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3篇
  免费   533篇
  国内免费   1223篇
安全科学   728篇
废物处理   126篇
环保管理   310篇
综合类   2889篇
基础理论   873篇
污染及防治   308篇
评价与监测   211篇
社会与环境   329篇
灾害及防治   225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281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简要阐述了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的原理、结构、应用及特点,并总结出其除尘效率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二次扬尘,显著降低电除尘器出口排放浓度,对高比电阻粉尘有很好的收尘效果。与其他除尘器比较,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节省场地、空间和能源,性价比高,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2.
以动态生成的CaO孔隙网络为骨架,按照不退行随机行走模型(NRRW),模拟气体分子在CaO孔隙中的扩散过程,计算了SO2分子的扩散系数和行走维数,并在SO2非线性扩散反应方程基础上,分析了CaO颗粒孔隙中SO2浓度的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303.
港口经济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演变,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经贸交流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使读者对港口经济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文章以港口经济对沿海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为切入点,以出口导向理论、集聚-扩散效应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港口生长点效应,阐明了港口经济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揭示了港口经济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港口经济与沿海地区经济互动发展,紧密结合。从港口经济发展的历史看,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体系始终是沿海地区发展的基础条件,它通过降低成本、规模经济、开放系统等多个渠道,为沿海地区经济的产生和壮大奠定了基础。在经济运行实际中,港口经济对工业化、国际贸易、城市化发展、经济总产出、要素生产率和就业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各个国家特别是沿海地区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4.
氨基膦酸树脂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性重金属螯合树脂,对水中的Pb(Ⅱ)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分离去除能力,但吸附Pb(Ⅱ)后的树脂再生较为困难。系统研究了盐酸脱附Pb(Ⅱ)-负载氨基膦酸树脂D860的基本性能,优化了基本脱附参数。实验表明,采用盐酸作为脱附剂具有较为良好的脱附效果,10%吸附量树脂脱附反应平衡较快仅需10 min,脱附本身受Pb(Ⅱ)在盐酸溶液中的溶解度影响显著。脱附流速从1 BV/h升高到5 BV/h,脱附效果受到的影响很小。升高温度可以提高PbCl2溶解度,进而提高脱附效率。固定床脱附采用1.0 mol/L盐酸,在1 BV/h和303 K条件下,仅需7 BV脱附剂即可实现较高的脱附效率。  相似文献   
305.
为评价微生物在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下对含硫煤矸石中污染物释放的作用,通过设置氧化处理、氧化灭菌处理、还原处理和还原灭菌处理4组处理方式对煤矸石进行连续浸提实验,并测定0、1、3、6、9d后各处理煤矸石浸出液的pH、电导率(EC)、氧化还原电位(Eh)、总溶解性固体(TDS)、金属离子(Fe3+、Mn2+、Cu2+、Zn2+)和阴离子(SO2-4、F-)等特征污染指标。结果表明:氧化环境下,灭菌处理能抑制煤矸石氧化酸化,提高煤矸石浸出液的pH,降低浸出液EC、TDS,并明显降低煤矸石浸出液中Fe3+的溶出浓度,对Mn2+、Cu2+、F-和SO2-4等特征污染离子的溶出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这种抑制效应日趋加强;而还原环境下,灭菌处理却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还原环境对煤矸石中污染物释放的抑制作用。综上表明,灭菌与否对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下含硫煤矸石污染物的释放有重要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工程手段调控矿山环境中微生物活性或类群,对含硫煤矸石污染进行有效的原位控制或治理。  相似文献   
306.
正渗透技术是一种以渗透压差为驱动力的新型膜分离工艺。温度是影响正渗透过程的关键因素。为考察温度在工艺运行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了温度对正渗透膜特性及工艺性能的影响,探讨通量衰减机制。结果表明,温度影响汲取液动态稀释、浓差极化和膜污染等的效应程度,进而影响正渗透性能。高温能够明显增加水通量和回收率,且汲取液温度影响比原料液显著。因此,合理优化温度条件是降低能耗提高正渗透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07.
资源禀赋对中国人口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历程,经济增长是其基本动力,工业化、市场化、对外开放、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与科技进步等经济增长要素构成了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动力源泉。但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的经济要素,是"福"是"祸"尚且存在着较大争论。基于人口城市化快速发展和资源型经济转型两大时代背景,本文运用城市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重点研究资源禀赋在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地区人口城市化动力结构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矿产资源对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影响,但资源丰裕度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地区人口城市化动力结构和动力机制并不完全相同。对于资源丰裕地区而言,资源是内生的动力因素,既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生产,同时又作为具有稀缺性的商品获得产品收入,由此对本地的产业结构产生根本影响,在经济增长和人口城市化的动力结构中占有了重要的位置;而对于非资源型省份来说,资源是外生的,只是作为外购的生产要素参与生产,资源在这些省份并不构成相对独立的驱动力。在此前提下,资源丰裕地区与资源贫乏地区人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出现了明显差异:工业化、市场化、科技力量在资源贫乏省份的作用明显大于在资源丰裕省份中的作用;而资源禀赋和固定资产投资在资源丰裕地区中的作用更大。也就是说,资源禀赋条件的不同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源丰裕地区与资源贫乏地区人口城市化发展动力的内在差异性,同时也使人口城市化发展模式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08.
从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这一基本问题出发,针对可能发生的绿色悖论与倒逼减排两种结果进行理论阐释,认为环境规制不仅会对碳排放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通过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FDI四条传导渠道间接影响碳排放。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2000-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两步GMM法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的双重效应。具体而言,通过引入环境规制的平方项考察环境规制与碳排放之间非线性的直接关系,并且构造环境规制与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FDI的交叉项探求环境规制影响碳排放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直接影响轨迹呈倒U型曲线,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由弱变强,影响效应由"绿色悖论"效应转变为"倒逼减排"效应。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现阶段环境规制有效遏制碳排放,达到预期效果。无论是否具有环境规制约束,能源消费结构均是显著增加碳排放的重要诱因,蕴含环境规制尚未低碳化能源消费结构。环境规制倒逼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刺激技术创新,扭转了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作用方向。令人遗憾的是,环境规制同时抑制了FDI的环境溢出效应和资本累积效应以及削弱本国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致使FDI表现为"污染避难所"效应。因此,政府应该适度加强环境规制强度和合理选择环境规制工具,使得倒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更加显著与持久。同时,改革能源价格、提高环保技术以及优化FDI的引资和用资策略,从而充分发挥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309.
本文采用CHNS数据库,运用经过改进的贫困分解方法和贫困弹性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对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化状况与城市贫困关系进行了研究。静态分解显示,我国城镇化中不存在要素短缺的城市贫困,城市贫困均为要素的分配效应所致,同时城镇化对三种贫困指标的分配效应为:在城市贫困广度上有减贫效应,但减贫作用在减弱;对城市贫困强度和综合状况先具有减贫效应,但减贫作用衰减更快,最终演变成了增贫效应。动态分解表明:城镇化变动对城市贫困广度和贫困强度变化的总效应均为减贫效应,但减贫力度呈现逐渐变大后缓慢变小的"V"型轨迹,对贫困综合指标总效应减贫状况呈现出波浪式的衰减趋势;从总效应内部结构看,总效应的波动变化主要是由城镇化分配效应波动变化所引起,而在相当程度上,总效应在某些时期表现为减贫作用,都是城镇化收入效应的功劳,但其减贫能量在衰减;弹性分析结论更加有力印证了对贫困动态分解的上述结果。因此,要继续保持城镇化水平变动对城市贫困变化为减贫的总效应,应从主要依赖于城镇化水平变动对城市贫困的收入减贫效应,转变为主要依赖城镇化对城市贫困的分配减贫效应,这是今后降低城市贫困的可取途径。  相似文献   
310.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类型城市绿地温湿效应不同,对城市环境的改善效果也不相同。为研究不同绿地同一季节的温湿效应差距实验者在西安选取四种典型绿地——草坪、灌木、疏林、密林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绿地类型、季节与温湿效应之间的关系,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实验通过小尺度定量测定的方法,分别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对4块绿地和对照处进行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同步测定,测定时间为8:00-19:00,连续测定3 d。结果表明:同一绿地,受气温影响一年中温湿效应夏季最强,冬季最弱;在一天中正午高温时段温湿效应较强。四个季节中,气温从早到晚的起伏变化不同,气温日较差大时,绿地温湿效应起伏变化也大,气温日较差小时,绿地温湿效应在一天中的起伏也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