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84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418篇
基础理论   176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0 毫秒
54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common pesticides in stored wheat at Kermanshah province's silos in Iran. A simple, inexpensive, reli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ethod based on 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 with solidification of floating organic drop was developed. The analy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hod were determined. Also, various parameters such as the materials of the silos, types of ownerships of the silos, geographic orientation of silo locations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of silo locations on pesticide residues in studied wheat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Among all the studied parameters,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of silo locations showed the highest influence on pesticide residues in wheat samples. Generally, 61.2% of the samples had pesticide levels below the method detection limits and 38.8% of the total samples had at least one of the understudied pesticides. Also, 13.9% of the samples had deltamethrin residues, 16.7% of the samples had permethrin, 22.2% of the samples had malathion, 11.1% of the samples had both permethrin and malathion and 2.8% of the samples had both deltamethrin and malathion.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residues of deltamethrin and malathion were lower than the standard level announced by European Union regulation and only three samples contained permethrin higher than Europe standard level.  相似文献   
542.
我国近地层臭氧污染日趋严重,其不断增加的浓度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严重威胁。以冬小麦和大豆为研究对象,基于大田开顶式气室(OTC)试验,分别设置对照(CK)、100 n L·L~(-1)和150 n L·L~(-1)这3个O3浓度处理组,对2种作物生长指标和产量等参数连续观测,结果表明:O3浓度增加对冬小麦和大豆的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产生影响,并且对大豆的影响更为明显。与此同时,O3浓度增加使得冬小麦的穗重、穗粒数以及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都呈现大幅度下降状态,进而导致其产量降低。在100 n L·L~(-1)臭氧处理下,冬小麦产量较CK降低了12.89%,而大豆产量下降了23.76%。在150 n L·L~(-1)的臭氧处理下,冬小麦产量较对照组降低了29.23%,大豆则比对照组下降了41.57%,与CK相比,大豆产量下降更为明显。上述研究表明,臭氧污染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且大豆对O3的反应比冬小麦敏感。  相似文献   
543.
农业秸秆富含纤维素、木质素等组分,是良好的吸附材料。采用麦秆作为吸附剂,其对浮油及溶解油具有良好吸附效果。选用麦秆为吸附剂,探究其对扑草净的吸附效果。主要考察麦秆粒径、投加量、振荡频率、扑草净初始质量浓度4种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研究麦秆对扑草净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过程,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影响吸附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麦秆可有效降低废水中扑草净浓度,在振荡频率150r/min、麦秆粒径250~500μm、投加量0.500 0g、吸附300min时,扑草净初始质量浓度由5.20mg/L降至3.22mg/L,去除率为38.08%。(2)单因素吸附平衡实验表明,随麦秆粒径增加(150~4 000μm),其比表面积减小,平衡吸附量随之减小,麦秆粒径150~250μm时平衡吸附量为0.192 0 mg/g,显著大于1 700~4 000μm时的平衡吸附量(0.059 3mg/g);随麦秆投加量增加(0.100 0~1.000 0g),去除率随之提高,平衡吸附量与之相反,0.100 0g投加量时平衡吸附量为0.222 0mg/g;随着振荡频率加剧,麦秆在水中扩散增强,与扑草净碰撞几率增加,振荡频率250r/min时平衡吸附量为0.191 0mg/g;随扑草净初始质量浓度增加(1.03~6.18mg/L),平衡吸附量随之增加,初始质量浓度为6.18mg/L,平衡吸附量为0.226 0mg/g。(3)分别以Henry型、Langmuir型、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式进行拟合,资料表明,以Henry型吸附等温式较适宜描述该吸附过程。(4)采用伪一级动力学方程、伪二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经验方程、颗粒内扩散方程分析吸附动力学过程,以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较符合。(5)在振荡频率为150r/min、初始质量浓度为2.00mg/L、麦秆粒径为250~500μm、投加量为0.700 0g时,扑草净最佳去除率为47.80%。  相似文献   
544.
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产生并累积活性氧从而破坏植物组织结构与功能,同时植物也可以通过改变活性氧代谢相关酶活性清除活性氧而减轻活性氧伤害以适应环境胁迫。为研究铝胁迫下不同耐铝小麦品种(Triticum aestivum L.)在活性氧代谢上的差异及与小麦耐铝性的关系,本试验选用小麦品种ET8(耐铝型)、ES8(铝敏感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耐铝小麦品种活性氧代谢变化上的差异。结果表明,50μmol·L-1铝处理24h,ET8和ES8活性氧含量显著升高,O2·ˉ产生速率增幅分别为10.5%和20.4%,H2O2含量增幅分别为3.3%和7.6%。ET8和ES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幅分别为11.9%和41.6%,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幅为51.8%和77.8%,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增幅为54.4%和29.1%,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幅为32.9%和38.4%,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增幅为83.1%和85.5%。虽然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后会清除一部分活性氧,但活性氧的累积仍然造成了膜脂的过氧化,ET8和ES8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增加18.2%和50.0%,质膜透性也随着MDA含量的升高而增加,增幅分别为1.25倍和1.36倍。综上所述,不同耐铝品种间活性氧代谢的差异是小麦品种耐铝性差异显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45.
研究了在2种来源的DOM(水溶性有机物)和绿麦隆作用下,小麦幼苗在不同培养时间(4和10 d)组织累积量和抗氧化系统的响应,探讨了小麦幼苗在DOM作用下对绿麦隆胁迫的毒性响应影响及机制. 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培养期内,绿麦隆均抑制了小麦幼苗的生长,而2种不同来源的DOM均缓解了绿麦隆对植株的毒性. DOM的施加使绿麦隆胁迫下小麦叶和根中的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同时绿麦隆诱导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也有所降低,然而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的活性却有一定程度的增高. 使用RT-PCR半定量分析方法对SOD和GST的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分析,以确证DOM缓解绿麦隆对小麦幼苗的毒性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546.
以扬麦13为供试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太阳辐射减弱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生理特性、保护酶系统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设置了5个太阳辐射减弱处理,各处理的太阳辐射强度分别为自然光照的100%(CK),60%,40%,20%和15%. 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减弱导致冬小麦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净光合速率(Pn)减少,气孔限制值(Ls)和蒸腾速率(Tr)显著降低,但胞间CO2浓度(Ci)却逐渐上升;随着太阳辐射减弱程度的增加,冬小麦叶片的CAT(过氧化氢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表现出较高的抗性,但MDA(丙二醛)含量及EC(电导率)降低,说明太阳辐射减弱未使作物膜系统受到明显伤害;在太阳辐射减弱条件下,冬小麦光合色素的含量增加较明显,但w(Chla)/w(Chlb)下降,对太阳辐射中偏向短波部分波段的吸收能力增强. 综上所述,在太阳辐射减弱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通过提高保护酶系统的活性避免细胞膜系统的膜脂过氧化伤害,同时提高w(Chlb)以增强光能的利用能力. 尽管如此,由于太阳辐射能量的不足,作物的Pn仍持续下降,且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547.
141Ce示踪研究小麦对稀土的吸收速率和积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41Ce,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冬小麦对稀土元素的吸收和分配规律及铈在水-植物界面间的传输速率.结果表明,在实验期内,冬小麦幼苗中铈的浓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培养液中铈浓度的提高而增加;铈在冬小麦各器官中的浓度,根部的远大于在茎叶中的;吸收速率是较高浓度处理的要高于较低浓度处理的,并且在不同培养期中的吸收速率是不相同的.对冬小麦的吸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拟合,给出了定量描述公式.  相似文献   
548.
稻麦作物净初级生产力模型研究: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学和土壤环境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建立了稻麦作物净初级生产力模型 .该模型包括 2个主要功能模块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土壤 作物系统氮素运移 .前者综合考虑了环境因子和作物氮含量的影响 ,后者包括了作物氮素吸收、土壤氮矿化和化肥氮释放的动态模拟 .  相似文献   
549.
镉对小麦叶片DNA伤害的彗星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了建立植物基因毒性的研究方法 ,以小麦为对象 ,进行了植物彗星实验方法的研究 .以 0 1mg·L- 1 的Cd2 + 溶液处理小麦叶片后 ,采用机械方法分离细胞核 ,制备玻片后变性 0 ,5 ,15 ,3 0min ,在 10 0 ,2 0 0 ,3 0 0mA下电泳 5 ,15 ,3 0min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机械分离的方法可以获得大量的、能够进行彗星实验的细胞核 ,增加DNA的变性时间、电泳电流大小和电泳时间可以增加DNA片段在电场中的迁移 ,提高实验的灵敏度 ,但变性时间和电泳时间过长增加了对照处理DNA片段的迁移 .因此 ,本实验提出了小麦叶片彗星实验的最佳条件是DNA变性 15min ,3 0 0mA下电泳 15min ,并在该条件下研究了重金属镉对小麦的基因损伤 .结果表明 ,重金属镉能引起小麦基因的损伤 ,并随镉浓度的增加伤害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550.
微塑料与Cd交互作用对小麦种子发芽的生态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微塑料、重金属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农作物种子生长特性的影响,选取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实验对象,开展土壤中微塑料聚乙烯(mPE)和聚丙烯(mPP)(0,10,50,100,200,500,1000,5000和10000mg/kg)与重金属镉(Cd)(0,1和5mg/kg)单一及复合污染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