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安全科学   113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340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69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641.
道路绿化带对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伟嘉  幸鸿  余志 《环境科学》2012,33(2):532-538
研究了道路绿化带对街道峡谷内流场与机动车尾气扩散的影响特征.假设绿化带树冠为均匀多孔介质,采用压力损失系数表征树冠对空气流动的阻碍作用,建立可用于数值模拟的绿化带多孔介质物理模型.采用稳态k-ε湍流模型结合组分输运方程模拟道路中央有绿化带街道峡谷内的尾气扩散过程,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数据对比吻合较好.分析发现,有绿化带街道峡谷内存在一个围绕树冠的顺时针旋涡,旋涡中心略偏向右上方,背风面污染物浓度显著增大,较无绿化带的污染物平均浓度增长46.0%.进一步模拟了不同绿化带树冠高度情况下街道峡谷内流场与浓度场,发现随着树冠位置的上升,峡谷内流场旋涡中心逐步上移且偏向迎风建筑物,峡谷内整体气流速度下降,污染物浓度逐步升高,树冠底部高度为8 m时其污染物浓度可达4 m时的2倍多;尤其是当树冠顶部超过屋顶高度时,峡谷内污染物总体浓度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642.
陈丽红  曹莹  李强  孟甜  张森 《环境科学》2023,44(12):6894-6908
通过收集国内各地区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抗生素的最新污染数据,试图从全国尺度范围进行分析,以反映我国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状况,并利用风险商值(RQs)评估抗生素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我国各地水体、沉积物和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抗生素污染,南方地区水体污染较为严重,而西部地区则较轻.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水体中红霉素、罗红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磺胺甲唑和诺氟沙星是高风险污染物,占比为20.9%,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北、浙江、四川、广东、海南、江苏和江西等地;江河沉积物中,诺氟沙星是高风险污染物,占比为11.1%,主要分布在黄河、海河、辽河和珠江等地;养殖场沉积物中,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诺氟沙星是高风险污染物,占比高达72.5%;土壤中,四环素和金霉素是高风险污染物,占比为28.6%,主要分布在辽宁、四川、天津和山东等地,以上高风险区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抗生素的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43.
利用活化过硫酸盐(Persulfate,PS)对模拟含水层中的2-巯基苯并噻唑(2-Mercaptobenzothiazole,MBT)进行了原位氧化降解实验研究,并考察了多种不同条件下的处理效果,明确了介质含量、地下水组分、修复试剂投加量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同时,采用多种分析手段对MBT降解产物进行了识别和定量并进行了物料衡算,初步探讨了地下水中MBT原位降解的机理.结果表明,在MBT初始浓度为0.12 mmol·L-1、PS浓度为1.0~1.3 mmol·L-1、Fe2+浓度为0.05~0.4 mmol·L-1、多孔介质(粗砂)量为10~50 g、pH为3~9且温度为25~50℃的条件下,反应6 h后MBT去除率达到90%以上,Fe2+/PS体系可以在模拟的地下环境中有效降解MBT.模拟含水层多孔介质对MBT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适度增加PS和Fe2+剂量均能有效提高MBT去除速率.初始pH值越高,MBT去除率越低;反应温度越高,MBT去除率越高.地...  相似文献   
644.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非平衡等离子体与活性炭纤维(ACF)相联合的方法去除水中3,4-二氯苯胺(3,4-DCA),考察了放电功率、空气流量、溶液初始浓度、电导率、pH值以及活性炭纤维用量等因素对联合处理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可能的去除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DBD非平衡等离子体与ACF联合处理有机污染物3,4-DCA的...  相似文献   
645.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进行降解甲苯的研究.考察不同外加电压和不同电源频率对甲苯降解率和能量密度(SED)的影响,根据降解率和SED的对应关系分析不同外加电压和电源频率下的能量利用效率.研究发现,甲苯降解率和SED均随外加电压和电源频率的升高而升高,但能量利用状况存在较大差距.当固定电压为20kV时,100Hz频率下的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646.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节能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大中型国有企业纷纷开始建设上马能源管控中心。但在华丽完美的能源管控中心背后,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笔者在此将其展现,并进行系统分析,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647.
人工介质富集附着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人工介质富集附着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及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特性,以及不同水深、水体流速和溶解氧、温度、pH等理化性质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静态水体条件下,组合人工介质富集附着生物对于NH4+ -N、TN、TDN、NO3- -N、TP、TDP和PO43- -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90%、45.15%、42.78%、38.13%、76.18%、80.11%和87.02%,藻类叶绿素a(Chl-a)含量则降低了63.53%.随着水深的增加,藻类Chl-a含量下降速度减缓,但对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影响不大.随着水体流速的增加,即由静态水体转变为流速为200 L·h-1的动态水体,藻类Chl-a含量降低程度有所增加,TP和TDP去除率也有所增加,其中,静态和动态水体中Chl-a含量分别降低了63.53%和72.17%,TP去除率由76.18%增至85.13%,TDP由80.11%增至83.76%;TN去除率由45.15%降至32.02%,TDN由42.78%降至28.73%;对于NO3- -N,静态对照去除率为38.13%,而动态处理去除效果不佳;而NH4+-N和PO43--P去除率变化不大,NH4+-N由98.90%变为98.59%,PO43--P由87.02%变为86.13%.水体DO、温度、pH等理化性质特别是p(DO)对净化效果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48.
阐述了国内外针对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模拟方法的研究进展: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由于对流和弥散作用发生运移,而由于表面沉积和筛滤作用滞留在多孔介质中,通常采用含有滞留项的对流弥散方程对胶体的运移行为进行宏观描述,并通过拟合得到胶体运移和滞留的宏观参数,但是对流弥散方程是对试验曲线的宏观描述,无法解释其背后的微观机理;胶体的运移和滞留作用由胶体的微观受力决定,包括胶体在水中的布朗运动和有效重力,胶体-胶体/胶体-固相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流场作用在胶体上的力3个部分;为了实现从微观受力到宏观参数的升尺度计算,研究者们提出了胶体过滤理论及其后续的修正方法对沉积速率等宏观参数进行预测,然而现有方法通常基于简化的流场,忽略了多孔介质复杂孔隙结构和表面特性的影响;孔隙结构模型是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简化模型,基于该模型能够从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微观力学分析出发,预测胶体的宏观运移行为,然而已有研究中尚未全面的考虑胶体在多孔介质中运移和滞留的多种作用.本文总结了该领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立考虑微观机理的对流弥散方程,发展考虑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胶体过滤理论以及完善基于孔隙结构模型的胶体运移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649.
专利资讯     
正专利名称:一种利用高压热风自动分离废弃线路板元件的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1310416098.4公开号:CN103480933A申请日:2013.09.12公开日:2014.01.01申请人:伟翔环保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高压热风自动分离废弃线路板元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待分离的废弃线路板采用钉式结构固装在传送带上进行传送,采用高压高温气流冲击的分离方式分离所述废弃线路板的基板和元器件;分离时将高压高温  相似文献   
650.
使用多介质模型建模方法,构建了针对疏水性液体物质的顶空被动加标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以浮萍生长抑制试验系统和鱼类胚胎毒性试验系统为例,得出了3种不同性质的疏水性液体物质正壬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在顶空被动加标系统中的浓度变化,并使用实测浓度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正壬烷和D5在两类系统中平衡24h后,水中浓度便已达到完全平衡时浓度的80%以上,而DEHP的平衡时间很长,不适合使用顶空被动加标系统开展试验,原因是DEHP的挥发性极低.实测浓度和模型预测结果偏差较小.敏感性分析表明,试验系统参数中容器直径对待测物质在水中浓度影响较大,因此可通过调整容器直径来缩短平衡时间,或提高平衡后化学物质在水中的浓度.使用所构建的模型可确定试验系统平衡时间、水中待测物质浓度和待测物质添加体积是否满足试验需求,并可通过敏感性分析来优化试验系统参数,提升试验效率和质量.以上结果完善了顶空被动加标系统应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