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4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安全科学   148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275篇
综合类   779篇
基础理论   227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98篇
社会与环境   153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7 毫秒
611.
添加低比例石灰调质的脱水污泥堆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添加石灰可以快速实现污泥干化,抑制污泥恶臭产生、钝化重金属及杀灭病原微生物,但大量石灰(>5%)的加入不但会增加成本,而且会明显提高产物pH值,极大限制了其后续利用,因此,开展了采用添加低比例(£5%)石灰调质进行污泥堆肥的研究.试验采用罗迪格(Leodige)高效混合设备制备石灰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5%+熟料的混合污泥作为堆肥原料,与未添加石灰的污泥进行对比堆肥.采用氧温控制系统在线监测氧气和温度,实时反馈并控制系统通风.结果表明:堆肥15d后,添加石灰的3组堆肥pH值分别从9.06、12.17、12.34下降至弱碱性水平(<8.3),挥发分从57.35%、45.97%、44.59%下降至44.20%、39.28%、38.42%;4组堆肥减量比均达到50%以上,除2#减量速率明显较慢外,其他3组堆肥减量速率无显著差异;重金属浸出试验检测发现,重金属浸出浓度受pH值的影响较大,添加5%石灰的堆体,Cu、Ni、Zn的浸出液浓度最低.工程应用中,建议采用添加质量分数5%的石灰与一定的熟料返混,从而提高堆肥效率及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612.
从试验数据、试验方法 2个方面总结归纳了关于现有垃圾填埋场渗透系数的国内外试验,并且通过对比国内外渗透系数的一系列试验成果,分析了国内外渗透系数试验在基础数据、试验方法多样性方面的优劣。以此为基点,对未来国内岩土工程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13.
范超  李萍  陈东景  彭昌盛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953-1962
在国际上通行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的基础上,以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开发为研究案例,根据黄河三角洲2003-2008年石油开发利用等数据,经过计算和统计依次建立了石油资源的实物型账户、价值型账户和综合账户。计算和统计结果表明:2003-2008年,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因开采而造成的价值折耗分别为154.0×108、111.3×108、121.6×108、104.9×108、106.0×108、83.0×108元,考虑了资源价值折耗的石油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和地区GDP的比例,以及因价值折耗造成的工业经济和地区GDP损失比例都有减小的趋势,平均分别为59.1%和42.0%,以及14.3%和9.8%。巨大的价值折耗带来了石油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下降,但是在当地的整体经济中,黄河三角洲石油开发带来的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14.
A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c household waste (OHW) was performed from a life cycle perspective by means of the waste-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model EASEWASTE. The focus was on home composting of OHW in Denmark and six different home composting units (with different input and different mixing frequencies) were modelled. In addition, incineration and landfilling was modelled as alternatives to home composting. The most important processes contribut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home composting were identified as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load) and the avoided emissions in relation to the substitution of fertiliser and peat when compost was used in hobby gardening (saving). The replacement of fertiliser and peat was also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most sensible parameters, which could potentially have a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benefit. Many of the impact categories (especially human toxicity via water (HTw) and soil (HTs)) were affected by the heavy metal contents of the incoming OHW.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compost were below the threshold values for compost used on land and were thus not considered to constitute a problem. The GHG emissions were, on the other hand, depend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mposting units. The frequently mixed composting units had the highest GHG emissions. The environmental profiles of the home composting scenarios were in the order of −2 to 16 milli person equivalents (mPE) Mg−1 wet waste (ww) for the non-toxic categories and −0.9 to 28 mPE Mg−1 ww for the toxic categories. Home composting performed better than or as good as incineration and landfilling in several of the potential impact categories. One exception was the global warming (GW) category, in which incineration performed better due to the substitution of heat and electricity based on fossil fuels.  相似文献   
615.
基于密切值法的节能减排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一萍 《生态环境》2010,19(2):419-422
节能减排是我国应对资源紧缺、减轻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关于节能减排考核体系的研究,目前多限于广泛的定性论述,定量研究成果尚不多见。为了实现节能减排这一根本目的,需要确立能反映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为我国的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遵循构建原则和按照构建方法思路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管理和经济等4个控制层面构建节能减排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密切值法是多目标决策的一种优选方法,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利用该方法建立起节能减排评价模型。详细阐述了密切值法在节能减排评价中的原理、方法与步骤,并以我国2001—2008年的节能减排情况为例说明了模型的具体应用,评价结果较好地体现了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与不足,为今后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实例应用表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可行的和可操作的,该评价模型不需要确定各种主观参量或函数,评价结果客观、可靠,是开展节能减排综合评价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16.
镍对蔬菜毒害临界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丹  胡欣欣  郑海锋  刘坤  王果 《生态环境》2010,19(3):584-589
采用水培+土培的方法研究了镍对蔬菜的毒害临界值。先采用水培法从18种福建常见蔬菜中筛选出对镍毒害的高敏感蔬菜,再通过土培试验确定土壤镍对高敏感蔬菜的毒害临界值。结果表明,在水培条件下镍对蔬菜生长存在低浓度的刺激效应和高浓度的抑制效应。综合表观症状和蔬菜地上部生物量降低20%的效应浓度值(EC20)确定清江白(Brassica chinensis L.)和蕹菜(Lpomoea aquatica Forsk.)为镍毒害的高敏感蔬菜。以蕹菜为指示作物的土培试验表明,随着镍添加量的增加,蕹菜地上部生物量显著下降。以土培条件下蕹菜地上部生物量降低10%为依据,确定土壤有效镍毒害临界值为2.21mg·kg^-1(DTPA提取);根据野外采集的菜园土壤DTPA提取镍和全镍的回归关系,求得土壤全镍毒害临界值为43.67mg·kg^-1。  相似文献   
617.
污染土地价值评估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东  朱彤  乐小芳 《生态环境》2010,19(5):1253-1260
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人类福利的改善作出极大的贡献,也带来了大量的污染土地。污染土地是指含有能对人身健康、环境或其它目标产生直接或间接危害的污染物的土地。污染会影响土地的价值,因此,污染土地价值评估问题近年来受到关注。文章总结了污染土地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对关键概念进行探讨和界定,依据我国常用的几种传统土地价值评估方法,探讨如何进行修正以适应污染土地的价值评估,并对污染清理费用、环境责任费用、污名等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污染土地的价值损失中必须考虑几个方面的不确定性:(1)与工程措施有关的清理费用的不确定性;(2)当前和未来管制要求的不确定性;(3)市场对污染损害反应的不确定性;(4)随着时间变化,市场对污染损害反应的变化。最后结合实际,说明污染土地价值评估不仅要探索新方法,也要在增加和完善环境方面的立法、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促进学科的相互交流和发挥行业组织的主导作用等方面加强。  相似文献   
618.
刘洁 《生态环境》2010,26(6):1502-1506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论点出发,揭示了生态危机发生实质是人类为了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自然资源无止境的索取和争夺而导致的;论证了生态危机发生的社会伦理根源是技术理性的扩张导致科学技术的异化、消费主义的盛行加重了对自然的消耗与污染、功利主义的漫延导致代际自然资源分配不公;提出了要缓解人与自然日趋紧张的关系,解决生态危机,不仅要依靠科技、经济手段,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改变人们的社会伦理观出发,用价值理性自觉地调适技术理性的非理性倾向、改变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摒弃发展理念的功利主义,从而调节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  相似文献   
619.
甘肃省耕地资源转变为建设用地的价值损失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耕地资源具有的社会保障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初步建立耕地资源的价值评估体系,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价格法等评价方法,估算了甘肃省12个市(州)2007年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所导致的正面效应价值损失。结果表明,由于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造成的价值损失相当巨大,2007年全省建设所占用耕地的总面积为1 564.66 hm2,造成的价值损失多达95 904.09万元,各市(州)1 hm2土地的损失都超过了45万元。从价值损失的构成来看,损失的直接使用价值为45 712.77万元,间接使用价值达50 191.32万元。可以看出,耕地资源除为社会提供直接产品价值外,还有巨大的间接使用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对人类的贡献比农产品的产出价值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20.
三峡库区城市江段总体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对1999年长江三峡库区10个主要城市江段的12个监测断面(不考虑大肠菌群时为16个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P值法)对各监测断面、城市江段以及库区总体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库区水质主体上是属于轻度污染,少数水域属于中度污染,个别情况下有重污染;主要污染区域为重庆主城区、长寿、涪陵和万州;主要污染物是大肠菌群、TP、非离子氨和石油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