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89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56篇
综合类   556篇
基础理论   22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138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淹水后草本植被的自然恢复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消落带是影响水库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区域。利用生物调查方法,对三峡库区典型缓坡型消落带草本植被的自然恢复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主要为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共有29种,其中空心莲子草、狗牙根、稗草、苍耳、狗尾草、鬼针草和马唐是消落带的优势种类,且空心莲子草和狗牙根是消落带成陆初期的建群种。消落带植物群落多呈斑块状集中分布,沿145~175 m高程梯度从下往上大致可分为4条植物带:空心莲子草 狗牙根带、稗草带、苍耳 马唐 狗尾草带和一年生杂草带。(2)淹水后消落带草本植物群落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可自然恢复,只是群落结构趋于简单,植物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3)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和盖度均沿水位梯度带从下往上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状变化,即消落带下部<消落带上部<消落带中部。三者的变化趋势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并且都与淹水时间呈负相关。(4)沿水位梯度带植物群落的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其他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地上生物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92.
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能够反映植被的繁茂程度,可用来揭示环境的演化,并且能在全球变化研究中起到“指示器”的作用。目前利用NDVI研究植被变化多集中于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区,对嘉陵江流域的植被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很少。利用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GIMMS NDVI数据,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嘉陵江流域在1982~2006年植被覆盖呈微弱上升趋势,与我国其它地区一致,但增长速率大小不一样;(2)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明显优于黄土高原、西北地区,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南部地区小于北部地区;(3)植被变化也存在空间差异,南部地区多呈增加趋势,而北部地区多呈减少趋势;(4)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及其变化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均有密切关系。基于分析,发现嘉陵江流域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环境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3.
我国西北地区退耕地植被恢复基本途径与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试验研究,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基于中国西部退奈还林还草工程的实背景,现状及研究基础,通过对国外相关实中践进行分析,提出了西北地区退耕地植被恢复的思路和“以封山育林为主,辅之以人工措施”的基本建设,并提出了不同景观立地条件下的56种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994.
基于NDVI的淮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淮河流域1998~2005年每年第三季度的SPOT 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采用MVC法(最大值合成法)获得月NDVI值,用均值法求取季均NDVI值,然后用像元二分模型求得各年的植被覆盖度。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析近8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并用Hurst指数预测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8年淮河流域地表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007/a,其中1999年值最低,2004年值最高。植被变化以稳定和轻微恢复为主,更多区域由较低等级的植被覆盖度转变为较高等级植被覆盖度。由Hurst指数预测到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将保持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95.
应用2个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和Topmodel模型),对赣江流域的源头——梅江流域20年内的植被变化所造成的生态水文响应做出了模拟研究。根据2个模型不同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模拟方案,使用SWAT模型模拟径流量的变化,Topmodel模型模拟汇流过程的变化。模拟得到的结果是:排除研究时间段内流域气候变化的影响,仅变换流域下垫面的属性,植被的变化对流域水文特征产生了明显影响,在整个梅江流域的范围内,2000年的年径流总量比1987年增加了146%;在其子流域——琴江流域,1995~2000年的7次洪峰峰值径流出现时间比1987年延迟,峰值径流量减少约5%。这说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该流域内进行的植树造林和国土整治工作,即江西省“山江湖工程”,对流域的生态健康具有良好的回馈效应。  相似文献   
996.
997.
The 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of making a phytoecological map reflecting the degree of anthropogen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plant cover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998.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兴化市的生态环境状况作分析。以2005年和2012年的影像图为数据源,经过图像预处理,通过解译与分类,得到该市2个时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对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作对比,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减少明显,城镇、农村居民点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突出。分别计算2个时期的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并分析了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9.
镇江北固山湿地属于长江近河口段淡水潮汐湿地,植物群落基本保持原生演替的前期状况。根据对该湿地的实地观测研究,描述了河滨湿地植物的生长特性;结合湿地的水文特征刻画了湿地高等水生植物在时间、空间和景观上的生态过程;综合河滨湿地植物的生长特性及湿地的水文特征探讨了镇江淡水潮汐湿地的演变趋势。对湿地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从而为长江淡水潮汐湿地的生态修复和增加生物多样性及湿地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The 2010 dam breach and consequent anomalous flood event on the Cedar River in Nebraska, USA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to study the following objectives: (1) evaluate the impact of an extreme flood event on streambank retreat along a 45 km stretch relative to the average annual retreat; (2) quantify the changes in streambank retreat for each km segment downstream of the breach; and (3)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riparian vegetation and radius of curvature on meander bank erosion rate. During the hydrologic event, discharge peaked at nearly three times greater than the next highest recorded rate and equated to a return period of 2,000 years. Aerial images and ArcGIS were utilized to calculate the average annual streambank retreat for each year during the preflood (2006–2010), flood (2010), and postflood (2010–2016) periods. The 2010 flood period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average annual streambank retreat of 2,820 m2/km/yr than the preflood and postflood periods, which, respectively, measured 576 and 384 m2/km/yr. From 2006 to 2016, 29% of all streambank erosion was from this one extreme flood event, thus demonstrating the impact that one extreme flood event can have on streambank retreat and the geomorphology of a stream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