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192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81.
<正>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成为20世纪70年代后被生态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美国生态文明领军人物小约翰柯布将"生态文明"归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正是出于对西方现代社会"工业革命"的反思。众所周知,工业文明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推入了灾难性阶段,现代工业革命正在把人类带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不归路。"超越现代工业文明,  相似文献   
282.
卢周来 《绿叶》2010,(1):121-125
处在崛起过程中的中国.面临着市场范围、资源瓶颈、资本积累三大根本性因素的限制。历史上,欧美国家通过战争与殖民解决了这些限制。今天,欧美式的现代化思路正在把人类引向绝路.更加可怕的是.发展中国家如果不向他们学.死得可能更快更难看。在国际关系“囚徒困境”的现实背景下.要最大限度地解决中国面临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过渡性的方案只能是:对内通过协调利益关系整合内部阶层,对外不断拓展自己的利益边界!至于更长远的未来,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相似文献   
283.
范春萍 《绿叶》2010,(10):112-116
伦理是一个发展的范畴。在古代,它只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或小群体、小族群之间的关系.后来发展到调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代,则发展到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伦理的主体也在扩展中,自然物与人类同样具有生存权利和内在价值。只有真正认同了“非人家族成员”的伦理地位,在本质上摆脱了非人自然物“实质上还是为人的”这一逻辑桎梏,人类才能真正尊重和保护它们。  相似文献   
284.
唐晓渡 《绿叶》2010,(1):218-221
环保诗为什么没在中国诞生?缘于我们的诗人更多从心灵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极尽人工.不着痕迹——这既是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又是人类生存的本来之意。外部自然与内心的自然是一致的.艺术倘真能做到“道法自然”.那么我们也应该自然而然地生活。诗歌为我们象征性地建起生存的有机.重塑有弹性的绿色生活.是未来诗歌及诗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285.
王诺 《绿叶》2010,(11):80-89
古典文学作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因此反思这些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含义,对于解决现在的生态危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生态批评时,需要注意到古典文学中的生态思想或反生态思想的历史语境,同时还要认识到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含义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历史地看,古典文学发展了数千年,唯独在反映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严重不足,而生态文学的崛起,推动了文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和表现,弥补了以往文学发展的严重偏颇。  相似文献   
286.
赵功伟 《环境教育》2010,(12):61-62
学校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以"生态环境教育"为办学特色,深入发掘其内涵,积极创设"和谐"氛围,逐渐形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自我和谐四大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87.
付成双 《绿叶》2012,(6):37-44
随着中国西部开发和产业由东自西转移的推进,原本十分冷寂的美国西部史成为了关注热点,许多学者针对美国西部开发,对中国的西部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事实上,美国西部开发建立在资源极端丰富和无情掠夺印第安人的基础之上,虽然存在许多开发经验,但并不适合中国,可供借鉴的部分大概就是从疯狂破坏环境到走向环境保护这件事情了。毕竟,中国已然进入到了环境危机时代,西部的生态环境也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88.
道德选择对人们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具有指导作用,环境教育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中学生的道德选择范围之中,使他们认识到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和人类的生命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89.
陈伯  冯杰 《环境教育》2012,(10):73-75
自1996年国家颁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以来,福建省一直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此项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近些年来,伴随着福建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凸显,已成为制约福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环境教育势在必行,从意识和理念上端正人们对环境与资源的认识,使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建设由此提上日程。建设环境友好型学校正是从环境教育的基础教育人手,通过提高大、中、小学生和幼儿的环境意识来推动整体环境保护观念的养成。一、福建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发展沿革福建"环境友好型学校"建设是从"绿色学校"的创建开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建设是  相似文献   
290.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该研究基于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视角,总结回顾了新时代十年中国的绿色发展历程;从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生态环境质量、经济绿色转型、绿色低碳生活、全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出发,直观展示了新时代十年中国的绿色发展成效;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和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为导向,提出新征程上深入推动绿色发展的优化路径。绿色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懈探索下形成的全新发展模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其内涵包括经济“绿色化”和绿色“经济化”两个方面,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的十年间,中国多措并举完善治理制度、多维联动推动环境共治、科学有力实施治理手段、多管齐下提高治理效能,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新时代十年来,中国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全局性改善,经济绿色转型取得重要进展,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风尚,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绿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把握党的二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