负面环境效应。湖泊湿地生态环境被破坏问题严重,突出表现在生态调节和自我恢复功能大幅度降低,并已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后果,危及长江水系的生态平衡,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大量野外考察和调查基础上,针对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70.
三峡库区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利用长江三峡库区及其周边地区38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逐日雷暴资料,统计、分析了三峡库区雷暴日数及其初、终日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1年来,长江三峡库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较多,一般为34~45 d,其中库区西北部和中南部为多雷区;年际变化大,最多年比最少年一般偏多27~61 d;整个库区年雷暴日数的变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 1~7 d/10 a;雷暴出现的季节变化很明显,4~8月为多发时段;雷暴初日库区东部早于西部,终日东西段差别不大;雷暴持续期普遍在195~239 d之间,其中西部持续时间短,东部长;大部地区雷暴初日有推后的变化趋势,推迟速率约2~6 d/10 a;终日有提前的变化趋势,且提前速率为2~4 d/10 a;库区大部雷暴期呈缩短的变化趋势,缩短速率为2~8 d/10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