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93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421篇
基础理论   176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为了研究重金属复合胁迫下温度变化对陆生植物的毒性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水培的方法,设置对照和Cu-Cd复合胁迫(10 μmol·L1 Cu+10μmol·L-1Cd)2个处理,每个处理分别设置3个不同的培养温度(8/4℃、25/20℃和35/30℃),对小麦进行48 h的暴露实验,测定小麦幼苗的生长及其对重金属和矿质营养...  相似文献   
592.
麦草木质素水泥混凝土减水剂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将从麦草造纸黑液中提取的木质素进行磺化改性,探索其作为水泥混凝土减水剂的可行性,研制了ZS-3号减水剂,同时对麦草造纸黑液资源化治理工艺中产生的含磺化木质素素糖液进行了水泥混凝土减水性实验,研制了ZS-2号减水剂,实验结果表明,ZS-3使水泥混凝土减水率达10%,7d抗压强度增加18%,28d抗压强度增加5%,达到水泥混凝土普通减水剂性能。ZS-2使水泥混凝土减水率达10%,7d抗压强度增加73%  相似文献   
593.
小麦赤霉病气象环境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气象环境成因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最新进展,包括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单一、多个气象因子和大尺度气候因子及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温度、雨湿条件、光照、风等气象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程度;当温、湿等气象要素,菌源数量与花期在一定程度吻合时,会导致该病的大流行;El Nino和SST异常对赤霉病的发生流行有前兆性指示作用;结合地面气象因子、海温和500HPa高空环流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赤霉病。还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94.
广西冬季冻害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易燕明  苏志  李秀存 《灾害学》2002,17(3):48-53
利用广西88个观测站1959-2000年冬季(12-2月)逐日极端最低气温资料,根据冬季冻害的标准,分析了广西冬季冻害的发生规律和地域分布特征,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和太平洋海温场与广西冬季冻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595.
大团聚体是土壤有机碳固存的主要场所,对土壤肥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为揭示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大团聚体有机碳的固持机制及产量效应,依托8 a定位试验,设不施肥(CK)、农户施肥(NP)、测控施肥(NPK)、测控+有机肥配施(NPKM)以及测控+生物有机肥配施(NPKB)这5个处理,采用“团聚体-密度”联合分组法,分析了黄土旱塬麦田土壤大团聚体中粗颗粒有机碳(cPOC)、细颗粒有机碳(fPOC)、微团聚体颗粒有机碳(iPOC)、游离态粉+黏颗粒有机碳(s+c_f)和微团聚体粉+黏颗粒有机碳(s+c_m)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碳投入和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配施(NPKM和NPKB)较单施化肥(NP和NPK)显著提高了大团聚体中有机碳(SOC)含量,提升幅度高于对应处理土壤SOC提升幅度. 长期施肥有提高大团聚中cPOC、fPOC和iPOC含量,降低s+c_f和s+c_m含量趋势,且长期有机无机配施显著提高了大团聚中cPOC、fPOC和iPOC储量占比,显著降低了s+c_f储量占比,而长期单施化肥仅显著提升了大团聚中cPOC储量占比. 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籽粒产量与有机碳组分(cPOC和iPOC)含量、土壤总有机碳含量、 >0.25 mm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有机碳投入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45~0.883. 综合来看,黄土旱塬麦区长期施肥尤其是有机无机配施,通过增加土壤碳投入量促进了游离态粉+黏颗粒有机碳(s+c_f)向其它形态有机碳的转化,进而整体提升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为作物增产创造了良好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596.
水解-气浮-接触氧化处理草浆造纸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采用水解-气浮-接触氧化法对某草浆造纸废水原有废水处理工艺改造,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监测,结果表明:处理后出水COD、BODs、SS等各项指标均优于《造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2-199)的要求。  相似文献   
597.
王丽红  周青  曾庆玲 《环境科学》2008,29(3):799-803
为揭示酸雨影响种子萌发机理,以pH 2.0、2.5、3.0、3.5、4.0、4.5、5.0的模拟酸雨处理水稻(O.sativa)、小麦(T.aestivum)、油菜(B.chinensis var.oleifera)3种不同抗性种子,研究种子萌发糖代谢对酸雨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水稻、小麦和油菜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随胁迫强度增加(pH 5.0~2.0)而降低,均低于对照.3个指标响应酸雨胁迫强度的规律(伤害阈值/变幅)是:水稻(pH 3.5~4.0/53.88%~77.7%)<小麦(pH 3.5~4.5/58.60%~89.41%)<油菜(pH 4.0~5.0/60.14%~100%).胁迫强度一定时,水稻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随时间延长而上升,小麦和油菜3个指标先升后降.胁迫时间一定时(3~7 d),3种种子处理组的旺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均低于对照,且随胁迫强度增加而降低.3个指标达到最大伤害的胁迫时间为水稻(7 d;7 d,7 d)>小麦(7 d,6 d,5 d)>油菜(3 d,7 d,5 d).3个指标对酸雨胁迫强度与胁迫时间的响应规律显示,水稻糖代谢抗酸雨能力>小麦>油菜,这是酸雨胁迫下3类种子萌发指标趋异的又一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98.
Dose-response functions from China were employed to assess ozone (O3)-induced relative yield loss (RYL) for rice and winter wheat in Chongqing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YRD) in 1990-2020, based on monitored and simulated O3 exposures. It shows that RYL for rice in Chongqing from 1990 to 1995 was 1.1-5.8% and would reach 10.8% in 2020, while for winter wheat it was estimated to be 0.2-9.8% in 1990 and would reach around 12.0% in 2020. In the YRD, RYL for rice was 2.5-6.6% from 1990 to 1999 and would reach 9.2% in 2020, while for winter wheat, RYL was estimated to be 7.1-8.4% based on simulated O3 dosages, while based on monitored O3 dosages, it had surpassed 8.4% and reached about 12.0% in 1999.  相似文献   
599.
川中丘陵地区冬水田甲烷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川中丘陵地区典型冬水田为对象,设置了有水稻常规施肥(RF)、无水稻常规施肥(NP)、有水稻无氮肥(NN)3种处理,以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甲烷(CH_4)排放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表明,RF、NP和NN处理下CH_4排放通量分别为-0.0042~18.29、0.03~16.78和0.10~26.76mg·m~(-2)·h~(-1),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0.22、4.25和14.15 mg·m~(-2)·h~(-1)(以每平方米每小时消耗/产生的C量(mg)计),水稻生长季是主要排放期,但休闲季CH_4排放量仍占全年CH_4总排放量的14%.没有水稻处理的CH_4排放量显著低于有水稻处理(p0.01);而不施氮肥处理的CH_4排放量显著高于施肥处理(p0.01).CH_4排放通量与5 cm深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随着温度的升高,甲烷排放量呈指数增加.CH_4排放通量与1~4 cm的稻田水深呈显著负相关(p0.01),随着水深的增加,甲烷的排放呈指数迅速下降;而与4~8 cm的稻田水深无相关性,甲烷的排放也变化缓慢.由此表明,土壤温度和水深在很大程度上调控着CH_4的排放.此外,研究结果也显示将冬水田休闲期改为旱作可减少CH_4排放,对环境有利.  相似文献   
600.
硫酸盐对两种硒形态处理下小麦硒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硫酸盐处理下小麦对亚硒酸盐和硒酸盐的吸收与转运规律,通过溶液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硫硒交互下小麦各部位的硒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无硫处理相比,0.1 mmol·L-1硫使小麦对硒酸盐的吸收潜力(Vmax值)和亲和力(1/Km值)分别降低了25.7%和90.8%,硫酸盐主要是通过降低小麦根系对硒酸盐的亲和力来缩小其与亚硒酸盐的吸收差异.小麦硒转移系数(TF值)随亚硒酸盐浓度的升高显著下降,降幅最高达35.3%,硫酸盐对其无显著影响;TF值随溶液中硒酸盐浓度的升高显著上升,最高增幅达53.8%,硫酸盐对其有显著促进作用.经亚硒酸盐处理后,无论施硫与否,小麦根部累积的硒均会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显著向地上部运输;而经硒酸盐处理后,小麦根部累积的硒只在硫酸盐存在下才会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显著运往地上部.富硒地区施用硫肥既可防止土壤硒的过度消耗,又可促进硒向可食部位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