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96篇
综合类   201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21.
探讨了“乡村聚落”和“乡村聚落生态系统”等基本概念以及乡村聚落生态研究的主要内容 ,包括乡村聚落生态评价和生态区划、对特殊聚落的研究、乡村聚落的选址以及乡村聚落生态与生态村建设 ,以期推动乡村聚落生态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2.
长三角地区乡村发展评价及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三角地区作为典型案例地,构建乡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测度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乡村发展水平;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ESDA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乡村发展分异特征,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揭示研究期间长三角乡村发展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乡村发展水平呈现出持续提升的演化态势,长三角乡村发展东—西向呈递减态势,南—北向呈倒"U"型空间形态。长三角乡村发展表现出"俱乐部趋同"的空间分布趋势;乡村发展局部热点区主要集聚在苏锡常沪、杭绍甬等地区,而冷点区主要分布在皖北地区,形成稳定的低值集聚塌陷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及交通可达性是影响研究期间长三角乡村发展时空分异的驱动因子,政府政策因素对研究期间长三角乡村发展时空分异表现为宏观的导向效应。  相似文献   
123.
农业绿色转型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深化改革的关键路径,亟待探索农业生产转型与其环境效应的耦合关系与机制,从而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空间尺度,对农业生产转型及其环境效应的过程、格局、机理与优化调控开展了广泛探讨。为系统梳理该方面研究的相关进展,识别出相应的研究不足,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系统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识别、测度与成因等方面的研究态势,从关键要素的视角解析了农业生产转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生产转型与农业生态效率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总结。研究指出:未来农业生产转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应加强从系统科学的视角解读二者的互馈关系,并关注二者互馈响应的区域异质性,深化基于土地系统科学视角的耕地利用转型的环境影响研究,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对中国特色“小农”生产方式转型所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微观机理探析。  相似文献   
124.
鞍山位于美丽富饶的辽东半岛中部,风光旖旎的千山脚下,是辽宁中部城市的要冲,是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以钢都之美誉而闻名于世。她璀璨辉煌、充满自豪,拥有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世界第一玉佛、全国名胜千山、亚洲著名温泉,是中华宝玉之乡。现辖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和铁东、铁西、立山、千山四个城区。全市总面积9252平方公里,总人口344.2人。其市区面积624平方公里。人口173.7万人,是我国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25.
本文针对我国为乡村振兴所提出的建设田园综合体的重要举措,解析了田园综合体的理论内涵,总结了国内外田园综合体发展历程及我国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顶层规划不合理,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不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充分的问题,并从生态融合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合理生态布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实行产业生态化的田园综合体建设路径,以期为我国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6.
樊卓思 《环境保护》2020,48(21):56-59
湖北省桃源村的实践表明,在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提升村民生态文化能力、打造特色生态文化产品以及健全乡土生态文化制度,有利于推动生态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但由于过于依赖政府投入和缺乏产业支撑,生态文化建设持续推进"内卷化",助推经济发展力量小。因而需通过提升生态教育、发展集体经济、做强生态产业等措施,让"绿水青山"变为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  相似文献   
127.
促进农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深化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而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前提。文章阐释了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体系,进而探究了相应行动策略与演化路径。研究认为,基于战略管理理论视域,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内涵体系应是以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为引领、涵盖三层级功能结构的递进发展,而促进相关供需主体的稳定合作均衡是其关键行动策略,据此构筑了上级政府、地方政府、农村居民参与的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运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①三方主体的成本、收益和损失变化均会影响各自策略选择,进而构成差异性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演化路径。②三方演化稳定策略受到各方初始参与意愿的影响,其中上级政府的积极推进对地方政府和农村居民的决策行为具有重要引导作用,而农村居民积极参与能倒逼地方政府采取严格执行策略。③地方政府追求乡村振兴和城乡共同富裕等长远目标的内驱力是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向可持续方向演化的关键。④上级政府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政策、地方政府严格执行政策以及农村居民积极参与是现阶段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最优状态;随着中国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化,上级政府作为宏观推动方的作用应逐渐淡化,而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中的元治理功能,同时激发农村居民及乡村其他微观主体的自主积极参与将是未来理想的策略选择。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构建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府际合作体系、推动供需衔接和精准化管理、激发地方政府内生动力以及发挥乡村多主体参与作用等相关政策建议。文章为厘清中国高质量发展战略下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思路和策略路径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8.
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以农业特征为主,是人类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然生态结构与人为特征的综合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乡村景观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保护乡村景观的特色和完整性,充分挖掘乡村景观的生态和文化旅游价值,使其形成高效、完整并具有传统特色的多功能的乡村地域,是21世纪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首先界定了乡村景观的概念和内涵,指出了我国乡村景观的主要特征;然后探讨了乡村景观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认为乡村景观规划是未来我国乡村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最后系统地讨论了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9.
德国90%的生活污水由下水道系统收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生物处理,其余Ic%的生活污水则由于散布偏远乡村及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只能分散就地处理。因此,德国乡村散布着为数众多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用以处理家庭、小旅馆等排出的生活污水。在有76O万人口的LowerSaxony州,90%的生活污水在污水处理厂处理,95万乡村居民使用约25万套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大多数用的是腐化池)处理生活污水。德国乡村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最大处理能力可达8m3/d,如果按人均生活污水量IOOL/d~150L/d计算,这种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最多可处理5…  相似文献   
130.
深刻解读耕地利用转型内涵,基于乡村振兴与耕地利用转型的系统逻辑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标准差椭圆(SDE)等方法,对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淮海经济区耕地利用转型效度进行评测,据此揭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格局及转型路径。结果表明:(1)15年间淮海经济区耕地利用转型呈现整体上升、区域均衡的时空格局。(2)耕地利用转型空间集聚现象明显,南北差异显著。空间转型集聚程度逐渐减弱,功能转型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又趋于平缓的态势。(3)耕地利用转型呈现东北—西南格局,以徐州市为区域重心,在南北方向上持续收缩、东西方向上不断平移,导致转型空间形态呈C状分布;系统要素的交流耦合渐进增长且上升通道具有收缩趋势,最终形成“分散—聚拢—分散—聚拢”重叠形态的转型路径。建议研究区未来发展重点聚焦转型发展内源动力的协调融合,引导耕地利用转型由“C形”扩散转向“O形”收敛的圈层式包容增长格局,并不断提升耕地多功能融合增益的共享程度,将地理系统的均衡机制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现实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