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66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2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本文利用森林着火危险度指标属于正态分布的特点,根据正态型序贯分析的原理,提出了确定林火危险性的序贯分析方法;建立了长白山林区5个站点森林火险的“安全域”与“危险域”的模型;并以东岗(长白山西坡)为例,作了正态型序贯分析全过程的应用示例。结果证明,利用正态型序贯分析来确定林火的等级是可行的、可靠的,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森林大火潜在危险和可燃物干旱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飞  张学龙 《灾害学》1996,11(4):54-57
介绍了森林大火潜在危险的可燃物干旱度指标研究,以及干旱度指数SDI的计算方法,同时对干旱度指数进行了划分确定,以便在森林大火预报中作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4.
林火定位是林火智能监测设备的核心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红外热像仪及组合惯导多数据融合的火点定位方法。首先设计了一个通用的无人机吊舱系统,并基于ROS框架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等功能;其次提出了一个基于无人机吊舱系统的火点全局定位方案,根据红外热像仪成像特性识别火点,同时将密集点云与红外图像进行数据融合,估计出火点的三维空间位置;然后根据无人机位姿提出了一种基于墨卡托投影的火点全局定位方案,得到了火点的GPS位置。最后通过试验得到了该方案的全局定位精度:在实验中经度最大误差为2.36×10-5°,纬度最大误差为1.84×10-5°,高程最大误差为0.926 1 m,为其他林火定位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林火烈度评价及其空间异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林火烈度评价的方法,包括单因素评价、综合评价和遥感技术的应用等;综述了林火烈度空间异质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林火烈度及其空间异质性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为可燃物燃烧特性研究而建立起来的模拟自然环境条件的燃烧风洞设备以及在燃烧设备中进行的模拟火场的火蔓延特性研究。在燃烧风洞中进行的可燃物燃烧实验为林火机理的研究、火蔓延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林业劳动安全》2002,15(4):42-42
国家林业局防火办提供的资料表明,1950~1988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15 992次,年均受害森林面积近92.5万hm2。而在1989~2001年间,我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6 574次,年均受害森林面积为5.25万hm2,受害森林面积大大降低。另有相关资料显示,1989年前,全国每年平均森林火灾受害率为8.5‰,是世界同期水平的8倍左右,而1989~2001年,年均受害率仅为O.31‰,大大低于世界1‰的平均水平,因森林火灾死亡的人数也大幅度下降。在气候条件极为不利,世界范围内森林火灾频繁发生的情况下,中国的森林火灾次数和损失能够连续多年保持较低的水平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新形势下单纯依赖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扑救森林火灾的不足与问题,提出了有偿扑火构想与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传热分析的林火蔓延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计算了水平流动的热烟气与大乔木、小乔木、灌木主干及大乔木树叶间的强制对流传热;垂直上升流动的热烟气与各类林木的纵向自然对流、纵向强制对流传热;以及烟气对各类林木的辐射传热。分别比较了它们的热流密度和总换热量。讨论了烟气流速、温度、林木尺寸等因素对换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林木的火险特性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林区地下火形成火环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下火作为森林中一种难以控制的燃烧现象,其形成机理极为复杂。我国大兴安岭林区是森林地下火的多发地区。对该地区2002年发生的地下火研究表明:丰富的近土壤层和地下可燃物是森林地下火发生的物质条件,气象条件促进了森林地下火的发生,特别是在遇到降水少、长期干旱、地面温度增加、相对湿度降低和可燃物干燥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引起地下火灾。地下火有地理和时间分布特征。地表火主要发生在原始森林区域,如针叶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都有可能发生地下火。地下火一般燃烧速度慢,持续时间长,燃烧充分,具有隐蔽性强、燃烧不连续、方向易变等特点,地下火在所有火灾中对森林危害最大,特别是对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的破坏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