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89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56篇
综合类   556篇
基础理论   22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138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文主要对官地水电站高陡边坡植被混凝土前期绿化试验成果进行分析,以寻求在干湿季节明显、雨量集中、干旱季节漫长、温度高、蒸发量大等干热河谷气候特征条件下的最佳生境构筑方法,为官地水电站乃至雅砻江流域水电工程高陡边坡生态恢复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资源的变化规律,选择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宁陕县寨沟区域典型植被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板栗林、灌木林、荒坡草地和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与实验分析的方法对其土壤水分物理特征及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有林地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有机质等理化特征均优于荒坡和坡耕地;针阔混交林土壤含水量最高,蓄水能力明显好于其它植被类型;在垂直剖面上,各种植被类型坡地土壤含水量和饱和蓄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基本呈递减趋势,但有林地下降幅度较大,表层含水量明显高于荒坡与坡耕地表层。由此可见,在涵养水源方面,针阔混交林最好,针叶林、板栗林与灌木林次之,荒坡与坡耕地较差。  相似文献   
103.
集约化种植区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与累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GPS定位、土钻取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大兴区14个乡镇的农田土壤中选取了91个土壤剖面,分别在0~20cm、20~40cm、40~60cm、60~80cm4个不同深度取得土壤样品,并在一次种植期结束后,综合考虑种植类型和土壤质地后选取24个重复取样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种植类型及土壤质地对硝态氮分布及累积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有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露地菜田和设施菜田最容易出现硝态氮淋洗现象,果园和粮田的总体状况较好,但粮田个别地区有一定的污染风险,细质地土壤具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大兴区采育镇及长子营镇地区有较高的硝态氮累积量,为硝态氮淋洗污染危险区,应进行合理施肥,以免在一个种植期结束后造成较深层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研究结果可为大兴区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京津冀天然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夏春林  肖琳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8):2680-2689
为探明2017年京津冀地区天然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的空间分布,将研究区划分成3 km分辨率的格网,并通过WRF模型提供气象驱动数据,MODIS影像提供植被功能类型和叶面积指数,最终利用MEGAN模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将BVOCs分成147个细类,其中主要有异戊二烯、单萜烯41类、半萜烯32类、其他VOC73类.2017年京津冀地区BVOCs排放总量为426.26×10~3 t,四大类别的排放比例依次为29.38%、12.32%、6.24%、52.05%.单萜烯中排放较高的类别是α-蒎烯、β-蒎烯、t-β-罗勒烯,而半萜烯中排放较高的是α-法呢烯和β-石竹烯.整个研究区域内BVOCs排放较高的区域位于北部森林与灌丛分布密集的燕山山脉和西南的太行山山脉,其中主要的城市有承德、北京、张家口、保定、石家庄等.排放量较低的地区为廊坊、衡水、天津等地.本研究通过模型模拟得到了京津冀地区2017年高时空分辨率BVOCs排放清单,同时可为以后的大气环境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5.
塔里木河下游区域植被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比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前后塔里木河下游植被变化,分析植被对生态输水的时空响应,基于1986-2017年研究区上方无云的22期Landsat NDVI数据,辅以波动分析、趋势分析,探索研究区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空间上,植被的分布与水资源的分布密切相关,主要沿河道和积水区域分布。(2)1986-2000年,NDVI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00-2017年NDVI总体呈现波动增加趋势;植被对生态输水有一定的滞后性,且与输水量密切相关。(3)研究区NDVI时间序列的方差介于0.0077~0.1957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其波动的大小与植被种类密切相关。(4)1986-2000年,植被的NDVI空间趋势以减小为主,并主要发生在英苏和老英苏附近;2000-2017年,植被的NDVI空间趋势以增加为主,且主要发生在沿河道区域和喀尔达依东侧。  相似文献   
106.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人类活动密集地区,良好的植被覆盖对于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增进居民生活福祉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气温、降水和太阳辐射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探究了1982~2019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评估了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等非气候因素对NDVI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2~2019年研究区NDVI变化趋势具有明显区域性、阶段性和季节性差异,就区域平均而言,2000年以前(第一阶段)的生长季NDVI比2001年以后(第二阶段)增加更快,而两阶段春季NDVI增加速率均为各季节最快;(2)同一阶段NDVI与各气候因子的关系在不同季节存在差异,而同一季节NDVI的主要气候控制因子在不同阶段也不一致,并且NDVI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具有很大空间差异.总体上,1982~2019年研究区生长季NDVI的增加与气温的持续上升关系紧密,第二阶段降水和太阳辐射的增加也产生了积极作用;(3)相比于人类活动等非气候因素的影响,气候变化对近38年来研究区生长季NDVI变化的...  相似文献   
107.
The spatiotemporal structure of the muskrat population has been studied by means of the prenatal radioactive marking of juveniles with 45 Ca and their subsequent recapture in the test area. The muskrat popul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 cyclic type of spatial structure, with seasonal transition from a mosaic type of settling to a diffuse type and, after the breeding season, vice versa.  相似文献   
108.
In 1986, application of lime within the upper wetland area of sector VII of the Loch Fleet catchment initiated numerous unscheduled small-scale experiments on the vegetation of this heterogeneous terrain. Vegetation changes and erosion were monitored in permanent or relocated plots established in 1987 and 1989 and re-surveyed in 1993, seven years after liming.

The most striking early effect, possibly occurring within a few weeks of lime application, was the death of Sphagnum papillosum carpet in soakways within the 2.5 ha area. Some patches of dead material were washed away, but bare surfaces were generally colonised by vascular plants, notably Juncus bulbosus. Effects in moorland and bog communities with dwarf shurbs were more subtle, involving reduction in Sphagnum cover and expansion of Erica teralix, Molinia caerulea, sedges and Narthecium ossifragum, but little change in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Calluna vulgaris.  相似文献   
109.
盐池封育草场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植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育是退化草场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封育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土壤中种子库的状况。以毛乌素沙地西南缘宁夏盐池县的退化草场为研究对象,采用相似性分析和排序方法对封育和未封育草场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封育区还是未封育区,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主要分布于0~5cm的土层,6~15cm土层的种子数很少;封育区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大于未封育区,物种多样性则表现为H值较大,而D值较小,总体上看封育措施可以提高地上植被和土壤中种子的种类和数量,一些一年生植物、中生植物和盐生植物开始出现在地面或土壤种子库中。地上植被和土壤种子库间的相似性分析结果则表明相同措施同一土层间种子库中等相似,而不同土层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由于封育措施导致了植被样方的相似性较低,然而土壤种子库间的相似性仍然较高,两者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滞后效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0.
As green infrastructure gets its attention in hazard mitig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general understanding on what makes green infrastructure important for hazard and resiliency research.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green infrastructure fits with more traditional notions of structural and nonstructural mitigatio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en infrastructure and ‘structural and nonstructural’ mitigation approaches for hazard mitigation. Also, this study discusses a new measurement of locational aspects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by utilizing high-resolution data in urban areas, and its potential implementation in hazard mitigation. Compared to previous research using land-use land-cover datasets,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utilizing National Agriculture Imagery Program dataset provides an ability to capture green infrastructure in greater detail. A visual comparison suggests that the NDVI data are able to capture and identify more types of ‘green’ land uses in Harris County. The total green infrastructure percentages for Harris County, Texas, based on 1-m high resolution were found to be 61.5% of the area, compared to the 51.5% based on the National Land Cover Database. This study provides support for utilizing high-resolution data to establish guidelines for green infrastructure’s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stainable hazard mitigation. The outcomes of this study will be helpful in the strategic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in urban areas with hazard iss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