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2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168篇
安全科学   1416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40篇
综合类   841篇
基础理论   168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45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探析施氏矿物在不同温度、pH下的溶解行为,对其在酸性煤矿废水(ACMD)重金属去除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摇瓶实验,在0.16mol·L-1FeSO4·7H2O,初始pH为2.5的酸性体系中,采用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催化合成施氏矿物.考察了15℃与30℃,pH为2.0$6.0环境条件下矿物的溶解行为,及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对酸性体系Cu2+的吸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4h反应,施氏矿物合成体系pH从原始2.50降低至2.18,体系Fe2+氧化完全,27.3%的铁离子参与矿物的合成,矿物分子式可表示为Fe8O8(OH)4.22(SO4)1.89.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在温度为15℃,pH分别为3.2、3.0、2.8、2.6、2.4、2.2与2.0液态体系中振荡72h,矿物溶解率分别为1.92%、3.34%、5.90%、13.09%、28.74%、44.53%与61.46%.在温度为30℃的上述酸度体系中,矿物溶解率在相应时间却达到2.04%、3.98%、8.34%、20.53%、43.50%、96.74%与99.92%.在pH≥3.5的不同温度液态体系中该矿物无溶解迹象.在15℃,pH为6.0、5.0、4.5、4.0与3.5,Cu2+浓度为40mg·g-1的液态体系中,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对Cu2+的吸附量为(50.9±2.2)、(47.3±13.3)、(40.5±4.7)、(31.1±5.0)及(16.9±6.5)mg·g-1.体系酸度一定,施氏矿物在15℃与30℃条件下对Cu2+的吸附效果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对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在ACMD重金属去除工程应用提供必要的参数支撑.  相似文献   
92.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煤矿开采事业达到顶峰,但在煤矿工作中总是有出现重大事故的发生.为了能杜绝不安全的行为在煤矿生产活动中出现,也为了更提高在管理煤矿企业的水平,本文在探讨煤矿行为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将BBS(即为行为安全管理)可以在煤矿行为管理中被得到实际运用.本文在通过分析行为安全管理的原理以及方法,在煤矿实施过程中进行设计行为安全管理,在前期准备阶段,制定企业的行为安全管理改进目标,并对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在行为安全管理上应注重平时的信息反馈以及行为观察,加强职工的教育培训,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建立一个对煤矿安全管理的文化对策.  相似文献   
93.
从近年来的安全生产事故原因分析中发现,员工安全行为能力低、辨识观察风险的意识技能缺失、防控风险的措施落实不到位是发生事故的深层次原因。因此,中国石化齐鲁公司开发专项HSE观察作为提高全体员工安全行为能力、风险辨识和防控能力的工具,将HSE观察作为促进员工行为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齐鲁分公司开  相似文献   
94.
大力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增进公众的环保行为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对环保意识的形成过程和环保意识向环保行为的转化等内容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解决公众环保参与度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高校学生气候变化教育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是否认识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在对高校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尝试探究高校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情况,探析高校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伦理态度,借此提出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高校学生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96.
10Be是一种典型的长寿命宇宙成因核素,对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迁移形式和赋存状态等地球化学行为特征的研究,是利用沉积物10Be记录进行定年和环境示踪研究的理论基础。其中明确10Be在不同沉积物中的赋存状态是研究10Be保存性的基础,而10Be在固相和液相介质中的分配系数Kd则主要反映了10Be在固相和液相中的迁移能力,对研究自然界不同沉积物中10Be的迁移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沉积物中10Be环境示踪研究的有效性。本文尝试总结了大气成因10Be在海洋、河流沉积物和土壤中的赋存状态,分析了10Be分配系数Kd的分布范围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以土壤中10Be的分布特征、迁移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为参考实例,对比分析了目前已有对黄土-古土壤序列中10Be地球化学行为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建议未来应从地球化学机制方面进一步加强对黄土地层序列10Be分布特征、浓度变化规律及可能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为黄土10Be示踪研究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塑料购物袋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文章以上海某超市为对象,采用现场观察实验方法记录了5 086份超市顾客塑料袋使用行为的样本,初步揭示了超市塑料袋使用情况和塑料袋使用的顾客行为特征,尝试为超市塑料袋的环境管理政策提供基础性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超市中主要有3种塑料袋使用方式,依次为购买塑料袋、自带购物袋、使用免费手撕袋,其比例为15%、29%、9%,说明目前塑料袋使用行为具有一定的多样性;(2)影响顾客购买塑料袋的因素为是否有会员卡、是否徒手购物、购物金额,其偏相关系数依次为0.114、0.085、0.042。占总样本63.4%的单人购物情境中,购买塑料袋的影响因素为是否徒手购物、是否有会员卡、年龄、购物金额、性别,偏相关系数依次为0.849、0.486、0.329、0.291、0.180;说明影响塑料袋使用的因素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3)顾客购物金额、购物件数、结账时间与塑料袋购买比例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4)按照购买塑料袋的倾向程度,可将顾客分为高、中、低3类特征群体。其中,购买倾向最高的顾客特征为无会员卡的男性中青年、非徒手购物,购物金额较高。文章研究为解决环境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现场观察实验方法的案例参考,建议将定量、可重复、可检验、以现场观察记录主的实验方法应用于各类环境问题研究和解决方案中,为环境管理提供更扎实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
阐述了以多溴联苯醚为代表的溴系阻燃剂的优缺点,以及溴系阻燃剂的检测方法.其中重点介绍多溴二苯醚的检测方法、环境行为和毒理学效应.多溴二苯醚的检测方法介绍了气质联用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环境行为包括在大气、水环境、沉积物、水生生物及人体的环境行为;毒理学效应中主要介绍了多溴二苯醚对甲状腺、生殖发育和性激素的毒性.同时分析了溴系阻燃剂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说明了溴系阻燃剂淘汰的必要性以及阻燃剂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
崔小平 《安全》2007,28(12):48-49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的好转,基建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更多的安全事故及安全隐患也日益增多,根据统计资料表明:除不可抗力因素之外,施工企业安全事故往往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决定的.但物的不安全状态需要依靠人来辨识和掌控.只有加强人的安全行为,才能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加强人安全行为的有效途径,而增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是安全培训工作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0.
疏散中的典型心理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敏 《安全》2007,28(6):42-44
疏散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以大量的灾后报告对我国火灾事故中遇难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在突发性应激事件中造成巨大伤亡的主要心理因素是惊慌和恐惧,并对由于惊慌、恐惧表现出的典型行为特征(如出口选择、过激行为、不同场所的火灾对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的人群对不同场所火灾的应对方式有显著差异;在火灾等突发事件中遇灾者自己脱离危险环境后发现亲人被困在然险中而返回火场的比例很高;在疏散中青年人有过激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