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0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360篇
安全科学   850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242篇
综合类   1525篇
基础理论   219篇
污染及防治   105篇
评价与监测   127篇
社会与环境   139篇
灾害及防治   13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噪声主观反应模糊隶属函数的AHP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AHP)的原理,构造判断矩阵,针对不同的环境功能区域,定量计算各主观烦恼度表述等级的隶属度,求出了相应环境下的模糊隶属函数,并运用于噪声主观烦恼反应阈值的计算.实例计算表明,对不同环境建立不同的烦恼隶属函数,更符合人们对噪声主观反应所作表述的实际,计算得到的烦恼概率和噪声阈值更科学可信.  相似文献   
992.
广州市医院空气中苯系物的污染状况与来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预浓缩色质联用系统对广州市4 家医院室内外空气中5 种苯系物(BTEX,即苯、甲苯、乙基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4 家医院的5 种BTEX 的总浓度平均值为10.61~253.35µg/m3.5 种BTEX 中,以甲苯的浓度最高,但均低于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阈值,也低于国外医院室内空气BTEX 的浓度.室内BTEX 浓度稍高于室外,多数采样点的室内浓度与室外浓度比值(I/O)大于1.0.除苯外,其他4 种BTEX 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好,表明它们有共同的来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医院室内空气中BTEX 的来源包括室内装修材料及汽车尾气.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模式优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京市海淀区的生活垃圾收运和分类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混合收集运输、分类收集运输而转运站功能不变、分类收集运输且转运站功能改变3 种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探讨与垃圾分类趋势相适应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模式.结果表明,混合收集运输为最差方案;分类收集运输并且改变转运站功能为最优方案,而分类收集运输而转运站功能不变可作为最优与最差方案的过渡方案.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因子分析法研究太原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太原市土壤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基于因子分析法分析研究太原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类型及污染来源,在面积性土壤测量基础上,采用城市土壤单点样采集方法,通过测试获得了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d、Hg、Pb、Cr、Ni、Zn、Cu)的含量数据;应用统计数手段及处理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太原市土壤化探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合太原市工企分布情况,对比因子分析中的六个主因子,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充分反映出太原市作为一个典型的重化工基地和燃煤城市的污染特点,表明太原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即:工矿企业污染源,燃煤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商业活动和居民生活污染源等.  相似文献   
99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全国建设用地集约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是一个基于时空尺度的动态概念.首先了解了1996-2005年期间全国建设用地变化的大背景,然后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2005年建设用地数据、各种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全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各省、市、自治区建设用地的集约分值,根据标准确定了各自的集约度水平,结合ArcGis将评价结果空间化,进一步分析了集约度的空间差异.针对不同的集约度区域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为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提供指导,促进经济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建设用地数量在持续上升,增长率呈现波浪状;(2)建没用地的集约度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的集约度水平要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3)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是考核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因素;(4)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在结果评价时比较客观、全面,同时可以很方便地确定权重系数.  相似文献   
996.
广州市城市森林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市森林土壤能储淤城市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元素,影响土壤环境质量.文章对广州市的城市森林区域中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研究,应用单项污染元素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对广州市城市森林土壤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市机场高速林带林区土壤中As、Pb、Cd三重金属污染元素超标,广深铁路林带林区土壤中Cd重金属元素超标, 其他各林区严格控制环境重金属污染物未超标;帽峰山森林公园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最低,表明森林群落对重金属污染元素的消减作用明显.土壤酶活性可以表征森林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森林土壤中As、Cu、Zn含量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性;对可能影响城市森林土壤重金属含量因素的10个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了城市森林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997.
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健康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二果  王成  彭镇华  房城 《生态环境》2008,17(2):851-857
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的理化性质是其他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空气颗粒物的成分组成、来源解析上.空气悬浮颗粒物主要由金属元素、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盐类等组成,城市交通、工业等各种源的排放是其主要来源,按照粒径大小不同一般可将其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等.空气悬浮颗粒物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而且颗粒物粒径大小不同,来源和成分组成就有别,其产生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文章从粒径大小、来源、成份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并从其对人体、其他动植物和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综述了空气颗粒物的健康效应及影响因素,最后又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998.
选取四川省12家典型餐饮单位开展了NMHCs浓度和VOCs组分监测,结合已有数据,综合建立了含117种VOCs组分的餐饮源组分谱,获得本地化NMHCs排放因子,基于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四川省餐饮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含氧和烷烃两类组分为川菜、烧烤和食堂餐饮的最主要的组分,二者合计质量分数在75%以上,主要VOCs物种为乙醇、甲醛、乙烷、己醛、乙烯、 1,3-丁二烯和丙烯醛等;含氧组分对OFP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烯烃,主要OFP贡献物种为甲醛、乙烯、乙醇、 1,3-丁二烯、丙烯醛和己醛等. 2019年四川省餐饮源VOCs排放量和OFP值分别为32 kt和141 kt,分别占四川省人为源VOCs排放量和OFP值的5%左右,餐饮源对臭氧生成可能有重要贡献,应加大餐饮源挥发性有机物管控力度.  相似文献   
999.
我国西南地区1960~2000年降水资源变化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我国西南地区96个测站近40a的月降水量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旋转主成分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西南地区年降水资源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a西南地区的西部高原地区降水资源呈增加趋势,而东部除重庆地区外,大部分地区降水资源减少。西南地区年降水资源空间特征复杂,存在南北和东西相反变化的差异,空间异常可分为8个异常区,即滇南区、川西高原区、滇黔交界区、四川盆地东部、四川盆地西部、滇西区、黔渝交界区和凉山区。西部高原地区年降水量都经历了多雨-少雨-多雨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四川盆地东部经历了少雨-多雨-少雨的过程,四川盆地西部和整个西南地区东南部的降水量整体都呈下降趋势。川西高原区、滇南区和滇黔交界区在整个时段存在显著的准14a周期,其他异常区的显著周期及其年代变化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Some parameters, such as 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AOC), chloramine residual, water temperature, and water residence time, were measured in drinking water from distribution systems in a northern city of China.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when chloramine residual is more than 0.3 mg/L or AOC content is below 50μg/L, the biological stability of drinking water can be controlled.Both chloramine residual and AOC have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Heterotrophic Plate Counts( HPC)(Iog valu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0.64 and 0.33, respectively. By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survey data, a statistical equation is presented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disinfectant residual exerts the strongest influence on bacterial growth and AOC is a suitable index to assess the biological stability in the drinking 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