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858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81篇
综合类   793篇
基础理论   776篇
污染及防治   277篇
评价与监测   97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有机磷农药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中农药复合污染产生的毒性效应具有潜在风险。为系统考察有机磷农药(OPs)混合物对淡水生态系统中绿藻的联合毒性效应,以马拉硫磷(MIT)、敌敌畏(DDVP)、敌百虫(TRC)、乐果(DIT)和氧乐果(OMT)等5种OPs作为混合物组分,运用直接均分射线法设计9组二元混合物体系共45条混合物射线。利用96孔微板测定5种OPs及其二元混合物对蛋白核小球藻(C. pyrenoidosa)的生长抑制毒性,通过基于置信区间的组合指数法分析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及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以p EC50为毒性指标,5种OPs对C. pyrenoidosa的毒性大小顺序为:TRCMITDDVPOMTDIT,OPs对C. pyrenoidosa的毒性大小受其中心磷原子的电正性影响;因混合组分的不同,部分OPs混合物对C. pyrenoidosa的联合毒性依赖于组分浓度比; OPs混合物对C. pyrenoidosa的毒性相互作用以加和为主,部分发生拮抗作用,发生拮抗作用的混合体系具有低效应区域呈加和作用,高效应区域呈拮抗作用的规律;与MIT混合的体系均有发生拮抗作用,且依赖于MIT浓度,MIT浓度比例越高,拮抗作用越强,OPs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与组分浓度比相关; OPs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组分浓度比依赖性与其联合毒性的组分浓度比依赖性规律不相关。  相似文献   
112.
研究了二氯喹啉酸对湘云鲫的急性毒性和 (1/8~ 1/2 )LC50 浓度下对湘云鲫鳃、肝脏中Na K ATPase和Mg2 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 2 3± 1℃条件下 ,二氯喹啉酸对湘云鲫的 2 4、4 8、72、96h的LC50 分别为 15 1.6 4、15 0 .92、14 9.6 0、14 9.14mg·L-1,是一种低毒性农药 ;(2 )鱼鳃和肝脏中Na K ATPase、Mg2 ATPase活性的抑制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 ,表现出显著的浓度 -效应关系 ,是一种较好的生物指示剂。此外 ,还讨论了二氯喹啉酸抑制ATPase活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3.
上海化学工业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   总被引:73,自引:3,他引:73  
选取上海化学工业区土壤背景值样品,采用Tessier A连续提取法研究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化工区土壤中,Cd主要以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41.5%和36.7%,说明元素Cd较活泼,具有潜在的环境影响能力,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Cr、Cu、Ni和Zn等4种元素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余态为主,两者分别占总量的41.4%、58.9%、31.4、32.5%和45.9%、31.5%、57.4%、52.3%;而Pb则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其占总量的87.8%;元素形态分析表明Cr、Cu、Ni、Zn和Pb这5种元素相对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4.
孕激素是广泛使用的高生物活性药物,其残留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对水生生物造成潜在威胁。本论文研究孕激素左炔诺孕酮(LNG)长期暴露对雄性斑马鱼的生殖毒性。将斑马鱼胚胎暴露于环境相关浓度的LNG(10, 33, 100 ng·L~(-1))至性成熟(受精后142 d),得到100%的雄性斑马鱼。将得到的雄鱼与未暴露的雌鱼配对,结果发现100 ng·L~(-1) LNG处理组雄鱼使得未暴露雌鱼产卵的数量较对照组雄鱼使得未暴露雌鱼产卵的数量显著减少。33和100 ng·L~(-1)处理组雄鱼与未暴露雌鱼配对所得子代在受精后7 d内的存活率较对照组雄鱼与未暴露雌鱼配对所得子代的存活率显著降低。33 ng·L~(-1) LNG显著升高总活力、活跃精子活力、平均路径速度、直线运动速度、曲线运动速度等精子活力参数,但其他浓度的LNG并不影响精子的活力。LNG在33和100 ng·L~(-1)的浓度下显著降低雄鱼血浆中11-酮基睾酮(11-KT)的含量,且在3个浓度下均显著降低雄鱼血浆中雌二醇(E2)的含量,但对睾酮(T)无明显影响。此外,LNG暴露可干扰雄鱼大脑和精巢中孕激素受体(npr, mprα, mprβ)、雌激素受体(erα, erβ)以及雄激素受体(ar)的转录,可能通过这些受体途径参与生殖调控。研究结果表明环境相关浓度的左炔诺孕酮长期暴露可导致雄性斑马鱼的生殖内分泌干扰效应,并提示:仅雄鱼单独受孕激素暴露影响,也可能对鱼类种群的生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5.
论述了稀土元素在动物脑部的蓄积性、对脑的毒性以及稀土区人群的脑部毒性效应,分析了稀土农业应用和稀土厂“三废”对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16.
藻类与有机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红文  黄国兰 《环境化学》2003,22(5):440-444
本文就若干有机污染物对藻类的毒性效应及藻类对这些污染物的富集降解作用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染物对藻类的毒性有很大差别,其中三有机锡的毒性最大。此外,不同藻类对毒物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其中扁藻Platymonas sp.和斜生栅藻S.obliquus最敏感。藻类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两种途径去除水中污染物,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最容易被去除。藻类固定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藻类对污染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117.
本文以桑树和家蚕为试验生物,采用静态模拟熏气和自然污染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大气苯酚污染蚕桑引起家蚕生长发育障碍进行了观察、分析,认为大气苯酚以间歇性较高浓度侵入蚕室时,会直接致蚕中毒;大气中苯酚以持续较低浓度作用时桑叶内会累积苯酚,间接对象蚕有毒害。家蚕受害后,轻则表现力食欲不振,群体发育不齐,体色灰暗、体重减轻、主要经济性状下降,重则死亡。,F_(0.01)=2.80说明因熏气处理次数引起盛食蚕体重变化的差异极显著,也即较高浓度的苯酚气会直接危害家蚕生长、发育。综上所述,在有关工厂附近大气内苯酚浓度虽然不是很高,也没有被正式列入监测范围,因此也没有监测指标。但此浓度下桑叶内会累积苯酚,家蚕食叶则会间接遭受其危害;如急性排放的苯酚气侵入蚕室,则会对家蚕直接致害,造成经济性状下降,甚至死亡。苯酚是有机毒物,食品上禁用早有规定,如何防止大气苯酚在生态系统中积累、迁移,保障陆地生物包括人类免受其毒害,是值得引起重视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8.
白眉蝮蛇毒精氨酸酯酶的急性、亚急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小鼠和大鼠分别研究了白眉蝮蛇(Agkistrodon halys ussuriensis )蛇毒中精氨酸酯酶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腹腔和静脉给药小鼠急性毒性分别为半数致死量LD50,ip =5.73~6.68 U/kg, LD50,iv=4.12~4.76 U/kg ;最大致死量LD100,ip=8.60 U/kg, LD100,iv=6.40 U/kg;最小致死量LDmin,ip =4.20 U/kg, LDmin,iv=3.10 U/kg .大鼠急性毒性结果分别为LD50,ip= 5.09~5.98 U/kg, LD50,iv=3.30~3.86 U/kg ; LD100,ip=7.80 U/kg, LD100,iv=5.50 U/kg; LDmin,ip=3.60 U/kg, LDmin,iv=2.70 U/kg.大鼠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为活动能力、生长率、进食量、死亡率等一般综合指标药物处理组和CK没有明显差别;血检、尿检等临床指标除谷丙转氨酶(GPT)高剂量药物处理组与CK有明显差异外(P<0.05),其它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解剖和脏器系数指标,高剂量药物处理组肝脏明显肿大、空泡化,脏器系数也明显高于CK(P<0.05),其它脏器未见病变,脏器系数未见显著差异(P>0.05).从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方面考虑,纯精氨酸酯酶比现在临床应用的"蝮蛇清栓酶"(主要成分为精氨酸酯酶)毒性低. 表3 参11  相似文献   
119.
三价钇对紫露草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紫露草四分体微核试验法和紫露草雄蕊毛细胞突变法研究了稀土元素三价钇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Y3+能引起紫露草四分体微核率显著升高,提示Y3+是诱变剂或纺锤丝毒剂;Y3+能引起雄蕊毛细胞突变率显著升高,进一步明确Y3+是诱变剂.  相似文献   
120.
Summary The ripe fruit of the Indian mulberry,Morinda citrifolia, is the host plant forDrosophila sechellia but is highly toxic for three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D. melanogaster, D. simulans, D. mauritiana). A simple bioassay is described with which a clear dose response to the fruit was found for these speci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activity to the ripe fruit were found among species. Tested strains ofD. simulans andD. mauritiana adult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the toxic properties of the fruit thanD. melanogaster. A marked intraspecific variability was shown inD. melanogaster. Reciprocal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s betweenD. sechellia andD. mauritiana suggested an autosomal dominant control of resistance. MoreoverD. melanogaster intraspecific crossings suggested the influence of an additional X-linked factor. Responses of flies toMorinda fruit in different states were tested in a T olfactometer. The less resistant strains ofDrosophila generally showed less preference for the ripe fru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