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8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648篇
安全科学   304篇
废物处理   51篇
环保管理   751篇
综合类   1835篇
基础理论   621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33篇
评价与监测   155篇
社会与环境   538篇
灾害及防治   17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6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0 毫秒
261.
雅砻江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rcGIS软件,对雅砻江流域湿地1986和2000年遥感数据进行解译、矢量化处理,用Apack软件进行湿地景观格局指数计算,研究了近15 a雅砻江流域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近15 a雅砻江流域湿地景观面积减少,减少量为49404 hm2,占2000年湿地总面积的0506%;(2)两个时期内湿地斑块密度保持不变,湿地景观的聚集度都很高,均在099以上,湿地景观集中分布,破碎化水平低;(3)雅砻江流域湿地景观的多样性指数水平和均匀度水平较低,而且两指数在两个个时期内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且各类湿地景观比例差异相对较大,沼泽湿地景观控制的程度较高;(4)雅砻江流域的5类湿地景观分布质心基本上未发生变化,但总体格局分布质心向南偏移001°,再向西偏移023°,整体上向西南方向偏移了2532 km  相似文献   
262.
杨宏飞  赵贞卿 《灾害学》2012,27(3):126-131
将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分为一般应对能力和特殊应对能力,以大学生为样本编制量表,在社会居民中验证其适用性,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和适用性。对浙江省11个地区的居民抽样调查表明,积极行为能力强于情绪管理能力,传染疾病和火灾应对能力比较强,食物中毒应对能力比较弱;城市居民强于农村居民,男性比女性强;社会居民强于大学生,50岁以下的比较强;机关干部最强,农民最弱;受训者强于未受训者,受训者太少。突发事件应对训练竭待加强。  相似文献   
263.
城市灾害易损性及其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加速使城市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同时灾害给城市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通过分析易损性的维度和时空性,并在总结多因子复合函数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等易损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复杂的城市系统的内部特征,从人口易损性、经济易损性、社会易损性和生态环境易损性4个方面建立适合城市灾害易损性评价的框架;探讨了包括人口迁入率和经济密度等11个城市灾害易损性指标体系。最后指出城市灾害易损性研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4.
高速铁路影响下的长三角城市群可达性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网络体系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有重要作用,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也将发生深远的变化。引入可达性的概念,以现状2010年与规划2020年的长三角综合交通设施网络为基础,选取长三角各城市之间加权平均最短旅行时间为度量指标,分析了高速铁路系统的发展对长三角区域空间格局未来演化的影响,揭示了高速铁路将全面提升长三角区域可达性水平,大大缩短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通过都市圈、经济轴带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区域均衡化空间结构的形成。另一方面,虽然高速铁路将推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但对城市可达性水平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城市在新的高铁格局下应探析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65.
本文对1998-2008年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及其组成、人均生物资源生态足迹、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和生物资源生态赤字(盈余)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生物资源生态足迹组成以耕地为主,其他生态生产性用地的足迹比例较小,各市州生物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人均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小于省均值,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先升高后降低,各市州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由大到小排序为:黄冈、孝感、武汉、咸宁、天门、黄石、仙桃、鄂州、潜江,生态赤字呈增大趋势;鄂西生态圈除神农架外其他各市州的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均较大,林地足迹占主要地位,其总量对全省的贡献较大;人均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大于省均值,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呈增高趋势,各市州由大到小排序为:宜昌、十堰、襄樊、荆州、恩施、随州、荆门、神农架,该圈一直保持很高的生物资源生态盈余,但盈余值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66.
中国省际碳排放极化格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室气体减排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由于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差异,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碳减排的潜力也各不同.文章在计算中国雀际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刻画了1990年到2007年中国省际碳排放时空分布格局和聚集程度,有利于设立合理的长期减排目标和战略,实现碳排放空间的公平分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表明,碳总量和碳强度都呈现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在局部空间上出现了高值的聚集现象.碳强度的极化现象比碳总量更加严重.文章最后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资源禀赋,碳排放聚集等,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碳排放区划方案.区划结果显示出资源丰裕程度与碳强度的关系,有利于实施差异化的减排战略,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  相似文献   
267.
Suburbanization in large cities 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recent decades,which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city development,whereas some side effects on the eco-environment appeared at the same time.This paper,taking Xi’an City in China as a case study site,analyzed the features of population suburbanization and industry suburbanization and pointed out the impacts of suburbanization on urban eco-environment.Based on the research,suggestions of countermeasures for urban planning and municipal management of Xi’an City in protecting urban eco-environment and conserving natural ecology were put forward in the end.  相似文献   
268.
试论宜居性城市绿地的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社会思潮的推动下,宜居性城市已逐渐成为新的城市发展观。我国的城市绿地建设也由过去的点缀性工作上升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但从城市的宜居性角度分析,我国城市绿地的规划与建设主要存在定位比较模糊,重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绿地、轻社区绿地,重绿地美化亮化效果、轻绿地生态效益,重整体性评价指标、轻宜居性指标等问题。立足于城市绿地规划的宜居性导向,提出了合理定位、绿地工程与主体工程“四同时”, 按自然规律进行城市绿地的建设与管理,突出社区性绿地,推行“绿径+缀块”的绿地网络布局,强调绿地的“可达性+开放性+复合性”,以及适度兼顾绿地规模等宜居性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269.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分析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库区城镇发展类型、时空过程,揭示库区城镇变化的驱动力,探索了城镇扩展与人口城镇化关系,研究城镇环境变化特征。三峡库区城镇规模发展不均衡,库尾城市规模庞大,库中、东部区县级城市规模较小,而乡镇的比例占城镇面积24%;在过去15 a中,建城区规模扩大172%,高于全国省会城市发展水平72%;三峡库区城镇规模扩大的同时,东西城镇规模差距逐步缩小,三峡工程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城镇发展以侵占了优质耕地资源为代价,耕地占城镇变化83%;城镇用地变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不平衡,城镇空间发展快于人口城镇化过程,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不及全国省会城市平均水平,在2007年城市化率低于全国水平13%,差距进一步扩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受地形和土地资源的限制,城市分维数和坡度分别增加12%和104°,城市向潜山区扩展或搬迁的同时,城市空间的完整性下降  相似文献   
270.
以县(市)作为研究单元,采用综合指数法,分别计算山东半岛城市群1986、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通过比较各单元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的变化,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空间极化的特点;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探讨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空间极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经济活动有明显的经济中心指向、沿海指向,空间发展依然以极化为主,新的发展极已经出现,但分布在区域的边缘地带,带动作用不大;大都市区整体规模加剧膨胀,核心和外围地区出现极化和反极化现象;东部地区出现网络化发展的雏形。原有经济基础、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经济全球化水平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空间极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